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十年前的通信
——降大任與《社會科學戰(zhàn)線》佟冬、林之滿書札釋析

2018-07-13 02:49吉林焦寶
名作欣賞 2018年25期
關鍵詞:戰(zhàn)線貴刊社會科學

吉林 焦寶

緣起

我此前僅僅知道降大任先生有一本《元遺山新論》而已,對其人、其學,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參與《社會科學戰(zhàn)線》為創(chuàng)刊四十周年而編纂《〈社會科學戰(zhàn)線〉歷史文獻圖錄·書信卷》的工作,可能根本不會對他有任何了解。

編纂《〈社會科學戰(zhàn)線〉歷史文獻圖錄·書信卷》需要從大量的書信當中精選出最具有學術價值的信件,同時還要兼顧信件的審美價值,并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早在2012年,我和編輯部張利明同志,將林之滿等編輯部退休老先生手中保存的信件一一拍照掃描,這時便注意到了林之滿先生保存的降大任先生的這一批信件。原因無他,大任先生實在太狂了,因投稿被拒,竟然致信時任主編、著名歷史學家佟冬先生責問編輯部工作,信中語氣毫不客氣。2017年歲尾,《〈社會科學戰(zhàn)線〉歷史文獻圖錄·書信卷》的編纂工作啟動,我得以參與其中,并一封封細讀這些信件,這一過程中,對大任先生的信件逐字讀過。在千余封書札中,名氣遠大過大任先生者,書法遠勝過大任先生者,不知其數(shù),但細讀大任先生信,心中卻充滿著對先生的感佩。在整理這批信札的過程中,我曾將程千帆先生的信給蔣寅老師拍照,將朱東潤先生的手稿給陳尚君先生拍照,將王昆吾先生的信給他本人拍照,因而,也極想將大任先生這些信件拍照給他。然而當時卻根本不認識任何大任先生的后學弟子,更是由于我的拖沓,完全不知道在我們整理這些信件時,大任先生已于2017年12月15日仙去,根本沒有機會將這些信給他看了。世間事,或許總有緣分在,6月初,偶然從微信上看到《名作欣賞》當期推出“降大任先生的學術人生”,發(fā)表了數(shù)篇在4月份舉辦的“追思會”上紀念大任先生的文章,其中撰文的還有幾位我的老師。讀了這些文章和《名作欣賞》張勇耀老師在大任先生去世后所寫的紀念文章,心中更增對大任先生的尊敬,于是趕緊聯(lián)系,希望能在《名作欣賞》將大任先生書信刊出。

本來是想就這些書信的價值和大任先生的學術志趣寫一點感受,然而,從無任何求教于先生的經(jīng)歷,亦與先生未有過任何形式的交往,貿(mào)然議論,未免唐突。寫了刪,刪了寫,最終還是決定,僅對書信做一簡單釋析,余則不贅一言。魏宗禹先生在紀念大任先生的文章中說:“我們曾相約,一生要為祖國的文化復興而奮斗,因為民族的復興,必須要由文化復興實現(xiàn)。我們信守著我們的諾言?!弊x大任先生的這些書信,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對一代學人的錚錚風骨生發(fā)出由衷感佩。然而這樣一位以道自任、光風霽月的學人,在我們這個時代,卻被視作是幾乎絕種的狂狷之士,其實,孟子以后,正因狂狷之士不絕,才有三千年中華斯文不墜,斯誠士之大任!狂狷士人在我們這個時代近乎絕種,真不知是大任先生的不幸,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不幸。

降大任先生手札釋讀

《社會科學戰(zhàn)線》存降大任先生致《社會科學戰(zhàn)線》同志書札,為《社會科學戰(zhàn)線》早期編輯林之滿先生所藏,計8封,其中致佟冬先生1封,林之滿先生7封。

其中除日期署1980年12月1日和1983年12月18日致林之滿先生兩封外,其余均已收入《〈社會科學戰(zhàn)線〉歷史文獻圖錄·書信集》(長春出版社2018年版)一書。

第一封信

敬愛的佟冬同志:

您好!

