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馬 力 圖|喻 捷
當年下黨村老鄉(xiāng)送上的這杯解暑茶,讓習近平總書記多年念念不忘。一杯解暑茶、一碗綠豆湯成為總書記記憶中揮之不去的“下黨味道”。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來下黨村是1989年7月19日。當時村里還沒有通公路,他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已經是滿頭大汗,汗水濕透了他的衣服,我和其他幾位村民看著很心疼,便主動迎上前去,把親手煮的解暑茶送到他的手上?!睂幍率袎蹖幙h下黨鄉(xiāng)下黨村71歲村民王光朝至今還記得當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冒酷暑到下黨村調研、現場辦公時的場景。
當年下黨村老鄉(xiāng)送上的這杯解暑茶,讓習近平總書記多年念念不忘。一杯解暑茶、一碗綠豆湯成為總書記記憶中揮之不去的“下黨味道”。
下黨村位于壽寧縣西北部,距縣城43公里,現有村民309戶、1341人,是革命老區(qū)。2014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僅4200元人民幣,村財收入為零。
近年來,下黨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下黨的發(fā)展要靠‘做’功,而不是‘唱’功”的殷切囑托,因地制宜巧做茶葉文章,探索“定制茶園”造血式扶貧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次滿懷深情深入下黨訪貧問苦,每次到來都給全鄉(xiāng)干部群眾極大鼓舞?!毕曼h鄉(xiāng)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清晰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細節(jié)。
青山綠水掩映中的下黨村
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右一)第一次來到下黨村調研(歷史資料圖)
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第一次來到下黨,那時的下黨沒有公路,他翻山越嶺而來,現場辦公,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滴水穿石”的故事從此開啟。
1989年 7月26日,時隔7天,習近平再次來到下黨。那時的下黨剛剛經歷了一場洪災,他冒雨步行3公里,深入重災區(qū)查看災情,部署災后重建工作,一句“要堅強起來”溫暖了下黨人的心。
1996年8月7日,時隔7年后,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著省交通、財政、民政、扶貧等部門負責人第三次來到下黨?!柏毨У貐^(qū)搞不上去,無顏面對父老鄉(xiāng)親!”擲地有聲的話語讓下黨人再次感受到了總書記的責任擔當,和他對群眾的深厚感情。
“即便是在離開福建的20多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后,仍牽掛著下黨,惦記著下黨的父老鄉(xiāng)親,多次在不同重要場合,深情回憶那段‘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的下黨往事。”劉明華說總書記與下黨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
“下黨,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地方?!笨倳洶严曼h刻在了記憶里,下黨干群把總書記對下黨的幫扶、關懷和鼓舞記在了心上。
“在這里,我們組的茶葉,所有線下展示的產品,線上都有銷售?!?9歲的下黨村村民王明桃以前外出務工,現在已經是一名“下鄉(xiāng)的味道”電商銷售員。“已經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了?!倍趺魈易陨淼母淖兊靡嬗?017年下黨村建起的互聯網銷售平臺,靠種茶吃飯的當地群眾,茶園收入從每畝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
多年來,種茶、采茶、賣茶一直是下黨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但一家一戶零散的經營模式很難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群眾收入上不去,自產自銷的下黨村茶產業(yè)始終沒有形成氣候,村黨支部書記王明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4年,下黨村的茶產業(yè)發(fā)展迎來了新的轉機。“在省委組織部的掛鉤推動、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大力支持下,市縣兩級指導幫助下,下黨村策劃實施了中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下鄉(xiāng)的味道’項目?!痹擁椖繉⒃瓉硪患乙粦袅闵⒌牟鑸@進行整合,推出600畝扶貧定制茶園,以“每畝茶園每年租金2萬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動員企業(yè)或企業(yè)家認購茶園,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產品可追溯體系,并將定制模式推廣到葡萄、臍橙、錐栗等農產品。在此之前,這樣的發(fā)展模式是王明祖和下黨村群眾可望而不可及的。
2014年8月,下黨村以村委會的名義,相繼成立了夢之鄉(xiāng)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和夢之源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夢之鄉(xiāng)公司主營茶產業(yè),夢之源公司主營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夢之鄉(xiāng)公司采取股份制結構,村集體占股20%,經營管理人員占股60%,村民占股 20%。2014年 9月,夢之鄉(xiāng)公司注冊“下鄉(xiāng)的味道”品牌,對“下黨”“下鄉(xiāng)的味道”等商標進行申報和保護,2015年10月,申報的有關商標得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授權。
為了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下黨村采取產、銷分離的架構,在下黨村組建蓉黨茶葉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村里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從泉州、深圳等地引進專業(yè)銷售團隊入股加盟合作社,負責品牌的運營和產品的銷售。下黨村委會通過“下鄉(xiāng)的味道”品牌授權監(jiān)督合作社的運行,并收取每斤3元的管理費用作為村財政收入。
通過實施“下鄉(xiāng)的味道”扶貧定制茶園項目,村民的茶青價格從原來的每斤均價2.4元增加到如今的均價10元左右,每畝茶園,農戶從原來2400多元增收到6000元。村集體從茶葉加工、包裝費、管理費等方面增加村財政收入達8萬元以上,下黨村幾十年來第一次有了集體經濟,實現了村財政收入零的突破。
下黨村的“下鄉(xiāng)的味道”電商服務店,讓村民守在家門就能賺到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按消費需求預定放心農產品的人群也多了起來。下黨村在“創(chuàng)意+茶葉”上下功夫,“推出‘私人訂制’茶園這一模式,植入‘消費扶貧’理念,動員企業(yè)或企業(yè)家認購茶園,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產品可追溯體系?!蓖趺髯嬲f這一模式不僅給下黨村的茶產業(yè)發(fā)展帶來巨大改變,同時還影響和輻射到相鄰的鄉(xiāng)村,給全縣脫貧攻堅注入全新的內生動力。
“下鄉(xiāng)的味道”扶貧定制茶園項目,打破茶葉傳統(tǒng)的實物買賣模式,搭建起“互聯網+物聯網+傳統(tǒng)農業(yè)+合作社”的精準扶貧新模式,打通茶葉銷售“最后一公里”,真正讓大山中的茶葉變“資源優(yōu)勢”為“產品優(yōu)勢”。
“習總書記當年到下黨調研時就強調,下黨人要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點,把腳步邁得更扎實一些?!蓖趺髯嬲f“下鄉(xiāng)的味道”項目能夠在下黨村設立,正是契合了總書記當年對下黨村提出的要求。2017年以來,下黨村銷售“下鄉(xiāng)的味道”生態(tài)農產品600多萬元,村財增收了2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9年的186元增加到12550元,翻了67倍、村財收入達到23.3萬元,帶動了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下黨村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帶動了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懊磕甓加写罅康挠慰蛠淼酱謇?,品嘗我們‘下鄉(xiāng)的味道’。我現在在村里種種茶,做做手工茶,開開小茶館,每年靠售賣自己做的手工茶就能賣到2萬塊。”說起現在的生活,當年給習近平總書記送解暑茶的王光朝臉上掛滿了微笑。如今他和老伴兒經營著“幸福茶館”,這里除了茶香,就是滿滿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