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晨
“李杜優(yōu)劣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著名公案?!袄疃盼恼略冢庋嫒f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調(diào)張籍》)韓愈此詩嘲諷妄論李杜優(yōu)劣之人,可見早在唐代便開始了對李杜創(chuàng)作優(yōu)劣的比較,而在韓愈之前影響最大的當屬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和白居易《與元九書》中的論述。元、白二人崇杜抑李之論正式開啟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公案,由于他們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論影響甚廣。謝思煒先生更指出韓愈《調(diào)張籍》中諷刺的“群兒”,所指正是元稹與白居易。在元、白與韓愈的論爭之后的千余年中,李杜優(yōu)劣論始終為批評家們津津樂道。葛景春先生曾經(jīng)指出:“歷代讀者由于受當時社會風氣、政治觀點、審美思潮及讀者個人審美趣味、文化修養(yǎng)等因素的影響,對李杜有不同的評價。正是不同時代的讀者對李杜的不同理解和誤解,才使得人們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生發(fā)著對他們作品意義的新的闡釋。李杜詩歌正是在讀者這種不斷理解和誤解的過程中,其作品意義在不斷地產(chǎn)生‘層累’式的迭加。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他們的作品才在一代代讀者的心中得到了永生。”
近有莫道才、張超《走出李杜優(yōu)劣論的怪圈——李杜優(yōu)劣之爭研究評述》一文提出:“李杜研究不應該在前人優(yōu)劣比較的固有思維中選邊站,而是應該思考文學史現(xiàn)象和潛藏在背后的文學史意義。”既然論及“文學史意義”,那么文學史家們在自己的文學史著作中如何書寫“李杜優(yōu)劣論”?雖然學界對“李杜優(yōu)劣論”一直頗為關(guān)注,但相較于唐、宋、金、元、明、清,學界對近世以來民國時期“李杜優(yōu)劣論”的發(fā)展關(guān)注尚顯不足。誕生于此時期特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的作用下的文學史——一種具有歷史品格的批評文體——會對李杜優(yōu)劣論有怎樣的“歷史”的“批評”?其中哪些觀點影響了后來者的認知與書寫?
李杜是中國文學史的巔峰,必然進入文學史書寫,民國出版的絕大多數(shù)文學史均對二人之創(chuàng)作開辟專論。李杜詩篇既備受矚目如此,“李杜優(yōu)劣論”這一同時囊括兩位文學巨人的公案,文學史家當然不能視而不見。元、白與韓愈之論爭在此時期的文學史著作中被反復提及,可見其作為李杜優(yōu)劣論之“元批評”的價值。從整體而言,對于這場論爭,多數(shù)文學史家選擇了支持韓愈,李杜并尊,而具體論述上,略有差異。
有直接駁斥元稹之論,尊李杜同為“詩圣”者。葛遵禮《中國文學史》云:“元稹作杜甫碑文謂‘李不能窺杜之藩籬,況其堂奧。’殊非平論。蓋二大詩圣,無可軒輊也?!?/p>
有直引韓愈《調(diào)張籍》,反對元稹者。曾毅《中國文學史》云:“稹嘗論李杜優(yōu)劣,謂李不能窺杜之藩籬,而韓愈斥之曰: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李杜詩家之兩極,洵不許群兒之容喙矣。”吳梅《中國文學史(自唐迄清)》因襲之,并曰:“兩家旗鼓,誠無容群兒也?!?/p>
有引唐以后批評家之論以佐證者。李維《詩史》云:“元稹撰《草堂墓志銘》,尊杜而抑李,宋子京《唐書杜甫贊》,秦少游作進論,皆本稹說,惟韓退之力詆其非,因為詩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王世貞曰:‘太白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唏噓欲絕者,子美也?!溲陨袑僦姓?。”李維不滿足于指摘“群兒愚”,更借王世貞之論道出李杜兩家風格獨具,各擅勝場。
有將李白、元稹一同駁斥者。李白有《戲贈杜甫》一首,詩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焙笫蓝嗾J為此乃李白對杜甫之嘲諷。凌獨見《國語文學史綱》云:“據(jù)李白說:李白的詩,比杜甫好;據(jù)元稹評,杜甫的詩,比李白好,實在都不是公道話,我以為各有各的長處,太白以氣為主,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韓愈曾做過一首議元稹不配評李杜的詩,詩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凌獨見所謂“我以為”,實乃因襲王世貞之論,但其直言李白之偏頗,有膽有識。相較于凌獨見,周群玉則努力為李白回護。周群玉《白話文學史大綱》云:“李白說他自己的詩比杜甫好,元稹說李詩不及杜詩。這兩種高調(diào),都不公平?!约罕热撕玫男乃迹裁慈丝偸怯械?。李白說這樣的話,我們不便去駁他;但是元稹處于第三者的地位,說這種話,似乎很不配,所以韓愈故意做一首詩來曉他,詩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大概李杜的詩,各有所長:李白的七絕,杜甫的七律,都能獨步古今,我們也不必仔細講來,只讀者自己領(lǐng)悟罷了?!敝苋河裨诶疃胖妰?yōu)劣的態(tài)度上,是公允的,但其在面對李白與元稹之論的態(tài)度上,卻顯然有失公允了。作為批評者,不問其論對不對,卻責其人配不配,謬矣。若元稹不配置喙,周群玉本人又將自己置于何地?