我是一九六七年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生,一九七七年調西藏,至今任《西藏日報》文教組編輯。作為一個愛好文史的無名之輩,想向您反映一點我由衷喜愛并尊重的《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的意見。事情是這樣的:

去年我在太原休假期間曾向貴刊投寄一封信和一篇文章。

我寄的信主要是對貴刊發(fā)表的袁行云先生關于《書目答問》的文章①指出了該文五六條錯誤(主要是該文引書和著者姓名之類)。返藏后接到貴刊復信,信上只說了幾句客套話。我即去信,認為《書目答問》目前仍是一本有影響的目錄學著作,為向讀者負責,特別是不貽誤青年,希望利用補白,將拙見發(fā)表,同時要征求袁行云先生的意見。最近又接到貴刊綜合組復信,說我那封信丟失,望我重寫一封信,打算在內(nèi)部《通訊》上發(fā)表,信中同時還附來袁先生一信,表示同意我原來的意見。鑒于我身在西藏,手頭無書,無法重寫一信,故請貴刊致意袁先生,請袁先生綜合我的意見和他發(fā)現(xiàn)的錯誤,草一短文由貴刊內(nèi)部《通訊》發(fā)表??傊业男烹m然不重要,但竟然丟失,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②

我寄去的文章題為《新詩自由化勢在必行》,約八千字。文中論述了四個問題:一、新詩的好壞決定于詩的思想內(nèi)容,不決定于形式格律。二、音樂美和建筑美是新詩題中應有之義,與人造格律無關。三、自由化是我國古詩形式發(fā)展史的必然趨勢。四、新民歌習用五七言體,不足以成為制定新詩格律的依據(jù)。這四個方面的論述專門駁難主張新詩格律說的觀點。我認為文章是有一定分量的。新詩形式格律問題關系到新詩的前途,是個大問題。貴刊曾先后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基本是主張新詩格律說的。③我覺得貴刊也應當發(fā)表反面意見,在爭論中求真理,這才符合“雙百”方針。也是我返藏后,接到了貴刊的退稿。這本來是常事。但我感到問題重大,國內(nèi)大詩人如臧克家及許多理論家都主張新詩格律說④,幾乎成為新詩創(chuàng)作的指導性原則。于是,我鼓起勇氣,重新修改了原稿,再次投寄貴刊。最近又接到了貴刊之林同志復信。他信中說我的文章“有一定道理,國內(nèi)許多人也持同樣觀點”——可惜至今我未見這方面文章——并說拙文寫得“簡明有力”⑤。但是他建議我把文中第三個問題簡縮一下,投寄其他刊物,原因是近期貴刊稿多,版面甚擠,他力爭用我的稿子,可惜沒有擠上,只好割舍。

貴刊稿多,版面緊,應是事實,但貴刊并不是只辦這一期,以后就???。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jù),何以下期不能用呢?為什么主張格律說的文章可以連二接三發(fā)表,而反對意見不能刊用呢?這使我十分納悶。如果說拙文水平不高,達不到刊用標準,不妨直說,也便于我繼續(xù)提高。如果是不同意拙文觀點,就不采用,這似乎不成其理由。但來信就確實認為拙文有可取之處,這又怎么解釋呢?

由于受到這樣的對待,我不禁聯(lián)想甚多。目下國內(nèi)刊物甚多,但多數(shù)篇幅為名人占用,我輩青年想寫點東西,以求上進,真是困難重重。我想問一問貴刊,倘若我是位名人,貴刊是否也這樣對待呢?貴刊在去年召開了三次作者座談會,內(nèi)部《通訊》上明明表示:“堅持‘雙百’方針,就要讓爭論雙方講話,不要只一方面講。”“辦雜志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人才……要帶一些新手。年青人,質量差點也沒關系?!薄霸谔剿髡胬淼牡缆飞弦杏職?,有膽量,要有敢于‘闖’的文章”。這些話說得何等好呵!但叫我現(xiàn)在怎樣看呢?是言行一致,還是只說不做呢?

