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毅梅/編 譯
后翻蜘蛛外表斯文
2015年,蜘蛛專家彼得·雅格確認了一種巨蟹蛛科物種:Cebrennus rechenbergi。這是一種最新發(fā)現(xiàn)的蜘蛛。它的身體長度約2厘米。因為其行走方式是不斷翻滾,因而它的中文學(xué)名叫摩洛哥后翻蜘蛛。這是一種夜行性蜘蛛,生活在摩洛哥東南沙漠地帶。摩洛哥后翻蜘蛛利用奇怪的滾動來對付外來威脅。它可不是簡單的翻滾,它會空翻。和其他滾動的生物——比如風(fēng)滾草和金輪蜘蛛不同,它不是靠重力或者風(fēng)力被動地滾過沙丘,而是主動運用自己的腿,像體操運動員一樣把自己推向空中,再翻滾落地,足以爬30度的陡坡。這讓它履沙丘如平地,速度可達每秒2米—是正常步行速度的兩倍。當然,這樣做很耗能,所以它一般只在被驚嚇的時候才會做空翻。
后翻蜘蛛準備翻了
后翻蜘蛛有大長腿哦
科學(xué)家對摩洛哥后翻蜘蛛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在沙漠中,摩洛哥后翻蜘蛛會挖掘垂直的隧道,修筑一個管狀的居所,并用蛛絲固定。它們隱藏其中,休養(yǎng)生息,躲避日曬和捕食者。一般來說,在干燥的沙地挖土總會有一種挫敗感。因為挖好的隧道根本不能保持其形狀,會迅速崩潰。但是摩洛哥后翻蜘蛛已經(jīng)掌握了用干沙修建隧道的技術(shù)。
摩洛哥后翻蜘蛛會采用有效的方法來收集和移動沙子,并且在挖掘時制造精致的絲網(wǎng)支撐這些隧道。洞穴挖掘深度約25厘米,直徑約 2厘米。它們一次只搬運幾粒沙子。首先,摩洛哥后翻蜘蛛在地表上挖出一個洞, 然后給洞增加了一個穩(wěn)定的絲環(huán),就像人類建造者在筑墻時添加一個錫板,以保持墻壁上孔的形狀穩(wěn)定。一旦隧道部分墻壁被固定,蜘蛛就移除另一層沙子和土壤,向下移動并加強墻壁。一只蜘蛛跑800次才能搬運一小塊沙子,大概花2個小時才能完成。蜘蛛如何搬沙子的呢?原來,摩洛哥后翻蜘蛛依靠長長的剛毛及頭部和嘴巴的附屬肢體在隧道中運載沙子。一些剛毛與其他小毛發(fā)呈直角,形成一種網(wǎng)狀籃子,用來載干燥的沙子。
這種蜘蛛是德國仿生學(xué)家因戈·雷興伯格在摩洛哥考察時發(fā)現(xiàn)的,他將蜘蛛轉(zhuǎn)交給蜘蛛專家彼得·雅格,后者確認這是新物種。雷興伯格受它啟發(fā)設(shè)計了一個25厘米的機器人模型,它既能走路也能靠空翻前進。他說,“這個機器人可以在農(nóng)田或者海底行進,甚至是在火星?!?/p>
一只摩洛哥后翻蜘蛛從洞里出來。它攜帶一堆干沙(左),將沙粒分布到洞穴入口附近(右)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