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序茅
前段時間,一個同學問我,你做科普出的幾本書能否換算成一篇SCI?這一下子問到了我的痛處,我不知該如何回答?;叵胱约簭难幸婚_始接觸科普,一晃6年過去了,還出了9本科普書。驚訝也好,懷疑也罷,總有人問我,為何會選擇走上這條“不務正業(yè)”的路?
“研究動物的意義何在?”
其實,我并沒有選擇走科普創(chuàng)作的道路,直到現(xiàn)在,科研工作依舊是我的主要任務,雖然還談不上什么科研成就。
曾經(jīng)的我,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文科生,本來考研選擇的是人文地理專業(yè),后來陰差陽錯,調劑到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從事鳥類研究,漸漸與動物結緣。關于科普,我沒有那么高的情懷,也沒有什么遠大抱負。只是一直喜歡寫東西,便自然而然打開了筆記本,順便打發(fā)一下野外寂寞的時間。
在新疆給我留下第一印象的鳥是金雕,我曾在博客中不止一次記載。這種在世人眼中非常兇猛的猛禽,我卻看到它極為溫情的一面。有一次在觀察金雕雛鳥的時候,突然下雨了。露天巢中的小金雕非??謶郑挠鹈€沒有長全,害怕挨淋。我正在下面擔心的時候,小金雕的媽媽飛回來了,它張開翅膀,將小金雕遮擋住,直到雨停??梢杂鲆娖饺绽镫y以見到的動物,走進它們的世界,于我而言便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吸引力。每走到一個地方,每見到一種動物,我就會通過文字和照片,把它們記錄下來。
然而,很多時候做瀕危動物研究,并不總是那么愉快。我目睹了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也見證過它們的種種苦難。我是研究動物的,看到一個個動物從我眼皮子底下消失,卻無能無力,很心酸。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我可以慢慢地把它們的故事講出來。
在分享故事的這么多年里,有一個細節(jié)我至今記得。那是2014年我去一所北京的小學開講座時,一名小學老師問我:“你們研究動物的意義何在?”
這樣的提問很諷刺,但也很普遍。我發(fā)現(xiàn),有時就連生物專業(yè)出身的人,也并不關注動物保護。這讓我越發(fā)感到科普之路任重道遠。其實,人類對大自然有著本能的熱愛。如果我們能讓公眾了解到動物的美麗、力量與生存智慧,意識到在人類之外,還有這樣那樣厲害的物種存在,大家才會自發(fā)、自覺地保護動物。
從做筆記到出書
出書,曾是我從未想過的事情。支撐我一路走下來的,無疑是對自然生靈和寫作的熱愛。愛到深處無怨尤,不計一時得失,專注追尋夢想。
剛開始,我的野外寫作,僅僅是自娛自樂,頂多發(fā)發(fā)博客。最早把我的野外筆記發(fā)掘出來的是我的碩士生導師。他很喜歡科普,也喜歡出書。一次,有人找導師約稿,他因沒時間讓我來做。我就把觀察金雕的過程寫了出來,后來發(fā)表在科普雜志《大自然》上。那是我寫的第一篇科普文章,自我感覺良好,老師感覺也不錯。這次經(jīng)歷激發(fā)了我的寫作欲望。由于導師所有的項目我都會參與,我開始大量記錄野外見證動物們的種種神奇,尤其是初次遇見動物時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一次,導師對金雕產(chǎn)生了興趣,他知道我對金雕更了解,建議我寫寫金雕。因為我的野外記錄很詳細,我便把它慢慢整理出來,完成了《西域尋金雕》的初稿。后來,一家出版社的編輯老師看到了我發(fā)表在網(wǎng)上的科普文章,說我寫得不錯,但隨即也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因為寫一篇文章跟寫一本書是不一樣的。于是,我把《西域尋金雕》初稿又精心加工了一遍,發(fā)給編輯老師。對方很快回復:“出版社愿意出版這本書,只是經(jīng)費可能有限?!?/p>
我沒有猶豫,主動提出放棄稿酬?!段饔驅そ鸬瘛穯柺篮?,反響頗佳,還拿下了第五屆梁??破摘勔坏泉劇=酉聛?,《雪豹下天山》《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等書也陸續(xù)出版。之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打磨文字上。我喜歡讀《史記》,欣賞那種寥寥數(shù)筆傳神勾勒的功夫。盡管科研任務繁重,我還是堅持每天至少寫作一千字。
我知道,寫作需要慢慢沉淀,積聚力量。做出令自己滿意的書,這也許需要十幾、二十年或者一輩子的時間。
轉做少兒科普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看到一些少兒的科普書,比如什么《借刀殺人》什么《犬陰謀》,我非常困惑,這是給孩子們看的書嗎?動物界哪有這么多爾虞我詐?我承認動物界存在欺騙,但這種欺騙是僅僅是它們?yōu)楂@得生存的權力而已。