我是一個才疏學淺的年輕人,渴盼指導幫助。寫一篇文章,水平不會很高,但敝帚自珍,當不失一點自信心。萬里迢迢,向貴刊寄稿,心目中首先是對貴刊的尊重和信任。但如今遇到的這種情況,不能不使我頗感失望。但我作為一個小小的編輯,也深知干文字匠的苦衷,也許貴刊有自己的難處。今天給主編去信,也不是故意出難題,而是出于無奈,請您能理解并原諒。請您能于百忙中回個信。

專此,即頌

編安

《西藏日報》文教組 降大任

1980年2月28日

佟冬先生,1905年生,時任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主編,于1996年逝世。這一封致佟冬先生的信,緣起于降大任先生的兩份投稿未能及時刊發(fā),大任先生認為編輯部的做法未能貫徹“雙百”方針,因此致信佟冬先生進行申訴并表達對編輯部工作的失望。信中提出的問題,很快得到編輯部的重視。編輯部倡導“爭鳴”,很快將大任先生的信件與袁行云先生的復信發(fā)表在1980年第2期上。但是關于新詩形式問題,大任先生《新詩的自由化勢在必行》一文卻不曾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發(fā)表。因為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組織關于新詩發(fā)展問題的“新詩筆談”之后,迅速引起討論,此后關于“朦朧詩”“崛起的詩群”“面對新的崛起”等問題和論題的爭論,形成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反響?!渡鐣茖W戰(zhàn)線》在1980年第2期發(fā)表公木先生《在民歌和古典詩歌基礎上發(fā)展新詩》,算是對這一問題的總結。

以下按序號釋讀:

①袁行云先生關于《書目答問》的文章,發(fā)表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年第1期,即《〈書目答問〉和范希曾的〈補正〉》一文。

②此信后與袁行云先生復信一并刊發(fā)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年第2期,即《關于〈書目答問和范希曾的補正〉的通信》一文。

③關于新詩發(fā)展及其形式問題,《社會科學戰(zhàn)線》是較早組織爭鳴討論的刊物,1978年第4期刊發(fā)尹旭《新詩要革命》一文,在學界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因而在1979年第3期組織了“詩歌筆談”專欄對這一問題進行爭鳴討論,發(fā)表了劉再復、樓肇明、豐華瞻、呂樹坤、程毅中等先生的看法。此處所說“一系列文章”即指的是這次討論中的文章。

④臧克家先生的意見后發(fā)表在《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第1期上,即《向古典詩歌學習》一文。

⑤當時國內(nèi)相關討論確已經(jīng)較多,在此次通信后不久,“全國當代詩歌討論會”在南寧召開,大量意見發(fā)表出來。

第二封信

之滿同志:

您好!

五月卅日信及惠寄貴刊一冊①均收悉,謝謝盛意。

信中一些看法,實獲我心。時下各地刊物蜂涌出版,每一刊物試刊均拉名家支持門面,辦刊物的用心甚苦,動機可憫,但效果并不理想。②因為名家固然應當尊重,但也不可能篇篇珠玉,更不可能包辦天下刊物,何況也有一些名家并不尊重自己,反而有損刊物威信。

就說貴刊前兩期發(fā)表的江地先生關于清代官制概述的文章③和天蘭同志關于達·芬奇美學札記選譯④。江地⑤先生是我在山西大學歷史系的受業(yè)恩師,天蘭⑥同志也是拜訪的老師,我們老少間關系很好。但是江先生的大作便覺陳舊。清代官制前人著述不少,倘有補充、考證或辨誤,可以另作專文,不必作此洋洋大文,概述一番。而貴刊卻分上、下兩次全載。天蘭同志譯的達·芬奇美學札記,恰是過去無人認真翻譯而頗可借鑒的作品,理應鄭重向讀者介紹,但貴刊只是幾條補白而已(天蘭的全部譯文,我在太原休假時曾全部校看過)。這不能不說是編者的“眼光”問題。

