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琴華
給予幼年巴金最初影響的是他的母親陳淑芬。這是一個賢惠慈愛的女性。巴金稱她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先生”。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春天的一天,母親陳淑芬雙手捧著五六張皮紙,一臉笑容地來到了家里。那時巴金才五六歲,隨著在四川廣元縣做縣官的父親生活在衙門里。巴金一看,那些皮紙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猶如芝麻大小之類的東西,頓時仰著小臉,睜大一雙眼睛,好奇地問母親:“這上面都是些什么?”她撫摸著巴金的小腦袋,和氣地說:“蠶卵?!卑徒鹉赣H和其他舊中國母親一樣,相夫教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全職太太。全職太太生活悠閑富足,可是時間長了,難免枯燥乏味,感覺到生活的極度無聊和空虛。
不過,自從家里有了蠶卵,母親一下子就忙了起來,一天到晚不閑著。卵成蠶寶寶了,母親就在大大的簸箕里擺滿了桑葉,那些一兩寸長的蠶寶寶就在桑葉上爬著。不,應(yīng)該是沙沙地吃桑葉。別看那些不起眼的蠶寶寶,一天天過去了,它們就跟嬰兒似的一天一個樣兒,飯量大著呢,招人喜愛。母親一有時間就跑到外面摘桑葉,一籃又一籃,一筐又一筐??墒侵灰堰@些桑葉一一撒在簸箕里,再多的桑葉也不嫌多了。
白天,母親不僅喂蠶寶寶,就是夜里也要給那些蠶寶寶添食。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那些蠶寶寶是不是沒有夜食就不吐絲了?夜里,母親給蠶寶寶添食都要經(jīng)過巴金的房間。原來巴金住的房間后面是兩間平房,那兩間平房就養(yǎng)著蠶。有時母親的腳步驚醒了睡夢里的巴金,巴金就揉揉眼睛,一骨碌爬起來,也隨著母親到蠶房里喂蠶。母親在喂蠶的時候總會用手去抓蠶寶寶,把蠶寶寶身子底下的那些金色的顆粒狀一一收起來。那些金色的顆粒狀不是別物,是蠶沙,說得俗一點就是蠶寶寶的排泄物。母親每次喂蠶寶寶,都不忘把簸箕底下那些蠶沙收集起來。而收集起來的這些蠶沙,母親都要當(dāng)做寶貝一樣收藏起來?!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們養(yǎng)蠶為了收獲蠶絲,母親收獲的則是蠶沙。
有一天,巴金憋不住了,仰著頭問母親:“蠶沙有什么用?”這時母親嘆了一口氣說:“孩子,我養(yǎng)蠶是為你大哥養(yǎng)的啊?!卑徒鹦值芙忝枚?,同胞哥哥兩個、同胞姐姐兩個、同胞弟弟兩個,還有妹妹等。大哥李堯枚從小就患有一種叫做“冷骨風(fēng)”的病。這種病一著涼或者受了寒氣,骨頭就會疼痛三四天,難以忍受。多家醫(yī)院都沒有治好大哥的冷骨風(fēng)的病。那么母親養(yǎng)蠶跟大哥的病有什么關(guān)系呢?此前,巴金母親從一個鄉(xiāng)紳太太口中得知——蠶沙能治冷骨風(fēng)的病。也就是把新鮮的蠶沙和著黃酒、紅糖炒熱,包在骨頭發(fā)痛的地方,那個鄉(xiāng)紳太太說:“包幾次就可以把冷骨風(fēng)的病治好了?!钡貌y求醫(yī),巴金母親為了得到這新鮮的蠶沙,治好大哥的冷骨風(fēng)病,不辭勞苦,親自養(yǎng)蠶。
巴金母親養(yǎng)蠶給兒子治病,看起來是母子連心這種天性使然,其實也深深地影響了巴金?!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睆哪菚r起,一顆慈悲的種子就在巴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所以俄羅斯文學(xué)翻譯家草嬰說:“巴金最熱烈的感情就是對勞動人民最真摯的愛,特別是對下層人民深深的同情?!?/p>
巴金母親為人寬厚、謹慎,閑暇時喜歡讀書吟詩,更利用一切機會來教育巴金,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人,不管他們貧或富,都要一視同仁,關(guān)心愛護他們。有一次,巴金的三哥李堯林打罵了丫環(huán)香兒,母親批評他說:“丫頭和女傭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即使她們犯了過錯你也應(yīng)好好地對她們說?!彼f話溫和,卻嚴(yán)格要求李堯林保證改過。在日常生活中,她對孩子們進行愛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們一種寬容厚道的泛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