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愛玲用她那一貫蒼涼的筆調(diào),為我們講述了七八十年前幾個上海的小人物的愛情故事。也許,時間會沉淀一切,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情,只能留在人們的心底,默默地塵封……
關(guān)鍵詞:愛情;蒼涼
原名十八春的半生緣是張愛玲小說中最具言情小說形式的一部。盡管其實質(zhì)仍一如她其他作品,濃郁的一片蒼蒼悲涼。但至少,曼楨與世鈞的愛情跳脫出來,成為一抹亮色。盡管這亮色最終仍被黑暗的底色吞沒。
個人認(rèn)為,十八春小說原著,張愛玲在寫到曼楨世鈞重會時,就有點無力為繼了。她不知該怎么處理人物關(guān)系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于是將東北解放區(qū)作為一個新天地,打算讓曼楨世鈞慕瑾叔惠等人去那里尋找新生。故事在電影院里生硬地收尾,埋下了一個曼楨慕瑾將會結(jié)合的線索。這部小說好似成稿于五十年代初,不知張愛玲作此收尾是否有特殊考慮。但實際上,他們的靈魂和熱情已經(jīng)被漫長的十八春吞噬,再也無法支撐起這無趣的人生。張愛玲作出展望未來的姿態(tài),但實際上,她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未來仍在黑暗中。
不知是否與張愛玲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張小說中,鮮有可愛的人物。她筆下的男人女人們,是一群時時刻刻被物欲情欲折磨,被瑣屑庸常人生捉弄,同時又在互相折磨的可憐又可恨的人。她筆下的親情是壓抑冰冷的,她筆下從來沒有友情。她唯一不曾否絕的只有愛情。盡管這愛情也總是曇花一現(xiàn)地消失在虛空里。她冷冷地隔著玻璃罩俯視著蕓蕓眾生,沒有一絲一毫悲憫。她看透了人生,便轉(zhuǎn)手將人生的灰色一點一點展開給她的讀者。在十八春原著中亦如是。
再談許鞍華的電影版與最近播出的電視版。電影版砍去了原著的枝枝蔓蔓,只保留了主線,基本上體現(xiàn)出了原著的灰色精神。例如,影片以曼楨和世鈞在小酒館的重逢結(jié)尾,隨著曼楨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我們真的回不去了”,鏡頭惘然地推移,沒有感情地掃過人來人往的小酒館,在蒼涼的音樂中影片戛然而止。
電影版是減的藝術(shù),電視版是加的藝術(shù)。我才零零碎碎地看了幾集電視劇,期間感受與電影相反,電視版發(fā)掘一切可能發(fā)展成情節(jié)的線索,盡其可能地使故事充滿枝枝蔓蔓。例如,在原著中基本上只出現(xiàn)過兩三次,連名字都不曾提到的曼楨做家教的楊姓人家,被發(fā)展成一個富商,一個對曼楨世鈞愛情發(fā)展起到很大推波助瀾作用的第三者。曼璐也一掃原著中角落里過氣舞女的陰霾面孔,翻身成為一位潑辣能干的賢內(nèi)助,開展了一段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除此之外,考慮到觀眾的口味,電視版半生緣被溫情化了。盡管依然保持著悲劇故事的面目,但它不再是灰色的,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和電影不同,電視劇里的人物不再是陰沉的絕望的注定被人生一步步推入深淵的,他們有了積極的態(tài)度和可愛的面目。
用盡一生的愛,卻只換來半生的緣份。
曼楨與世鈞是相愛的,翠芝與叔惠是相愛的,曼璐與慕瑾是相愛的。他們最后都沒有在一起,他們都用盡了愛,卻只得到半生的緣份。
曼楨與世鈞于平淡中相識,于日常的點滴中相戀,在一切本該水到渠成的時候,曼楨卻慘遭姐夫的強(qiáng)暴,姐姐的逼迫生子,在這軟禁的一年多里,唯一支持她的就是她與世鈞之間的愛情。在她千辛萬苦重獲自由之后,得到的卻是他結(jié)婚的消息,震驚,悲傷,失望……愛情缺乏最基本的堅持與信任,曼楨與世鈞的愛情,半生的堅持,便也只得半生的緣份?!拔乙阒?,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 不管在什么時候, 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边@也許是書中一句經(jīng)典話語了吧! 曼楨的信過了十幾年才被世均無意中仔細(xì)讀到,然而,一切早已隨著時間的流轉(zhuǎn)而變的模糊,我甚至懷疑過了那么多年,
世均還能否清晰的記起曼楨的容顏?
還值得一提的是叔惠和翠芝。原著中的叔惠十分不可愛,對一切似乎都不上心,心不在焉地與世鈞曼楨交往,心不在焉地跑到南京打亂了翠芝的心,又心不在焉地去延安投靠革命,一句話,面目模糊且無趣。他在世鈞與兩個女人的交往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卻始終只是個影影綽綽的陪襯。電影版本著簡略精神,對他的處理更是無味。而電視版中,他看重友誼,對人仗義,愛上翠芝卻因為齊大非偶而默默掩飾這份感情。翠芝在原著里是個完全不懂人生不懂感情的大小姐,還完全莫明其妙地愛上了叔惠,在電視里卻變得很有手腕八面玲瓏,并且一往情深地愛著世鈞,盡管她呈現(xiàn)出用小手段從曼楨那里搶走世鈞的傾向,但還是比原著和電影版里的翠芝可愛無數(shù)倍。因為,這里有活潑潑的生命,而不是原著里那種在命運(yùn)的巨手中連掙扎一下都不肯的遲滯頹然。
曼璐與慕瑾從小就認(rèn)識,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因為家里貧困,曼璐不得不早早出來做了舞女,徘徊于聲色場所。曼璐原本可以嫁給慕瑾,卻因為自己的舞女身份,拒絕了這份愛。曼璐是偉大的,她用青春,用尊嚴(yán),甚至用愛情來回報家人。但為了留住祝鴻才,她卻又不惜把妹妹往火坑里推。對于曼璐,我恨不起來,同樣是女兒,曼楨可以上大學(xué),結(jié)交朋友,可以跟自己喜歡的人戀愛。曼璐卻要出賣肉體,出賣靈魂來養(yǎng)活這個家,供弟弟妹妹上學(xué)。到最后卻還換來一家人的不諒解與看不起。而承擔(dān)這一切的原因,只因為她是長女。她的一生都在付出,卻從未得到。從這一點上看,曼璐是被那個畸形的社會所逼迫的,她最初是迫不得已。不知死前,她是否又想起了慕瑾,又想起了少年時那段不了情。
張愛玲用她那一貫蒼涼的筆調(diào),為我們講述了七八十年前幾個上海的小人物的愛情故事。也許,時間會沉淀一切,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情,只能留在人們的心底,默默地塵封……
參考文獻(xiàn)
[1]張愛玲:《半生緣》,中華書局,2011版
作者簡介
袁玉瑤(1996-),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漢 , 學(xué)生,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