再如,這次貴刊發(fā)表公木同志談新詩的文章,幾乎沒有什么新意,人云亦云者居多。而拙作“新詩的自由化勢在必行”⑦,雖屬淺陋,但立意與論點,自認要新鮮一些。公木同志是就詩歌創(chuàng)作來談詩歌創(chuàng)作,而我從詩歌與歷史的關系談新詩發(fā)展大勢,提問題突破口不同,至少沾了點邊緣科學的邊兒。新的見解,難免粗疏之病,但總能啟人深思,繼續(xù)探討,對新詩繁榮有益。老生常談,讀來有何味道?

我對拙作《試談圓的美》⑧,也作如是觀。

由此看來,編者選稿確實很重要,不宜迷信名家。

老林同志,你們刊物的大門真是難以踢開呀。當然,比貴刊更顯得畫地為牢的大刊物還多得很哪。

不過,從信中看到您的許多見解,我確感難能可貴,因此我內(nèi)心是將您當為朋友看待的。我們時代的未來,屬于青年,實踐必將證明這一點。辦刊物理應貫徹支持青年的原則,我想是毫無疑義的。

貴刊一九八〇年一期,我沒有,此間也無處可買。倘您處有余的話,能否煩請惠寄一冊?

寄上我報編的“西藏歷史研究”⑨四冊。其中兩冊因已發(fā)送完,沒有余額,只好闕如,謹致歉意。

專此,望今后保持聯(lián)系握手

降大任

1980年6月19日

這封信是在大任先生收到樣刊后所寫,信中指出了編輯部工作中的許多問題,毫不客氣地認為是編者的“眼光”有問題。實則,《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雖創(chuàng)刊之初即以“大而雜”著稱,但仍舊是以發(fā)表學術論文為主,而天蘭先生選譯達·芬奇美學筆記條目,并非學術論文。而《社會科學戰(zhàn)線》在1980年第2期發(fā)表公木先生《在民歌和古典詩歌基礎上發(fā)展新詩》,亦非老生常談。公木熱情支持“崛起的詩群”,在對“朦朧詩”的發(fā)展等問題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文題目雖沿襲舊題,但內(nèi)容確是熱情支持新詩自由探索的,尤其是在形式自由化問題上,與大任先生的觀點可以說并無二致。因而,“老生常談”的指責是并不恰當?shù)摹?/p>

以下按序號釋讀:

①此處所說即1982年第2期《社會科學戰(zhàn)線》,刊有降大任先生與袁行云先生的通信。

②《社會科學戰(zhàn)線》是“文革”之后我國社會科學界創(chuàng)刊的第一份大型刊物,因眾多學界前輩此前文章積壓,發(fā)表無處,因而創(chuàng)刊之處,《社會科學戰(zhàn)線》約發(fā)了大量名家作品,也因此被稱作“名家刊物”。大任先生此處所談的就是這一問題和現(xiàn)象。關于“名家刊物”的問題,不僅是辦刊方式問題,還被與“專家路線”等聯(lián)系,上綱上線。佟冬先生對“雙百方針”“名家刊物”等問題的看法,可參考宋焮:《佟老與〈社會科學戰(zhàn)線〉》,《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年第4期。

③江地先生的《清代官制概述》(上、下),《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年第2期和第3期連載。

④天蘭:《達·芬奇美學筆記拾零》,《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年第4期。此后全文以《達·芬奇美學筆記選譯》為名在《晉陽學刊》1981年第3期和1983年第4期發(fā)表。

⑤江地,1921年生,原名李廣澎,以筆名江地行,時任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捻軍史專家。

⑥天蘭,即詩人汪若海,《開荒》等的詞作者。

⑦《詩探索》1982年第3期發(fā)表降大任《詩歌形式的歷史趨向:自由體與逼近口語》,疑即此文。

⑧降大任:《試談圓的美》,《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第3期。

⑨《西藏歷史研究》為《西藏日報》編輯部所編的內(nèi)部刊物,1975年12月發(fā)行第1期。

第三封信

之滿兄:

好!

