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文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蒙醫(yī)藥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有較廣泛的患者基礎,其中,研究蒙藥對各種原因所致肝損害的保護作用相關文獻較多,對于保肝蒙藥聯(lián)合抗病毒西藥,如恩替卡韋等的臨床觀察較少。在慢性乙肝治療領域中,抗病毒藥物聯(lián)合保肝降酶藥是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故本文將蒙藥紅花清肝十三味丸聯(lián)合抗病毒西藥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感染科、蒙醫(yī)科病房、門診收治慢性乙肝患者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診斷標準依據(j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70例研究對象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按照隨機的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對照組。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病例均口服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分散片(恩替卡韋分散片為江西青峰制藥有限公司),口服0.5mg/次,1次/d;另外觀察組加用蒙藥紅花清肝十三味丸(內(nèi)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15粒/次,2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抽血做乙肝病毒復制量HBV-DNA定量、乙肝病毒復制量的轉(zhuǎn)陰率、ALT復常率。抽血時間: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2個月。
1.4 觀察療效標準 ①顯效:乙肝病毒復制量HBV-DNA小于檢測值以下(陰轉(zhuǎn)),甚至發(fā)生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肝功能轉(zhuǎn)氨酶ALT下降至正常值以內(nèi);②有效:HBV-DNA數(shù)值下降>2個log值,肝功能ALT數(shù)值基本恢復正常;③無效:乙肝病毒復制量HBV-DNA未下降,肝功能ALT下降不明顯,還是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或以上。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個樣本均數(shù)用t檢驗,2個樣本率用檢驗。
2.1 療效 觀察組顯效13例,顯效率36.11%;有效10例,有效率27,78%;總有效率為63.89%;無效13例,無效率36.11%。對照組有效率為41.18%,結(jié)果見表1。
表1 治療結(jié)束后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注:兩組相比P<0.05
2.2 療效比較 兩組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HBVDNA轉(zhuǎn)陰率及ALT的復常率參見表2。
表2 兩組HBV DNA轉(zhuǎn)陰率(低于檢測下限率)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2006年我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陽性攜帶率為7.18%[2-3]。據(jù)此推算,我國有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CHB患者約2000萬例[4]。我國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60%和80%[5],故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研究表明,抗乙肝病毒治療可以延緩CHB患者疾病發(fā)展已成為共識[6]。恩替卡韋片是目前肝病科較常應用的高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
蒙藥紅花清肝十三味丸是我區(qū)治療肝病的傳統(tǒng)蒙醫(yī)藥,其組方包括紅花、丁香、蓮子、麥冬、木香等13味有效成分,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其有蒙醫(yī)藥學相關理論指導,能夠清肝熱、解肝毒,利膽退黃,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并且能夠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區(qū)脹痛不適、惡心厭油膩、攝入減少、乏力等不適癥狀[7]。通過本次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該蒙藥復方制劑,取材天然毒副作用小,聯(lián)合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復制,促進受損肝臟細胞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恢復,這種聯(lián)合治療方法,在我區(qū)可以廣泛應用于慢性乙肝患者中。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肝臟,2011,16(1):2.
[2]LIANG X,BI S,Y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6550-6557.
[3]LIANG X,BI S,YANG W,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2-2005 in China[J].J Infect Dis,2009,200(1):39-47.
[4]LU FM,ZHUANG H.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 ChinMed J(Engl), 2009,122(1):3-4.
[5]WANG FS,FAN JG,ZHANG Z,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liver disease: the major impact of China[J].Hepatology,2014,60(6):2099-2108.
[6]Chen C J, yang H, I Su, J at al Risk of hepatooce uar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J].JAMA .2006 295:65-73.
[7]達來.36例蒙藥紅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療病毒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療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