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瀟 Li Xiao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武漢 430070)
明式家具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精神氣質,使其成為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典范。它所承載的先賢雅意和工匠智慧,即便是跨越了數(shù)百年的歲月長河仍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明式家具不僅造型精煉、形象渾厚,而且做工考究、風格典雅,是無數(shù)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文章從其風格特征開始分析,探析其設計中所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以期解讀先賢匠心巧技,對先賢智慧和工匠在明式家具設計中獨特技巧的傳承和發(fā)展有所助益。
明代工匠在制作家具時,講求“材美工巧”,注重表達材料的自然美。由于明代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受材料和加工工藝的限制,其選材多為黃花梨、紫檀等硬質木材。這些高級硬木相對于材質較軟的木材而言,其加工工藝更為成熟,所制成的家具相對而言更加結實耐用,再加上其色調(diào)和肌理所呈現(xiàn)的出獨特自然美狀態(tài),這些都使得硬質木材成為當時家具制作選材主流的重要考量因素。工匠們在制作過程中,精工細作,充分發(fā)揮木材本身色調(diào)、肌理的優(yōu)勢,不加漆飾、也不加多余的裝飾紋樣,這成為了明式家具最為顯著的特征[1-2]。硬質木材的天然肌理美經(jīng)過人工稍加修飾,所制家具均呈現(xiàn)出典雅秀麗之感。
古代封建社會階級分明,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明式家具的選材亦是如此[3]。中國古代根生蒂固的財產(chǎn)觀念,認為器物的重量感越大,它所具備的價值感越強[4]。受當時社會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工匠選材的標準主要從質地和質感上進行考量。從質地方面來講,質地結實、重量適宜者為佳;從質感方面來講,既要求光色透亮又要求肌理自然。經(jīng)過千挑萬選紫檀和黃花梨在當時脫穎而出,被視為“典雅素靜”之材,并稱其為雕花和素面。
明朝南方地區(qū)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人們大量修建房屋、庭院、樓宇、園林等,導致了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家居需求量大增,家具設計也因此被推向空前繁榮的高潮。受時代背景的影響,當時的人們喜歡黃色,黃花梨由于其色澤溫潤,迎合了當時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加上其良好的加工性能,這使得黃花梨成了當時選材的主流。黃花梨質堅而實密、肌理清晰自然、飄散著淡淡的清香,經(jīng)過燙蠟工藝處理之后,呈現(xiàn)出明度較低的橙黃色,光澤溫潤細膩。黃花梨溫潤敦厚的風格,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去觸摸、體驗[5]。黃花梨之所以成為明式家具主要的用材,與當時社會風氣、經(jīng)濟條件和地域審美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息息相關。
中國自古以來推崇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的核心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之,在“天道自然,人道無為,人道順其自然”的天人關系構架中發(fā)展自身的處世理念[6]。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明式家具在選材上講求自然美。黃花梨紋理清晰、自然而又神秘,素有“鬼面”之稱,與道家思想的理念不謀而合[7]。明式家具講求自然美,工匠不斷改進加工工藝,以便充分發(fā)揮木材本身獨特的肌理、色澤優(yōu)勢,體現(xiàn)了當時的人們對自然材料的尊重和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明式家具在造型設計上十分注重工藝美,整體觀之,形態(tài)渾厚、比例適中、線條流暢。工匠在制作過程中靈活運用線條的變化,使得整體造型簡潔、精煉,比例協(xié)調(diào)[8]。如凳類家具線條風格多變,座面的直線和腿部的曲線相結合,使得家具整體剛柔并濟、挺而不僵,呈現(xiàn)出精煉、古樸之美。其中通過線條曲直變化傳達出動與靜、粗與細、虛與實、剛與柔等不同的感受,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造型變化。(圖1),束腰凳的座面和凳腿采用了線條的曲直結合的方式,通過線條的變化展現(xiàn)出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整體來看,束腰凳的剛柔并濟、柔而不弱,既有座面直線的遒勁有力,又有腿部曲線的柔美[9]。
明式家具比例十分嚴格,各部分比例都恰到好處,多一寸則長,少一寸則短。例如官帽椅座面、扶手、搭腦與靠背板之間高低、長短、寬窄、粗細的比例,都極為勻稱協(xié)調(diào)??此坪唵蔚墓倜币卧诠そ秤幸庾R的設計下,通過座面寬窄、腿部粗細高低的對比,使整體造型豐富多變。雖無華麗繁瑣的裝飾,卻給人一種典雅大氣之感。此外,明式家具將虛實結合的理念發(fā)揮的淋漓精致,家具的種類不同虛實空間表達的方式和意義也不盡相同。例如桌案類的結構與樣式,實體的腿部四周圍合形成虛空間,虛實結合、內(nèi)外相生[10]。四條腿和桌面圍合形成虛空間作為放置雜物和人腿部的活動空間,桌面的實體用來辦公和擺放物品。國畫中寫意技法的精髓是以簡練的筆墨勾畫出事物的神態(tài),注重事物的意境美。這與明式家具的造型理念不謀而合,簡練、大氣、舍棄繁雜的裝飾,注重意境的表達。
■圖1 束腰凳
■圖2 琴桌
■圖3 霸王帳
工匠在設計明式家具時,追求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符合人體需求。例如其中的桌、案、幾三種家具的整體造型均可以看作由腿足和板面兩部分組成,根據(jù)用途、擺放位置等不同的需求而衍生出不同種類的家具。(圖2)以專供撫琴的琴桌為例,從整體造型來看,琴桌由窄長的桌面和腿部支撐兩部分組成,沒有多余的裝飾。從功能方面來看,工匠考慮到彈琴時需將琴置于桌上,手撫琴,因此降低了琴桌的高度使人在撫琴時更舒適、更加符合人體需求。而琴桌上只需放一張古琴,所以琴桌的桌面相對窄長以適應古琴狹長的造型。