爭論千年的公案隨著討論的積累與深入,在新的時代背景、新的文學思潮與新的批評文體(文學史)的共同作用下,文學史家從傳統(tǒng)李杜優(yōu)劣論中抽離出來,新的時代意見逐漸浮出水面。1915年9月,曾毅所著《中國文學史》由泰東書局正式出版,其中關(guān)于李杜優(yōu)劣論的論述成為民國時期眾多中國文學史著作中,傳播最廣、影響最深的具有典范意義的意見。
同時,趙景深《中國文學小史》(1928年光華書局版)、龔啟昌《中國文學史讀本》(1936年樂華圖書公司版)皆在因襲的同時指明此論出于曾毅,而劉麟生《中國文學史》(1932年世界書局版)在討論李杜優(yōu)劣論時,亦建議參看曾毅《中國文學史》,可見劉麟生認為曾毅此論在當時具有典范意義。因此,由以上材料,大略可以得出此論出于曾毅之手的結(jié)論。退一步說,即使此論并非曾毅原創(chuàng),然而中國的文學史家皆從曾毅之著作中得見此論,并在討論李杜優(yōu)劣論時紛紛引用,曾毅之功亦絕不可沒。
盡管出于趙景深之口,但曾毅之論顯然合乎此理。事實上,曾毅將李杜之“優(yōu)劣論”轉(zhuǎn)化成為李杜之“比較論”,是趙景深所述宏觀之理的具體化。為方便讀者直觀準確地接受曾毅的李杜比較論,趙景深制作了下表:
李白南方化仙品出世浪漫受道家影響才情樂自然杜甫北方化圣品入世寫實本儒教見地學性泣時事
趙景深除了將曾毅原著中“理想”與“實際”,改為“浪漫”與“寫實”外,其余皆為曾毅原文原意?!袄硐搿迸c“浪漫”,“實際”與“寫實”在此語境中并無實質(zhì)差異。因此,趙景深此表基本可以看作是對曾毅的忠實繼承。
曾毅此論貴在全面,幾乎窮極所有可能之視角審視李杜之異,其列舉的八種特質(zhì)大略可分為四類。
二為性格特質(zhì)及其對詩歌內(nèi)容的影響。曾毅從二人迥異之性格入手,比較李杜之異。李白是“豪于情”的,所以才能作詩不為法縛,任“才”使性,“斗酒百篇,有揮灑自如之概”;杜甫卻是“篤于性”的,“讀書破萬卷”為杜詩“無一字無來處”的雄厚學力、“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特質(zhì)奠定了基礎(chǔ)。二人的性格又作用于他們的詩歌內(nèi)容。“仰天大笑出門去”(《南陵別兒童入京》)的李白是向上看的,所以“黃河之水天上來”(《將進酒》)、“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游天姥吟留別》)。仰頭看到的往往是自然宇宙,海闊天空。杜甫雖然也曾有過“裘馬頗清狂”(《壯游》)的歲月,但流離困苦的生活改變了他的性情,低頭長吟,“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新安吏》),“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垂老別》)百姓之慘狀,時事之艱難,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詠懷五百字》)的反襯中更加刺痛心扉。性格有天生的因素,但亦有后天社會境況與自身遭遇的作用。性格本身不涉價值評判,無高下之分,而李杜二人分別將性格特質(zhì)之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影響推至極致,成就“樂自然”與“泣時事”詩歌類型之典范,自然難分伯仲。
四為地域文化及其對詩歌派別形成的影響。據(jù)于地域文學與文化風格,比較詩人詩作之個性,尤其前無古人地用于李杜之比較,故影響頗大。曾毅僅說:“李受南方感化,杜受北方感化?!辈⑽丛敿氄撌?,而此論既與有著傳統(tǒng)積淀的“詩仙”“詩圣”,“道家”“儒家”評價不同,又與“浪漫”“寫實”這類在當時文學主潮中不斷深化的闡釋不同,在具體闡釋上既無傳統(tǒng)積淀,又乏時人用心,雖然李白、杜甫生長于南北之境,文風亦不相類,但基于地域文化的李杜比較,雖然新奇,卻顯然存在著闡釋乏力的隱憂。
胡小石對以地域之南北及思想之儒道分辨李杜提出了批評,我們不妨分別加以檢視。
