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人生的三重境界,我們鳳游寺小學的課程探索也同樣經歷著育人的三重境界。
在“十一五”階段,我們帶著孩子進入第一重境界:博雅的學識
我們希望鳳小的每一個孩子成為自然觀察家、藝文思想家,在認識、喜愛、體驗中廣泛發(fā)展敏銳的感知力,以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立足自然。
這第一重境界,主要是通過學科整合教學實現。我們將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進行基于分科教學的融合與建構,實現校本課程的全納、多元和適性。學校主要針對以下兩個項目來進行研究與實踐:
其一,我們以江蘇省“十一五”教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學科整合教學的現場研究》為引領,深人帶動和影響每一位教師積極參與,所實施的大單元整合教學在各個年級共展開了20多個主題,學生、教師和學校都得以充分發(fā)展,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之間的配合、學科之間的支撐都呈現出效率最大化局面,幫助學生經歷圍繞主題整體學習的認知活動,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科整合教學辦法,使得教學更加高效。
其二,我們在學校搭建了一個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這是一個以保育和繁殖蝴蝶為主,建在學校里的戶外學習中心。學生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六足園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生探究蝴蝶成長奧秘的研究所,學校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到六足園與蝴蝶做零距離接觸,觀察蝴蝶,研究蝴蝶。
不過,歷經了幾年的研究,我們發(fā)現:
對于學科整合教學而言,把不同學科整合在一起是彳艮好的思路,符合課程開發(fā)和組織的道理,是非常專業(yè)化的整合,但單元與單元之間缺乏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多個單元之間的核心指向與學校文化追求之間缺乏聯(lián)系,我們需要探索一個一以貫之的整合課程體系,使整合教學走向真正的校本化,進一步凸顯學校的課程文化追求。
對于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而言,雖然已在科學探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依靠少年科學院項目研究、興趣小組活動取得,雖然已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上走出了關鍵一步,但早先的校本教材開發(fā)取向使得六足園科學探究活動有了“學科化”傾向,而單元開發(fā)雖然已有若干案例,但缺乏內在聯(lián)系和邏輯建構,若想實現全校學生的全學段參與、多學習領域的綜合性學習,體現小班化學校課程的多元化、全納性和活動化目標,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在“十二五”階段,我們帶著孩子進入第二重境界:通達的視界
我們希望鳳小的每一個孩子成為互動合作家、生活體驗家,在學習共同體中增進互動及合作學習,能夠通達地利用自己所學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在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的基礎上認識自我。
這第二重境界,主要是通過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的二次開發(fā)來實現。
我們以江蘇省“十二五”教科研規(guī)劃課題《以“六足園”為基地開發(fā)與實施大單元整合系列課程的研究》為引領,開展了“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的初步開發(fā)。
此次研究最核心的特征是跨學科領域整合,各個學科統(tǒng)整的知識領域彼此不可或缺、互相聯(lián)系。我們在教學時,不能再將重點放在某個特定學科或者過于關注學科界限,而是將重心放在特定的真實問題上,強調利用各個學科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實現跨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目標。
這個項目使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走出了六足園,實現了小學生參與大課題,讓我們的生態(tài)實驗室走向了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國內有多所學校與我們聯(lián)系,學習在城市校園內建設生態(tài)園、開發(fā)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的經驗。
不過,歷經了幾年的研究,我們又發(fā)現:
課程需要落地在課堂,當我們把視角投射在學生的學習上時,就會發(fā)現學生很多時候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跟著教師學習。對于小班化班級而言,我們能不能利用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幫助每一個學生尋找到一種狀態(tài),能夠在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上都有所改變?都能把學習視為一種必然的責任放在心中呢?
在“十三五”階段,我們帶著孩子進入第三重境界:自由的觀照
我們希望鳳小的每一個孩子成為互聯(lián)分享家、環(huán)境實踐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分享,拓展國際視野,建立與鳳凰臺文化休戚與共的情懷,永續(xù)發(fā)展,自由實踐,以足夠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chuàng)新,面向文明。
這第三重境界,主要是通過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來實現。
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分6個年級、6大主題、24個單元模塊實施跨領域探究性學習,即每個年級按照科學、文學、美學、數學這四個維度實現橫向四維導向,依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現縱向六級進階,逐年對“珍愛生命,敬畏自然”這個核心目標加深認識。
我們在教學時,依然延續(xù)先前跨領域整合教學的特點,可以說,六足園不僅是各科的學習地,更是技能的操練場,夢想的試驗田。
比如,我們在五年級開展的“蝴蝶監(jiān)測”活動,正是由一個真實問題引發(fā)。
蝴蝶是一種對于環(huán)境變化極其敏感的昆蟲,被稱為環(huán)境質量的評價者。如果蝴蝶數量下降,則說明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我校有幸成為全球蝴蝶監(jiān)測南京市城南地區(qū)的監(jiān)測點。在每年的四月初至五月底,五年級學生都會帶著各種器材到長干里進行蝴蝶監(jiān)測。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達成以下發(fā)展目標:
這些目標的達成,又隱含在蝴蝶科學院的“蝴蝶知多少”、蝴蝶文學院的“六足園小劇場”、蝴蝶美學院的“蝴蝶隨手拍”和蝴蝶商學院的“蝴蝶監(jiān)測”四個單元模塊之中。教師會以許多真實的小問題支撐起“蝴蝶監(jiān)測項目”活動。比如,請每個小組嘗試選擇一條合理的路線進行監(jiān)測。學生可以利用數學的比例尺,也可以利用導航等技術手段選擇路線。再比如,我們在胡家花園還沒重建的時候,引導學生預測:如果未來胡家花園一帶進行施工重建,會對蝴蝶有什么影響?
