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易
2017年,武漢大學在櫻花開放期間校園管理通告中,第一條就是“建議公眾選擇其他目的地出行”。
而2018年的櫻花節(jié),這句話變成了“建議社會公眾錯峰或選擇其他目的地出行”。
小小的語句變化,背后卻大有玄機。
2018年,武漢大學得到了武漢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和公安部門等社會力量的強力支持,
校園的承載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武漢市旅游委支持武漢大學引入了帶人臉識別功能的閘機系統(tǒng),這也是武大首次將人臉識別技術用以驗證游客身份。3月20日至4月2日櫻花盛放期間,武大校園在6個校門和校園中心區(qū)域入口安裝了9臺微模式人臉驗證閘機(包括鯤鵬廣場、校史館、櫻花大道、人文館、行政大樓周圍、“九一二”操場等),在網上預約成功的校外游客,只需帶上本人身份證即可接受閘機驗證。當閘機上的人臉識別功能成功匹配身份證照片后,游客只需一秒即可通過閘機進入校園,社會公眾排隊等候的時間因此大大減少,以往游客在校門口擁堵的場景已經不見。
“秒過”人臉閘機通道在解決了入口排隊效率問題的同時,在安全防范方面也更勝一籌。今年,武漢大學首次采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防范手段,將每個入口的人臉閘機設備與公安系統(tǒng)犯罪嫌疑人名單及其他高危人員數(shù)據庫相關聯(lián),若有嫌疑人員操作閘機進入園區(qū),將第一時間預警并通報安保人員處理,大大保障了學校和賞櫻人員的安全。
往年櫻花節(jié)期間,武大周邊路段總會水泄不通。今年,武漢市公安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措施,不僅在櫻花開放期間對武漢大學的周邊路段實行交通管制,更為此單獨出臺了針對特定路段單雙號限行的通告。除公交車和出租車外,指定路段內所有機動車一律按車牌尾號分單雙日通行,也因此,教學辦公車輛入校順暢了許多。
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武漢大學以滿滿的誠意向公眾敞開了胸懷。但無論制度如何變更,資源如何配置,校園能夠容納的游客數(shù)量總是有限的。對此,武漢大學黨政辦的老師表示:“我們建議社會公眾錯峰,或者前往東湖磨山櫻花園、漢口江灘公園等地觀賞櫻花?!?/p>
除了外部支持,武大的校園管理今年也再一次升級,不僅使校園環(huán)境和諧有序,也讓游客們獲得了更好的游覽體驗。
去年櫻花節(jié)期間入校名額的驟減,讓不少沒能搶到預約名額的武大校友被拒之門外,即便可以通過手持學位證畢業(yè)證等進行現(xiàn)場核驗,也為學校和校友雙方帶來諸多不便。
針對這一問題,今年武漢大學啟用了一款新系統(tǒng):武漢大學網上校友信息系統(tǒng)。計劃賞櫻前,武大校友可通過輸入身份證號碼、學籍信息進行系統(tǒng)自動認證,或上傳學歷學位證書進行人工審核認證校友身份。認證成功后,系統(tǒng)會智能匹配校友加入地方、院系、年級及行業(yè)等校友組織,校友在進入首頁“賞櫻預約”界面后,輸入身份證號碼即可報名,返校時刷身份證便可入校。通過這個平臺預約的校友,預約不限時間、不限次數(shù),還可攜帶家屬一同返校賞櫻。
校友信息系統(tǒng)推出后,已經有超過萬數(shù)的武大校友通過錄入身份信息完成了信息驗證。據官方介紹,未來的校友信息系統(tǒng)2.0版,功能還將進一步升級和完善。校友不僅能方便地入校賞櫻,還可享受母校公共資源、獲得企業(yè)家校友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等各種福利優(yōu)惠。
去年由武大官方推出的微信小程序“武大智慧島”,今年在進一步優(yōu)化功能后,更成了游客們不可或缺的貼身小助理。這款小程序內置了萌萌的語音助手“珞珞”和“珈珈”,所有關于武大櫻花節(jié)的事項都可以向它們詢問。游客不僅可以通過這款小程序進行入校名額的預約,還可以獲取入校后最佳游覽路線的推薦,以及詳細的武大校園景點介紹。進入武大后隨手拍攝的櫻花盛放圖片,也能在這款小程序中得到記錄,并通過微信朋友圈與他人分享。
往年大量游客涌入校園,除了道路擁擠,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讓武大十分頭痛?;螛湔壑?、垃圾隨處亂扔,更有甚者,竟恣意進入正在上課的武大課堂。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既破壞了武大的校園環(huán)境,又嚴重干擾了武大師生的生活秩序,一度引起武大學生對櫻花節(jié)的抵制。
為了不讓“櫻花節(jié)”成為“櫻花劫”,武大校方曾組織學生干部作為志愿者對游客進行管理督導,但收效甚微。2018年,武漢大學的官方微博成了武大師生們的發(fā)聲新陣地。在武大官微“點贊隨手拍”和“不雅曝光臺”互動中,武大號召師生們?yōu)橛慰偷奈拿餍袨辄c贊,并將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照片曝光。對于那些行為惡劣且勸阻不改的失信游客,武漢大學還將在預約系統(tǒng)中標記其身份,今后即便想預約入校賞櫻,也會被直接拒絕。
武大珞珈山的落櫻吹雪固然美好,但大學校園畢竟不是旅游景點,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守護。正如武大黨政辦老師所說:“武漢大學是國家重要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育場所,希望得到社會公眾的尊重。我們希望來校的社會公眾增強互利分享精神;希望公眾與學校共同維護正常的教學、科研、辦公秩序;希望公眾維護契約規(guī)則底線,與學校一起共同堅守規(guī)則,維護公益?!?/p>
責任編輯: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