其次,關(guān)于以李杜思想與其詩風之關(guān)系,曾毅等文學史家出于“比較”的視角,看重二詩人思想之“異”,加之杜甫之儒家品格與李白之道家特質(zhì)皆為歷代學者所肯定。胡小石能異中見同,是難能可貴的見解。文學家或思想家思想背景的復雜多樣卻是普遍存在的。正如胡小石所說李杜具有“決不易受時代及環(huán)境的影響”的品質(zhì)。因此,胡氏此論雖不能完全反駁李杜分屬道家與儒家的論斷,但亦獨具價值,對李杜思想的深入探索提供了一種可能,可備一說。
不論是對曾毅李杜“比較論”的因襲、闡釋,還是批駁,都為此論影響的擴大與深化推波助瀾,在眾多文學史家的共同作用下,成就了二十世紀前期文學史著作中最具典范意義的李杜優(yōu)劣論。
李杜之優(yōu)劣,自古爭論不休,民國時期的多數(shù)文學史著作對此公案興趣不減。除了曾毅《中國文學史》中的李杜“比較論”外,顧實、胡適、鄭賓于、郭紹虞、蘇雪林、陳子展等文學史家對李杜優(yōu)劣論的探討亦頗具識見。
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在許多方面都獨具手眼,在李杜優(yōu)劣論上亦復如是。胡適《白話文學史》是民國時期少見的、旗幟鮮明的崇杜抑李的文學史著作。
胡適此論可分兩點來看:首先,以內(nèi)容為標準難以判斷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優(yōu)劣。中國文學史上所謂“寫實”之作,自古有之,若寫實者皆優(yōu)于其他題材的詩歌,則優(yōu)于李白者有何止千萬,而這顯然絕非事實。胡適《白話文學史》實有觀念先行之弊。其次,從此段論述中可見,相較于從形式上立論,胡適顯然更看重內(nèi)容上的立論。然而,在同一部《白話文學史》中,亦存在形式優(yōu)先內(nèi)容之論,如論杜詩,重絕句而輕律詩,甚至將律詩完全否定,即是一例??梢姾m論述之中時有觀念矛盾沖突之論,實為觀念尚未成熟之表現(xiàn)。因此,胡適的李杜優(yōu)劣論很難得到文學史家的廣泛認同。
出版于1933年的劉麟生《中國詩詞概論》在論及李杜優(yōu)劣論時,建議讀者參看曾毅《中國文學史》、顧實《中國文學史大綱》和胡小石《中國文學史》。上文論述已涉及曾毅《中國文學史》與胡小石《中國文學史》,而顧實的《中國文學史大綱》在李杜優(yōu)劣論上有何建樹?
李杜優(yōu)劣論自唐至今,從未間斷。民國時期的文學史著作對李杜優(yōu)劣論的書寫,有因襲者,亦有創(chuàng)造者;有淺薄者,亦有深刻者;有失敗者,亦有成功者;有曇花一現(xiàn)者亦有典范之論者。“李杜優(yōu)劣論”并不是“怪圈”, 而是經(jīng)過歷史淘洗文學史與批評史的“金”議題。文人詩客借褒貶李杜優(yōu)劣來伸張自己的文學主張,學者批評家借評議“李杜優(yōu)劣論”來洞察歷代的文學思潮。李杜優(yōu)劣之爭,會持續(xù)下去,而民國時期的中國文學史著作如同標本盒,將此時期的種種優(yōu)劣比較留存了下來。
注釋
:①謝思煒:《李杜優(yōu)劣論爭的背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第22-26頁。
②葛景春:《不是幡動,是心動——試用接受美學的觀點重新闡述李杜優(yōu)劣論》,《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第46-49頁。
③莫道才、張超:《走出李杜優(yōu)劣論的怪圈——李杜優(yōu)劣之爭研究評述》,《杜甫研究學刊》2016年第3期,第58頁。
④葛遵禮:《中國文學史》,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1920年版,第60頁。
⑥吳梅:《中國文學史(自唐迄清)》,林傳甲、朱希祖、吳梅著,陳平原輯:《早期北大文學史講義三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27頁。
⑦李維:《詩史(卷下)》,北平石棱精舍1928年版,第28-29頁。
⑧凌獨見:《國語文學史綱·自序》,杭州壽安坊1922年版,第95頁。
⑨周群玉:《白話文學史大綱》,上海群學社1928年版,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