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奇
【摘要】目的:對比兩種放化療方式對晚期肺癌患者的療效,探究放化療晚期肺癌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方法:選取本院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序貫放化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檢測兩組患者的醫(yī)院感染情況。分別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年齡、性別等9個因素與患者醫(yī)院感染的關系,確定危險因素。結果:實驗組有效率為6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400%(P<005)。實驗組不同病理類型、不同TNM分期的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颊叩尼t(yī)院感染率為2400%(24/100),最主要感染部位為呼吸道[5000%(12/24)]。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與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陪護感染、白細胞、血清白蛋白及抗菌藥物使用有顯著相關性(P<005)。Logistic分析結果表明使用抗菌藥物(OR=2769)、住院時間>2個月(OR=2704)、侵入性操作(OR=2630)是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相較于序貫放化療,同步放化療對晚期肺癌的近期療效更佳;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侵入性操作、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幾率。
【關鍵詞】 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療;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210-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治療的肺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并發(fā)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127±985)歲;病理分型:鱗癌29例,腺癌21例;臨床分期:ⅢA期22例,ⅢB期28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341±1162)歲;病理分型:鱗癌28例,腺癌22例;臨床分期:ⅢA期20例,ⅢB期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照《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病原學檢查及放射性的診斷結果判斷患者是否發(fā)生感染。
12方法實驗組采用同步放化療治療,TP方案與肺內原發(fā)病灶和區(qū)域淋巴結的6MVeX放療同時進行。TP方案:每周給予患者40mg多西他賽+40mg順鉑;放療:20Gy/次,5次/周。對照組采用序貫放化療治療。先采用TP方案治療4個周期,多西他賽和順鉑的劑量均為75mg·m-2,d1、d8,將75mg·m-2順鉑分為3d給藥,3周為1個治療周期。治療4個周期后,對患者肺內原發(fā)病灶和區(qū)域淋巴結實施6MVeX放療,放療劑量與實驗組相同。細菌鑒定:采集放化療患者的痰液或呼吸道的分泌物進行細菌檢測,采用VITEK(AMS120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Biomerieux,F(xiàn)rance)進行病原菌鑒定。
13療效評定參照WHO實體瘤客觀療效標準(RECIST)[7]進行近期療效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客觀有效率(ORR)=(CR+PR)/總例數(shù)×100%。
14相關影響因素篩選相關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病程、侵入性操作、陪護感染、白細胞、血清白蛋白、抗菌藥物使用。各因素的變量分別為:年齡(<60歲、≥60歲)、住院時間(<1個月、1~-2個月、>2個月)、病程(<1年、1~5年、>5年)、侵入性操作(有、無)、陪護感染(有、無)、白細胞(≤15×109L-1、>15×109L-1)、血清白蛋白(≤30g·L-1、>30g·L-1)、抗菌藥物使用(有、無)。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單因素卡方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相關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無退出或死亡患者。實驗組ORR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組內鱗癌與腺癌的OR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ⅢA期患者的ORR顯著高于ⅢB期(P<005)。實驗組不同病理類型、不同TNM分期的ORR均顯著高于相應的對照組(P<005)(表1)。
22患者感染部位構成100例患者中有24例發(fā)生醫(yī)院感染,感染率為2400%,主要感染部位為呼吸道12例(5000%)、胃腸道4例(1667%)、口腔黏膜3例(1250%)、泌尿道2例(833%)、皮膚2例(833%)、血液1例(417%)。
23影響患者醫(y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患者醫(yī)院感染與性別、年齡、病程無顯著相關性(P>005),而與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陪護感染、白細胞、血清白蛋白及抗菌藥物使用顯著相關(P<005)。
24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患者醫(y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住院時間>2個月、侵入性操作、抗菌藥物使用是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其中危險度最高的因素是抗菌藥物使用(OR=2769),其次是住院時間>2個月(OR=2704),危險度最低的是侵入性操作(OR=2630)(表2)。
3討論
放化療聯(lián)合是目前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本研究發(fā)現(xiàn)同步放化療的近期療效優(yōu)于序貫放化療,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這可能是由于同步化療的治療方式對于遠處或發(fā)生病變的病灶治療及時。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會出現(xiàn)腫瘤體積變小、血流供應改善的情況,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此時輔以化療可有效控制其增殖速度,最終體現(xiàn)為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優(yōu)勢。
盡管放化療對晚期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療效,但也導致了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從而誘發(fā)醫(yī)院感染,嚴重時可致患者死亡。在尋找有效的治療方式的同時,治療造成的感染等不良后果也不容忽視。本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放化療的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為24%,顯著高于一般或腫瘤??漆t(yī)院(5%),此結果是基于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較重,且放化療損傷機體免疫系統(tǒng),因而對病原菌的抵御能力顯著下降。同時臨床觀察到不同感染部位的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癥狀,如呼吸道感染多表現(xiàn)為低熱不退、咳痰等癥狀,腸道感染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等癥狀,這些特異性癥狀可以作為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相較于序貫放化療,同步放化療對晚期肺癌的近期療效更佳。晚期肺癌放化療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提示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侵入性操作、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可降低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幾率。
參考文獻
[1]劉聯(lián)斌,黃剛,郭守俊,謝傳華,廖儀文,周小娟.晚期肺癌患者化療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2):5105-5108
[2]林偉,陳素秀,張文熠.晚期肺癌患者化療后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3):2987-2990
[3]梁培強.吸煙對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學的影響[D].石河子大學,2017
[4]林潔.晚期肺癌死亡原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1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