這些問題的解決,就實現了學生學習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向策略性知識的轉化,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每一個學生都很樂意投身于這樣的高水準挑戰(zhàn)性學習之中。有一組學生的監(jiān)測報告還發(fā)表于《中國科技教育》(2014年第7期),并被收錄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同時,通過一系列親歷學習,學生會真切地感受到一種社會責任感,會充分認識到人并不是作為孤立的個體生存于世界中,人總是與他人和自然界共存,我們需要承擔起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懂得人類是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
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呢?
我們聚焦六年級來看一看:
六年級學生需要完成畢業(yè)設計,完成小課題研究。我們會為他們準備正式的開題報告表格,立項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研究,最終進行小組匯報及答辯。
比如,六足園里要新栽一批花草,種在哪里好呢?有一組孩子就想到要研究“六足園不同區(qū)域土壤的肥沃性差別”,他們用了七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第一種方法是看土壤的顏色,第二種方法是看土壤的適耕性,第三種方法是看土壤的淀漿性及裂紋,第四種方法是看土壤的保水能力,第五種方法是看水質,第六種方法是看植物,第七種方法是看動物,最終形成量表,得出結論。
再比如,有一組孩子覺得“六足園”里只有五種蝴蝶,不夠多,于是就開始了“六足園新蝶種引進計劃”。蝴蝶種類的引進要考慮寄主植物等一系列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在一番調查研究之后,這組孩子開始了前期假設,之后在淘寶購買了蝴蝶蛹,親手制作了化蛹袋,最后順利實現破蛹成蝶、交配產卵,完成了“六足園新蝶種弓丨進計劃”的文本。
在以真實問題引領下開展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被大大激發(fā)。更重要的是,我們并不以一個分數或一個結果來評判他們的付出,在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課程中,有太多的技能領域需要不同個性孩子的支撐:測量、統(tǒng)計、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制作PPT、制作統(tǒng)計圖、設計表格、查找資料、繪畫……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活動中找到“勝任”。
在從“責任”走向“勝任”的道路上,我們的課程獲得江蘇省中小學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被批準為江蘇省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工程項目,還被全國第三屆教博會遴選為參展項目,并在分論壇做了分享發(fā)言。
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出色”的孩子。在我們學校,有一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確實各方面都不突出,但在小組進行“六足園物種多樣性研究”的時候,卻是最會捕捉蜘蛛的那一個,最后被全班稱為“蜘蛛捕手”,從而讓我們發(fā)現一個在六足園里神采飛揚的孩子。更值得欣喜的是,這個孩子在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學習熱情和態(tài)度。還有一個全校出了名的“搗蛋分子”,但在我們看來,他就是小法布爾,因為他對昆蟲有著極大的熱情。在六足園課程中,他設計的蝴蝶LO⑶獲得了全校一等獎,我們在鳳小一年一度的蝴蝶節(jié)上還邀請他的父親一并前來領獎。
在我們六足園里,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就是這樣不斷開展實地研究,不斷學習與回饋,以博雅的學識立足自然,以通達的視界認識自我,以自由的觀照面向世界。
在未來,六足園校園生態(tài)實驗室將不再局限于那一方園子
在未來,我們還會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打造“家庭實驗室”“校園實驗室”“區(qū)域共享實驗室”三個層級的實驗室。“家庭實驗室”主要開展基于網絡直播課程的探究;“校園實驗室”在現有基礎上,增加班級實驗區(qū)角、蝴蝶走廊,建設以STEM項目研究為抓手的數字化研究中心;“區(qū)域共享實驗室”主要建立生態(tài)教育聯(lián)盟,通過網絡輻射更多的學校。
當一屆屆學生從鳳小畢業(yè)的時候,他們會將在六足園里收獲的一份對自然、對社會的學習責任,以及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植于心,去更遠的地方,做更好的自己。
細細想來,我們的課程,也是一種童年的解放。
我們希望能立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給學生盡可能豐富的人生經歷。在與生命綿綿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去認識生命、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去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寫到這里,不得不提及我們學校多年來堅守的鳳凰臺文化。鳳游寺小學地處古鳳凰臺遺址,也是一片古老而詩意的土地,是六朝古跡中題詠最多的素材,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李白、王安石、陸游、楊萬里、王冕、薩都剌、白樸等諸多詩人,在鳳凰臺上用詩歌對國家的滄桑興亡進行了深刻而多角度的反思,他們以鳳凰寓意治國安邦的人才,他們以鳳凰的品質要求自己,他們都心懷蒼生,以天下為己任。我們心中的鳳凰臺,不僅僅是一個傳承鳳凰臺文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座修養(yǎng)德行的精神家園,一個價值追求的文化圖騰。
鳳凰去已久,正當今日回。
至此,童年得以博雅、通達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