來信今日(8月25日)方收悉,因是平信陸郵,未用航空,故多費了時日。謝謝惠寄“戰(zhàn)線”一冊,然尚未收到,想在途中吧。承您勉勵,刊發(fā)拙作短文①,感何如之!

我是1977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調《西藏日報》社的,此間情況,內(nèi)地罕知,一言以蔽之,沒有辦法做點學問,只能因陋就簡,找比較順手的題目寫點學術心得。至于在此安家,更不敢想。好在中央決定大批干部內(nèi)調,我大約在明年內(nèi)即可返山西了。雖然山西學術活動和條件一向比較落后,但比西藏總要好些。昔人懷瑾握玉,以求人知。自己不敢以真才自命,但欲圖有益社會,報效四化,素志尚存。且已年近不惑,時不我待,不敢疏怠,唯磨之礪之,以求一得之功也!生逢四害之厄,誤國誤人,言之痛心。如我輩者較之前人成就,實感惶愧,而今貫徹“雙百”方針,正是急起直追之日。然每睹學界名人三亂(亂寫、亂投、亂說),便覺風氣不正。正如您所言“如不正視,就會再蹈‘四人幫’的覆轍”。正風氣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正制度?,F(xiàn)在官僚主義和不學無術之輩甚多,誠為國家災難之源。如不掃蕩翦除,“四人幫”復辟不遠。如我輩一不圖官,二不求財,一領布衫,兩袖清風,疏食飲水足矣,不奮起更待何時?我這個人生性拙直,認定的事非辦不可,正以私心無所掛慮,每每直顏犯人,在所不惜。所以進藏數(shù)年,雖無成就,但徒博得一個“迂夫子”之名,至今不悔。將來仍要一如既往,直道而行,愿與兄共勉。

最近我正在草寫一稿《論個人不能起歷史作用——讀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問題〉》,萬余字,已三易其稿。是與《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唱點反調,雖則那篇文章意在批判封建迷信,但觀點仍不徹底。這件事是吾師天蘭同志囑我寫的。完成后,想請?zhí)焯m老看后,也請您指正,也不知您能否助一臂之力??傊?,我凡是想寫什么,總有一個目的:為民代言。否則,人民養(yǎng)活我們干什么?。ㄎ也⒉灰詫扅c圓的美之類的東西自滿自足的)

附上最近發(fā)表的拙文一篇,請指正。這是我在西藏干了幾年留下的一點東西。別亦無他。遙祈

編安

大任

8月26日③

所發(fā)拙稿印錯兩個字:枘誤作柄,相得益彰誤為相得益彩了。又及。

①即《試談圓的美》一文。

②黨的西藏干部工作政策,可參考杜江《中國共產(chǎn)黨西藏干部政策歷史回顧》,《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③此信日期未署年份,據(jù)信中“刊發(fā)拙文”及內(nèi)容與后一封信的比對,可知年份當為1980年。

之滿同志:

您好!

久未去信,想工作順利,身體康健。

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下達以來,大批漢族同志奉命內(nèi)調。我幸蒙領導批準近期內(nèi)調,仍回山西人民出版社工作,但也有可能調到山西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工作。具體到何處,待我回太原后再定。因家住出版社宿舍,故今后通訊地址仍在山西人民出版社(特),我擬于元月底離藏,除路途延遷,估計在二月底即能返晉。

您與我聯(lián)系甚少,但來信言短情深,提攜后進之意,形諸筆端,私心感何如之!近期以來,忙于報社業(yè)務,并因辦調離手續(xù),不勝煩憂,未曾有什么新作。除了寫雜文、隨感之類,還奉我恩師之命寫了一篇較長的論文《論個人不可能起歷史作用——重讀普列漢諾夫〈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此稿已寄恩師天蘭同志審閱,將來他看過提出意見后,將請您再審閱指正為荷!余無他,謹頌

