金霄
摘 要: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從而開發(fā)智力的一種綜合技能。通過對學生自學能力、習慣養(yǎng)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掌握認知策略能力的培養(yǎng),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在本文中以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為突破口,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就初中生自主學習這一話題,對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探索,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新課標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
目前,全球教育發(fā)展理念不斷更新,“自主學習”的命題早已在國外有了深入的探究,所以,新課程標準改革也將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考慮進來。但是,就我國中學生目前的情況來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狀況不容樂觀。
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面臨時也會伴隨一定的叛逆心理。
就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筆者從實踐總結如下:
1.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2.學生缺少自主學習方法。
3.學生沒有養(yǎng)成規(guī)劃自主學習習慣。
4.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后的及時反饋習慣。
二、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
課堂不是老師展示才能的舞臺,而是師生互動的平臺。理想的課堂是師生共同營造的,教師能夠用激情燃燒學生,同時也會被學生踴躍參與的熱情所感染,從而能夠更加自主、自由的發(fā)揮,使課堂充滿一種民主、和諧、融洽自由的氣氛。只有營造和諧共振的課堂,才能提供自主創(chuàng)新環(huán)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只有激活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問題意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與表現(xiàn)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1.確立學習目標,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在于學生內部學習動機,而這種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將是高效的??梢哉f學習動機在中學生的學習中起決定性作用。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有了遠大抱負,就有了自主學習、刻苦奮斗的動力。
2.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主體意識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將學習當做負擔,就會主動去學。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鼓勵每個孩子,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并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
3.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1)認真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可以明確學習重點,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學習獨立性。預習可以使課堂學習更具有針對性,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了解新知識大概內容;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本課的重點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專心聽課的習慣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為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jié)和監(jiān)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線索。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明確重點與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這樣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時復習的習慣
及時復習的優(yōu)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fā)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養(yǎng)成復習習慣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5)課后反思總結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大量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練習之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①要怎么做?想解題方法;②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③為什么用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⑤此類題能否變形成其它類型題?促使思維發(fā)散。當然,如果發(fā)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6)使用工具書和閱讀自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自己能查詞典解決。長期堅持,就能養(yǎng)成使用詞典的習慣。教師要有計劃地布置使用工具書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到圖書館去查找資料,獨立地解決疑難問題,條件具備時,讓學生到電子閱覽室利用互聯(lián)網檢索學習學要的內容。
總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自身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初中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脫掉了過去單純幼稚的一面,邁向了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容忽視,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精誠合作,不斷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探究出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讓他們學會學習,快樂學習,讓自主學習成為受益終生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