迄今為止,明式家具走過百年滄桑的洗禮,仍然堅韌如初,其結構的嚴謹細密不得不令人嘆服[11]。明式家具在結構制式上,始終堅持追求精確和穩(wěn)定堅固的結構形式,這一追求在榫卯結構中顯現(xiàn)的尤為突出。
榫卯自宋開始愈趨成熟,至明達到頂峰,至今已有一百多種結構[12]。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凹凸的兩部分木質構件以咬合的方式進行相連。由于木材受氣候影響較大,氣候潮濕時木材會潮濕發(fā)脹,因此榫和榫眼的結合需要松緊得宜,才能堅固耐用,這對材料的選擇和工匠的技術都要求極高。技藝高超的工匠通過對材料精細的打磨,獨具匠心地創(chuàng)造出復雜的榫卯結構。這種結構可以不用膠粘和鐵釘,僅靠凹凸的結合就可以達到牢固沉穩(wěn)的效果。到今天依然堅固如初的明式家具,沉淀著對經(jīng)典家具樣式的傳承與發(fā)展。
明清家具如此穩(wěn)定堅固,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裝飾性結構的應用。其中最常見的裝飾結構是“帳”,它將不同的紋樣和結構式樣結合起來,呈現(xiàn)出豐富的裝飾效果。而“帳”除了作為裝飾構件外,同時也是重要的力學構件。如霸王帳、羅鍋帳和橫豎帳等,它們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原本是家具中的承力構件,自明代起逐步演變成“結構裝飾”的載體[13],這一轉變將家具的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完美地結合起來。(圖3)霸王帳為例,其上部托著桌面,下部連著桌腿。從力學角度分析,霸王帳使桌面的受力得以均勻的分散到腿部[14],增強了桌面內(nèi)部的支撐,使桌面中心彎矩降低,增大了桌面的強度和剛度;從美學角度分析,霸王帳通過改變力的傳遞路徑使得桌體其他結構得以簡化,造型整體簡練、大氣,通過線條曲直變化之間傳達出厚重樸實、剛柔并濟的韻味。此外,帳體隱于內(nèi)部的設計,使得桌下空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契合了大道能容、善利萬物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15]。
明式家具做工精致、端莊典雅,裝飾繁簡相宜、簡練質樸。從時代特征來看,當時的封建帝王依靠程朱理學統(tǒng)治著人們的思想,而程朱理學思想的核心“存天理,滅人欲”很大程度上束縛著人們對于審美自由的追求。當時形成的藝術風格大多追求簡練質樸、內(nèi)斂含蓄,而程朱理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在明式家具造型和裝飾上體現(xiàn)的也尤為明顯。明式家具的裝飾大多追求簡練質樸的風格,力求繁簡結合、疏密有致。其裝飾可以大致分為:單純的裝飾和結構性裝飾兩大類。其中單純的裝飾大多作為點睛之筆,結構性裝飾則轉變家具構成的一部分,既能保護家具又做裝飾之用[16]。明式家具中單純裝飾的部分往往通過木材的肌理、色彩以及雕刻的圖案和紋樣呈現(xiàn)出來。木材肌理變化多樣,而且不同的處理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肌理圖案也不盡相同[17]。技能嫻熟的工匠在符合形式美法則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處理方式將木材的天然肌理的優(yōu)勢表達地淋漓盡致。受古代階級思想的影響,明式家具在木材肌理色澤的選擇上,也向沉穩(wěn)厚重的趨勢發(fā)展。明式家具的裝飾圖案一般以花卉植物、飛禽走獸、山水人物、幾何文字、自然物象為主,紋樣裝飾不多,但卻恰到好處,傳達出生動優(yōu)雅、秀麗雅致的韻味。裝飾圖案不同,所傳達的寓意也不盡相同?;ɑ苤参飯D案通過“植物的屬性”傳達著家具所蘊含的寓意,如蓮花紋的“一品清廉”、牡丹紋的“富貴繁榮”、石榴紋的“多子多?!保伙w禽走獸則多用于椅背、桌案、盆架等家具,其中龍紋作為富貴皇權的標志,常常寓意為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而山水人物的圖案大多為歷史和神話故事情節(jié)的描繪,寓教于樂。明式家具中的裝飾圖案并不僅僅是點、線、面、圖形、色彩的結合運用,更重要的是透過圖案所傳達出的深刻內(nèi)涵[18]。
明式家具中的結構性裝飾,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帳”等承力構件,還有為了追求實用而采用的金屬與木材結合的裝飾配件。受加工工藝和材料等多種原因的限制,工匠一般采用黃銅和白銅作為裝飾輔件的原材料,根據(jù)金屬裝飾配件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將黃銅和白銅打磨成不同的造型用于保護和裝飾家具。如衣箱、櫥柜類家具通常金屬制成的合頁連接,方便開合;櫥柜和抽屜為了便于牽引所制的吊牌;衣箱兩側便于提取搬運而設計的吊環(huán);還有用于保護家具足部的形成的“套足”等等。為了整體裝飾的典雅,工匠也會在黃銅和白銅所制成的金屬配件上,雕刻圖案、花紋。
明代家具作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家具設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堪稱達到了藝術和科學的高度統(tǒng)一。當代中國家具設計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現(xiàn)代家具設計的發(fā)展道路上,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朝著: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在國際上具有普遍適應性和先進性的方向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對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家具進一步了解。“觀其形,賞其工,品其內(nèi)涵,方謂賞其妙處”在了解藝術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由表及里探析明式家具中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nèi)涵,并對其繼承和再生。通過對明式家具特征的研究探析,將其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家具元素抽象化應用于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現(xiàn)代家具設計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