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華
看到這張照片,我又想起了老同學夏志潔。
我們是北京56中學初68屆畢業(yè)生,1969年2月6日從北京出發(fā)到陜西延長縣七里村公社楊寺坡大隊新莊子小隊插隊,我們小隊一共11個人,6個女生5個男生。一晃快50年了,其他的老同學陸陸續(xù)續(xù)都聯(lián)系上了,只有夏志潔還沒有找到,同學們一聚會就想起她。
當時16歲的我們離開北京的家,到陜北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們11個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大家庭,一起接受各種生活的磨煉。除了艱苦的勞動,我們盡量為鄉(xiāng)親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插隊的村子很窮,一年的收成吃不到頭就斷了頓,大人、孩子就想盡辦法填飽肚子。吃飯都成問題,孩子們就更上不起學了。我們知青商量后,決定抽出一名同學當老師。夏志潔是個有才華的人,大家推薦她承擔教師的工作。老師有了,可沒有教室呀,我們找大隊幫助想辦法,最后騰出了一孔裝雜物的窯洞。沒有桌椅,我們就撿了些石頭壘起來,在上面鋪上木板。
招學生又是一個難題。大點兒的孩子被當勞力使用,小點兒的還得幫家里干些輔助的活兒,比如上山撿柴火、喂豬養(yǎng)雞等。女孩子就更不讓學文化了。在我們的勸說下,總算招了7個孩子。孩子的年齡大小不一,理解程度和悟性有很大差距,夏志潔就根據(jù)每個孩子的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教學進度。
記得夏志潔把幾個孩子分了三個年級,她給一個年級上課,就讓其他年級的孩子寫作業(yè)。只有一個教室,也只能這樣安排了。教室在楊寺坡隊,而我們住在新莊子,每天夏志潔還要招呼這幾個孩子一塊步行幾里路去上課,下課后再一塊兒回來。既當教師又做保姆,真難為她了!除了文化課,她還教孩子們唱歌跳舞,為此她付出了很多,為陜北的孩子們獻上了自己的一顆愛心!
夏志潔能歌善舞,也給我們枯燥的生活帶來快樂。記得有一天我們下工回來很累,讓她給我們跳個舞解解乏,她連唱帶跳地表演了馬玉濤的歌《馬兒啊,你慢些走》。直到今天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夏志潔當教師之余,還兼職我隊的出納。盡管沒有多少錢,但是她對工作仍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好評。隨著招工、上學,同學們陸續(xù)離開,夏志潔也于1972年被招到富縣氮肥廠,她這一走,再也沒有了消息。
很多同學都是退休后輾轉又聯(lián)系上的,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尋找夏志潔,最后聽說他們夫妻一起調回了她丈夫的老家——西安附近的一個縣。線索到這兒就斷了,西安周邊的縣很多,找起來很困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想念這位老同學。尤其是我們親如姐妹,曾在一個炕上睡、在一個鍋里吃,那段跎蹉歲月永生難忘!
如今,一同插隊的6個女生,5個都聯(lián)系上了,我們不想丟下你一個。夏志潔,你在哪兒,我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