筆安

降大任

1981年1月22日

以上兩封信中,討論的主要問題是降大任先生《論個人不可能起歷史作用——重讀普列漢諾夫〈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一文。這篇文章不但《社會科學戰(zhàn)線》未曾發(fā)表,在此后相當長時間內(nèi)也未發(fā)表。《理論探索》1994年第2期發(fā)表降大任先生《論杰出人物不能決定歷史及其發(fā)展的快慢》一文,應該就是這篇文章或是在其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實際上,前一封信中所說的《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是指沈寶祥《正確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該文首發(fā)于1980年6月20日第212期的《理論動態(tài)》,這篇文章經(jīng)胡耀邦審定后,于7月4日在《人民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這一文章是在當時深刻的政治、社會背景下出現(xiàn)的。大任先生的認識顯然仍處在學術層面。實際上,關于普列漢諾夫此論的討論,1956年第5期便發(fā)表過新流的《必須正確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讀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筆記》。

第五封信

之滿兄:

您好!久未通信,望諒。因我于今年年初從西藏內(nèi)調回到山西太原,直到十月份才安排工作,先到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所《晉陽學刊》編輯部負責歷史稿件的編輯工作(管古代到隋唐五代,另兼世界史)。上班兩個月來開始緊張忙碌了,不過由于專業(yè)對了口,同志們也很團結,所以工作比較順利愉快。

上個月有朋友到吉林開會,我曾請他帶信去看望您,但因他事務甚忙,未暇見您的面,憾何如之!您的各方面情況如何?想來一定很忙的。一年來我剛回到山西,各方面情況均不甚了解,空閑時只是寫了一些小文章在我省報刊發(fā)表,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原來寫的兩篇有份量的稿件一直沒有改出來,今后寫好后還想請您指正,想兄定會熱情協(xié)助的。過去由您大力支持,我的一些小稿能在貴刊發(fā)表①,每念及此均深感于心,此情此誼當永銘不忘。

附上近期兩份《晉陽學刊》請收閱,如有可能的話,望能將《社會科學戰(zhàn)線》賜寄,倘有困難,就算了。

今后盼能多多聯(lián)系,有什么大作請酌寄來,定當盡力。

簡此,即頌

冬安

弟大任

1980年②12月1日

①此前降大任先生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發(fā)表文章僅《試論圓的美》和與袁行云先生就《書目答問》的通信兩篇。

②此處年份為降先生筆誤,1981年初即已回調山西,10月份安排工作,此信應寫于1981年。

第六封信

之滿兄:

謝謝您寄來的刊物,大作《美學新論》①拜讀后,頗覺有新意,開拓了美學探索的新途徑,且寫得通俗有趣,說明您下了大工夫。

《新論》把信息引入美學探討,可謂發(fā)人之未發(fā),具有特識。誠如文中所說,這比“從實物觀點看待美”,更有助于理解美之含義。信息涉及人的認識,這就非“純客觀”。只有人才有美感,離開人談不上美。過去蔡儀主張美是客觀的,朱光潛早先主張美是主觀的,后又修正,與李澤厚一樣主張主客觀統(tǒng)一說,但為何統(tǒng)一,解釋不盡相同。大作提出“信息”,溝通了主客觀。這對弄清美的實質,具有獨創(chuàng)性啟示。

但我也有一些未能理解之處。

比如,美這種信息畢竟不是一般信息,是能夠引起人的美感的信息。什么才算是能引起美感的信息呢?這需要有個定義。此其一。

美感取決于人們的文明程度,大作已舉出許多例子。而人的文明程度取決于歷史的發(fā)展(包括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關系即人與人的關系的發(fā)展)程度。這也需要進一步闡述。此其二。

美有示差性,誠然。但所有物質之所以不同,均因其帶給人的信息有示差性。什么是美的示差性?有必要繼續(xù)說明。此其三。(是否可以說人類文明程度的差異決定了美的示差性?)

