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以后,隨著國民經濟迅猛發(fā)展,對各種基礎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鋅錠供不應求。葫蘆島鋅廠看準這個機遇,自籌資金,大膽決策,進行以增加鋅生產能力為目的的大規(guī)模技術改造。從1985年到1991年7年間,葫蘆島鋅廠的每次技術改造都做到了當年立項、當年審批、當年投產見效益,鋅的生產能力由6萬噸一躍提高到20萬噸,硫酸的生產能力由18萬噸提高到45萬噸。
葫蘆島鋅廠在技術改造過程中,積極引進、開發(fā)新技術和新設備。1987年,從日本引進了小時產30噸礦量的棒磨機,實現(xiàn)了加料、配料、計量的自動控制,各項技術指標均比原來的工藝有大幅度的提高。此后,工廠又與國內有關廠家合作,自己制造出了第二臺棒磨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工廠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型企業(yè)一躍成為國家特大型企業(yè)。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后,葫蘆島鋅廠又實施了“三廠一改造”工程,即興建設計能力為13萬噸的電解鋅廠、6萬噸粗銅的銅廠和1.44億千瓦時的熱電廠,同時對舊的系統(tǒng)進行全面改造,到1994年全部按期竣工。1995年,又分兩期實施了10萬噸電銅工程。至此,葫蘆島鋅廠有色金屬生產能力達到49萬噸,硫酸生產能力達到80萬噸,成為集鋅、銅冶煉,副產硫酸,綜合回收包括金銀在內有價金屬和化工產品于一體的全國最大有色金屬冶煉企業(yè),企業(yè)連續(xù)六年進入全國500家最大工業(yè)企業(yè)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