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滿天
世人都說沒有共同語言就不能幸福地共同生活。真的么?
朋友的老公比她大八歲,年齡已經(jīng)不大登對;她是教師,他是生意人,工作性質(zhì)也不一樣;她喜歡旅游和寫作,他偏愛喝酒和打牌,兩個人的興趣愛好像油和水、木和鐵;她喜歡獨處,他一定要呼朋喚友;她不喜看電視,他只要在家一定要開電視;她愛看電影,他非要說電影都是假的,所以他只看體育頻道、法制頻道和國際頻道,因為那都是真的;她喜歡吃米飯,覺得吃面食太燥,他卻最喜歡吃面食,覺得米飯吃不飽。最重要的一點,她是20世紀90年代本科畢業(yè)的大學生,他連高中都沒上過。
他們兩個的結合,好比嚴整的律詩對上了古代散漫的民歌,一個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一個是“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哪哪兒都不押韻合轍,這日子可咋過?
但是,他們兩個的小日子過得還蠻滋潤的。本來她剛結婚的時候,也差點鬧到要離婚的地步,她想讓他讀書,他想讓她斗地主;她想讓他吃米飯,他想讓她吃面條;她想讓他安安生生在家待著,他想讓她串串門子,哪怕打打麻將也好;她想讓他旅游,他又想讓她安安生生在家待著,哪怕躺著看看電視呢……
彼此手伸得太長了,對方又毫不妥協(xié),這臉打得,彼此都覺得痛。這世上本就是賣金的撞不著買金的,兩相湊合不著的多,沒有多少夫妻是真真正正、如假包換的天作之合。原本不大好過的日子,以后過好過壞,真的要看這兩個人的悟性了。
事實證明,這兩個人的悟性都不錯。后來,她看書、看電影的時候,他不再打擾;他打牌、看球賽的時候,她也不再干涉,而是干自己的活。想旅游的時候,她會自己去找朋友;做飯時,她做一頓米飯,一定會給他煮一次面條。閑來無事,兩個人一起包包餃子,這倒是彼此都愛吃的。
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回到家,兩人聊聊閑天,嗑嗑閑牙,然后他睡他的覺,她抱著筆記本電腦繼續(xù)工作。他早睡早起,她晚睡晚起,剛開始互相影響,誰也休息不好。但是,時間長了,他們也就各自習慣了,反而覺得整天泡在一起,是不成熟的小男生和小女生才會干的事。真正成熟的男性和女性,一定會有自己的世界和個人空間。
做人家的老公或者老婆,說到底,還是要識趣些的。當他想疏遠的時候,你就別纏著了,只管干自己的;他那個“獨”的勁頭過去了,又會往你跟前湊,趕都趕不走。時間一長,兩個人的節(jié)奏神同步,日子就越發(fā)有意思了,那種所謂的“共同語言”什么的,也就沒看上去那么重要了。
婚姻締結,天地同賀,賀的不獨是這對夫妻的這一時一刻,而是后半生的每一時每一刻。所以,一旦覺得性情不合,說分崩便分崩就格外可惜了,如果實在做不到押韻合轍,那便花些耐心來經(jīng)營,各退一小步,都折中一下。最不濟,大家還都算得上“詩”歌呢,哪怕一個是“律詩”,一個是“民歌”,也可以過成自己的非典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