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媽媽這一生沒有什么愛好,但她會做女工。繡花、做鞋、縫衣服,她樣樣在行。我小時侯穿的鞋子、衣服全是媽媽親手給縫制的。媽媽是我們村出了名的“繡花匠”。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那時很年輕,媽媽就喜歡做針線活,我記憶最深的是做繡花鞋墊。夏天溫度很高的時候,她常常會把平日里剩余的碎布片找出來,抹上一層面糊,再鋪上一層布片,這樣重復(fù)幾次,布片就有些厚了,拿到陽光下烤得硬實堅挺。夏天她就會把一年用的“底料”準(zhǔn)備好。母親從箱子底下取出合適的鞋墊樣,貼在厚布片上沿著四周畫好輪廓,剪下,這樣一雙鞋墊就初具成型了,然后在鞋墊上蒙一片白布,用針線固定好,在上面鉛筆畫好圖案。萬事俱備,就剩繡最美最好的圖案了,如同一幅成形的畫,等待你繪上繽紛的色彩。然后,媽媽就在上面畫上各種各樣的花,還有動物圖案,好看極了。
聽媽媽說,很久以前,縫制繡花鞋墊,是女子必修的一門“女紅”,她們用五顏六色的絲線,在鞋墊上繡出各種各樣的花、鴛鴦、竹子、石榴、蝴蝶以及山石等象形表意的圖案,誰繡得鞋墊針腳均勻整齊,色彩艷麗,圖案漂亮,就表明她聰慧能干,心靈手巧。繡花鞋墊上普遍繡的是花草魚蟲,還有娟秀如流水般傾瀉的祝福文字,一切都是那樣靈動富有生機,栩栩如生,無數(shù)根彩色的絲線在鞋墊上穿梭,這似乎意味著腳下的道路也絢麗多彩,五彩紛呈。
從我記事起,媽媽就是村里做針線的巧手,翻開她的針線包,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五顏六色的絲線,纏繞著母親無盡的愛。母親繡鞋墊是不拘場所和時間的,村口的大槐樹下、場院里,鄰居家的大門口……隨處都可以看見母親。過去,村里的女人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堆,一邊拉家常一邊繡鞋墊。她們低著頭,小小的繡花針在手中輕快的飛舞著,一針接著一針,看的人眼花繚亂,傾聽著大槐樹上的鳥兒嘰嘰喳喳的歌唱,嗅著場院里撲鼻的花香,穿針引線的空隙里,其中有人調(diào)侃些酸話,大家不由就笑了,粉撲撲的臉蛋頓時笑成了一朵花,比鞋墊上繡的還要美麗。以前的女子基本上都是“女工”的巧手,我的阿姨、姑姑們皆是。
曾經(jīng),繡花鞋墊是鄉(xiāng)村堆砌出的最樸實的顏色,深深藏著一股濃烈而又婉約的中國民間風(fēng)情,牢牢根植于人們的心間。就連農(nóng)村姑娘出嫁時的嫁妝里繡花鞋墊也必不可少,親手繡制一雙代表女孩子一顆真心的鞋墊送給心上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千針萬線納出的鞋墊,帶著她們的祈愿和情思,將一腔熱情和祝福移于親人腳下,讓他們平安、穩(wěn)健、盈盈地走過漫長的歲月?!捌卟驶ň€細(xì)又長,奴家日夜繡花忙,黃連怎知相思苦,萬線千針寄鴛鴦”。
斑駁的兒時記憶中,深夜,當(dāng)我睜開朦朧的睡眼,常??匆娔赣H還在燈光下全神貫注的繡鞋墊,屋子里靜悄悄的,只有針穿過鞋墊“嗖嗖”的聲音。很多時候,鄰居的姑娘要出嫁了,都要來找媽媽幫忙繡喜字門簾、窗簾盒被褥什么的,媽媽總是很熱心的幫忙。小時候我們表姐妹穿的衣服總是比別人好看,我的小裙子,小外套和小書包上總是有很多漂亮的花,很招人喜歡。尤其是每年春節(jié)時,那是我最期盼最得意的時候,我總是早早盼望讓我幸福驕傲的與眾不同的新衣服。如今那些往事已經(jīng)成為我記憶中最溫馨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如今,母親已經(jīng)快六十歲了,頭發(fā)白了,眼睛也有點花了,但每次當(dāng)我們回家時,她不僅會將繡好的鞋墊送給我們,還有做好的棉鞋和拖鞋,現(xiàn)在她還趕時尚繡起了十字繡,她不僅把這份特殊的愛給我們,還給快要結(jié)婚的弟弟也繡了十字繡,每每把嶄新的鞋墊放到鞋子里時,總有種說不出的暖流在心間蕩漾。原來,遠(yuǎn)在他鄉(xiāng),如蒲公英一樣飄了這么多年,一直是踏著母親親手做的繡花鞋墊一步步走過來的,經(jīng)歷了太多的煎熬,悲歡離合,失敗和挫折,不論是平坦還是坎坷,讓我走得如此平安、健穩(wěn)、從容。因為我知道,那繡花鞋墊里有母親的愛,千針萬線里寄托著母親的祈愿和情思。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已大大提高,幾乎沒有人再這么費事的繡這些“工藝品”了,花上幾元錢就可以買一雙不錯的鞋墊了,花幾十元錢就可以買一雙很不錯的棉靴和拖鞋,而媽媽依然守著這份執(zhí)著與真情,真是不容易啊。小時候不知道媽媽的辛苦,只知道別人夸母親的手藝,心里就高興,而現(xiàn)在,每次看見這密密縫織的手工,幸福驕傲的瞬間,分明感到有種玻璃碎在心里的疼蔓延開來。
時光如水,似水流年淡去了我們多少回憶,匆匆的光陰里我們失去了多少曾經(jīng)的友誼與愛情,卻唯獨媽媽的愛她永遠(yuǎn)站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呼喚著我們,永遠(yuǎn)也不會離去。細(xì)細(xì)咀嚼生活的況味,我才真正明白,無論我們飛得多高多遠(yuǎn),也永遠(yuǎn)像風(fēng)箏一樣離不開母親的視線,母愛就是系在女兒心頭的那根線,如果這根線斷了,那風(fēng)箏就再也飛不高、飛不遠(yuǎn)了。想起了媽媽,羈旅漂泊的游子就會萌發(fā)起一個心愿:快放假了了,回家看看。
鶯歸燕去,春去秋來,母親在一天天衰老,而她的愛卻像永不枯竭的甘泉。結(jié)婚的時候,媽媽親手給我倆每人做了10雙繡花鞋墊、8對繡花枕套、被單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家用飾品刺繡,雙手緊握著媽媽的繡花手工,舍不得用。耳邊傳來電視劇里正在唱的一首歌:“是不是離開家才會長大,直到我走到了海角天涯,抖落了身后一路的繁華,我仍然走在你思念的天空下……”我的心一陣暖流在汩汩流淌。我親愛的“繡花匠”媽媽,我永遠(yuǎn)為你自豪和驕傲。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