于是我將精力轉到少兒科普上??破找筛蓛魞?,不能將人類的善惡強加于動物之上。除了人類外,自然界每一個物種都無法強大到可以為所欲為,也沒有一個物種弱小到不可生存。金雕堪稱猛禽之王,但它的捕獵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也不會因為擁有強大的能力大開殺戒。
除此之外,我認為,科普最大的魅力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認識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思維,讓其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我不喜歡告訴孩子們答案是什么,尋找答案的過程才是科學的魅力。比如我寫金雕時,不會直接說金雕的食物有哪些,而是對孩子們說,想不想知道金雕吃什么?那就先來看看它的便便吧,食物的奧妙隱藏其中……
我的科普靈感,總是來自科研一線的實踐。在野外考察時,我會利用等待動物出現(xiàn)的時間,在手機上一字一字地打出所見所聞。對我來說,科研和科普正是“源”與“流”的關系,科研是科普的發(fā)動機,科研干得好,科普才能寫得好。
然而,堅守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有時也會帶來寂寞。市場上,賣得如火如荼的大多是心靈雞湯和言情小說,相比之下,相對嚴肅的科普作品總是應者寥寥。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也曾迷茫過、困惑過,甚至也曾考慮要不要寫一些迎合受眾趣味的“噱頭”文章。
好在,我現(xiàn)在想清楚了:從人類本性來看,暴力、色情永遠都有受眾,但天天這樣迎合,只會給社會增添垃圾。做書是一個良心活。我希望做出真正的好書,讓我的讀者從中受益。
孩子們的笑臉是我最后的堅持
除了寫作,平時我也會去學校做些科普講座。時下科普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科普工作卻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像我這樣尚未畢業(yè)的學生??蒲腥镎f你不務正業(yè),科普圈里不承認你這個小字輩。無論有多努力,總會遭人非議。
有一次科普座談會中,我僅僅發(fā)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莫名其妙得罪了一個前輩。我說:“我們給孩子們做科普,就要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他們在想什么,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這樣才更有針對性。我們大人覺得重要的事情,孩子們不一定感興趣。科普要接地氣,要改改老學究們的氣息,不要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p>
如果說講真話也要得罪人的話,那就盡情得罪吧!
拋開講真話帶來的痛苦,稿費和付出也真的不成比例。做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矣脤憰臅r間去搬磚,都能掙得比稿費多。當然,我寫作也不是為了錢,而下面的一句話,才直插心臟。
“你出的幾本書能換一篇SCI嗎?”
這個問題問到了我的痛處。確實,如果我把寫書的時間用來多搗鼓幾篇SCI,哪怕很爛,估計也會比現(xiàn)在好。因為現(xiàn)在,我寫的東西在單位是不被認可的。從功利性的角度看,無論多么努力,多么辛苦,只要不被納入考核,就是白忙活。雖然指導我的老師都知道,我的科普純粹是課余時間的自娛自樂,并沒有占用科研時間,如同別人空閑時間喜歡打籃球一樣。但我不可能去對每個人解釋科研和科普的關系,反倒是別人看我干得越多,就會越認為我不務正業(yè)。這種誤解確實挺傷人的。
但無論如何,于我而言,科普的魅力在于可以近距離感受科學的美。很多時候,科研、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極其枯燥。但如果能將自己的科研探索、發(fā)現(xiàn),閱讀的文獻整理出來,變成一個個有意思的小科普,是不是很好玩?。课揖褪沁@么玩的。我曾在中國科技館舉行過一場題為《神雕迷蹤》的講座,聽到小朋友們一次次發(fā)出的驚嘆和笑聲,我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在我心里,能夠將自己研究的物種講給更多的人聽,遠遠比發(fā)SCI重要得多。每次和孩子們做科普分享,感受到他們燦爛的笑容,對我來說就足夠啦!
責任編輯: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