關于自然美,我不大同意這一概念。②我以為世界上沒有離開人的認識的純自然美。所謂自然美,均是人直接或間接加工的自然界,或者是在想象中加工了、變化了的自然界(雖然客觀上自然界尚無變化之跡象)。此其四。

關于美的直觀性,包括不包括音樂美?可否把直觀性換為可感性?此其五。

關于美的鮮明性,是否沒有朦朧美?如果有,豈非不鮮明?此其六。

以上六點是我讀了大作后,粗淺的感想,也許根本就沒有把握您文章的要義,亦未可知。供您參酌。

大作我已向山西人民出版社《編創(chuàng)之友》③負責者張安塞同志推薦。他看過很感興趣,答應擬在第3期刊載,即今年秋季。因該刊是季刊,系內(nèi)部發(fā)行,約六月底發(fā)稿。

陳復興同志“王國維美育觀”④一稿,我已看過,覺得很意義,對目前建設精神文明有借鑒作用,況別人似乎對此問題尚未多涉筆。我向我刊這方面編輯朱德真⑤同志推薦,請他審定,并對他也說明了我贊成的看法。他答應看過后將直接復信給復興同志。望稍待。

李惠讓⑥同志處,請代問好。是您的好友,當然也是我的老師。我想聽聽他對拙作的審處意見和批評,并同他聯(lián)系。

關于普氏文章是否英雄史觀原因,當然不是。原因有歷史的(封建主義)、現(xiàn)實社會斗爭的,也有理論宣傳上的。我是指理論宣傳上的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我沒有講清楚?我是過勿憚改,希望聽到批評,隨時修改拙文。

耑此。即頌

筆健

大任

1982年5月14日

①林之滿:《美學新論(摘要)》,《編創(chuàng)之友》1983年第1期。

②關于自然美問題,大任先生有繼續(xù)深入思考,后與陳望衡先生合撰《何來自然美》一文,發(fā)表于《中州學刊》1987年第2期。

③《編創(chuàng)之友》是山西人民出版社辦的內(nèi)部刊物,1985年改名《編輯之友》公開出版。

④陳復興先生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降大任認為很有價值的這篇“王國維美育觀”文章,是較早的關注王國維美育思想的文章,此前僅有王國維研究專家譚佛雛先生《評王國維的美育說》(《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第3期)一文。陳復興先生此文后以《簡論王國維的美育觀》為題發(fā)表于《晉陽學刊》1983年第2期。

⑤朱德真先生為《晉陽學刊》編輯。

⑥李惠讓先生為《社會科學戰(zhàn)線》早期編輯、哲學編輯室主任,后任《求是》雜志社、紅旗出版社社長等。

第七封信

之滿兄:

來信并拙稿①一件均妥收。拙稿因某種原因礙難采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都搞編輯工作,這種情況時能遇到。我們之間這種通信,彼此在學術上有所切磋,至有啟發(fā),這是最可寶貴的。比如你來信指出,領袖決定一切的觀點并非完全來自普氏著作,這對改正拙文的疏漏就極正確。只能說,那觀點的產(chǎn)生有深厚的社會歷史原因。至多可說普氏著作是其思想上重要來源之一。因此,我據(jù)此對拙稿的話有所修改。這提法本是常識,但我卻疏忽了。如不改,此稿倘若發(fā)表,豈不致片面之譏?

