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6年前,當(dāng)時年僅19歲的廣東吳川青年龐華新,從外地回家途中發(fā)現(xiàn)4名女學(xué)生在水塘溺水,他奮不顧身跳下兩米多深的水中救起她們。6年后,25歲的龐華新不幸患上白血病,被他救起的4個女孩和他們的家屬,在得知龐華新病重后,連夜趕來醫(yī)院看望,在外地的更是請假趕來,紛紛為當(dāng)年的救命英雄捐出了自己的心意。消息傳出后,人們紛紛慷慨解囊,上萬名好心人捐助的30萬元,使他前期的治療費用得到解決,醫(yī)院方面也表示將全力救治龐華新。
新聞后面,都是這樣能讓人感受到溫度的留言:你是一個好人,就注定被這世界善待。善有善報這句話,并不是無道理的,好心有好報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以德報德,好人救了好人,好人又來救好人……
也有人說,終于等到一個暖心的正能量新聞了,這樣的事情太少了。看多了那些冷漠無恥,好不容易有一個佳話,讓我又相信善良和美好了。能理解這種留言后的情緒,是每天在網(wǎng)站“社會新聞”頻道看到太多窒息人心的負(fù)能量新聞后,被暖聞中的陽光所治愈的感覺。
我想說的是,人們的善良,對美好的追求,應(yīng)該源于內(nèi)在的道義自信和道德信仰,而不是依靠外在的“佳話”支撐。因為這樣的佳話,你并不會在新聞中常常看到。并不是說現(xiàn)實中人心不古道德淪喪,人們?nèi)狈Ω卸饕庾R,好人很少受到好報,好人常常既流血又流淚,其實是,我們身邊像龐華新這樣被溫柔以待的故事,行善,感恩,報恩,有很多很多。
我們應(yīng)該有這樣的理性判斷,媒體上之所以有那么多負(fù)能量,那么多讓人寒心的新聞,不是說這個社會變壞了,而是,這本身就是新聞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媒體上之所以充斥著罪惡和墮落,因為那不是生活的常態(tài)。作為生活常態(tài)的小感動、小溫暖、小確幸,因為太平常太平淡,而不會成為新聞。
“救人反被訛詐”“扶人反被誣陷”之類的事件之所以常上頭條,倒不是說我們這個社會變壞了,而是,這樣的事太反常了,像“人咬狗”那樣違背常理,道德感越來越強的人們也對這樣的事無法容忍。我們應(yīng)該有這樣的好人自信:其一,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善良”因為普遍而缺乏新聞價值;其二,即使有好人沒有得到好報的事情發(fā)生,并不能摧毀我們的好人盔甲。這句話說得好,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rèn)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佳話滋養(yǎng)善良固然好,更值得尊重的是,看到丑惡和不公后,目睹“好人未有好報”后,依然相信善良。
成熟和強大的標(biāo)志,就是在變幻不定的新聞背景中有一個泰然自若的人格。生活不是歲月靜好,不是熱淚盈眶,不是佳話寓言,而是平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