最近我刊與《歷史研究》在太原召開了全國性學術會議即“中國封建主義研究方法論問題討論會”②,會期凡七天,剛剛結束。因籌備、接待并參會,十分忙碌,好在已經(jīng)完了。在會上我也談了自己一點看法,認為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性的原因是在封建生產(chǎn)力產(chǎn)生前提下的“自然條件決定論”,這觀點不同于所有已發(fā)表文章的七種主要代表性觀點,引起了重視。我也是在學習探討,想有所長進,故敢在會上獻丑。雖未有人公開反駁,但也聽到一些委婉意見,促我深思,我認為自己年輕知識淺,只要能聽到對自己的批評,是一種幸事,搞學術相反相生,這應該感謝。

關于美學問題,我壓根兒外行,有興趣畢竟是興趣,不是研究,望你繼續(xù)深鉆,將“信息論”好好發(fā)揮一下,好在《編創(chuàng)之友》是內(nèi)部刊物,可以作為一次練筆,聽聽反映。

你介紹的那位朋友,請代為問好,今后有什么事望不要客氣。只要大家為著增進學問、繁榮學術的目的,互通聲氣,互相勉勵,這是應當提倡的。今后,我求教于你們的地方也很多,亦請多多支持。

耑此。即頌

著祺

大任

1982年6月16日

①此文即《論個人不可能起歷史作用——重讀普列漢諾夫〈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一文。

②會議召開于1982年6月7日至13日,可參考《中國封建主義研究方法論問題討論會綜述》,《歷史研究》1982年第5期。

以上三封信,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1981年降大任先生從西藏內(nèi)調,進入1980年創(chuàng)刊的《晉陽學刊》擔任歷史學編輯。因而,與《社會科學戰(zhàn)線》林之滿先生成為真正從事學術編輯工作的同行。二、因為爭鳴而一度對《社會科學戰(zhàn)線》采取較為激烈批評態(tài)度的降大任先生,此時與《社會科學戰(zhàn)線》及林之滿先生“不打不相識”,已經(jīng)成為朋友。兩人同行加同好的關系,使他們在學術上相互砥礪,切磋進步。所以林之滿先生將其《美學新論》發(fā)給降大任先生批評指正,降大任先生不僅指出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價值,而且認真指出了自己認為文章存在的問題,計六條之多。且在這些問題上,他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并在以后形成專論《何來自然美》。這正是他所說的“增進學問、繁榮學術”之道。

第八封信

之滿兄:

刊物寄去想已收到,今再寄上新出的《編創(chuàng)之友》一冊,請收閱。

我有一篇小稿另附去,是屬文字考證的短文,請便中推薦。如能用,固佳;如不能用,即煩退我可也,不必為難。

匆此,即頌

大安

大 任

1983年12月18日

信中所說的“文字考證的短文”,不知是何文章,但1984年第4期《社會科學戰(zhàn)線》發(fā)表的大任先生文章卻是《詠史詩與懷古詩有別》一文,與“文字考證”無關。

致謝:降大任先生手札由《社會科學戰(zhàn)線》創(chuàng)刊早期編輯林之滿研究員保存,感謝林先生對本文寫作給予的指導。本文引用的多數(shù)信件,已收錄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歷史文獻圖錄·書信集》一書,由長春出版社影印出版。

猜你喜歡
戰(zhàn)線貴刊社會科學
隱蔽戰(zhàn)線上的華興人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人文社會科學的功能及其限度——韋伯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哲學意蘊
新年戰(zhàn)線
防控醫(yī)療保障戰(zhàn)線的堅實衛(wèi)士
《今古傳奇》: 傳承紅色基因的優(yōu)秀期刊
扶貧戰(zhàn)線上的“老黃?!?/a>
兩個新發(fā)現(xiàn)的不等式
還原歷史是貴刊吸引我的地
社會科學總論
甘泉县| 宁都县| 贡觉县| 油尖旺区| 清徐县| 双柏县| 汝城县| 九台市| 麟游县| 盐边县| 手游| 睢宁县| 鹤庆县| 杂多县| 离岛区| 石家庄市| 依兰县| 广东省| 罗甸县| 凤庆县| 会东县| 远安县| 汤阴县| 神池县| 樟树市| 科尔| 淅川县| 武安市| 定安县| 淮滨县| 克拉玛依市| 保亭| 河南省| 焉耆| 广昌县| 南京市| 大邑县| 彝良县| 普安县| 和政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