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我常常想,我們?nèi)缃竦牟藘r,都是隨著市場上的余缺來隨行就市的,比如前幾天下雪,雞蛋、青菜、肉類的價格騰地一下就上去了。而雪后交通正常后,又立即回落下來。但在古代,沒有溫室,沒有大棚菜,他們在冬天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嗎?還有,古代的菜價又是如何呢?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不少典籍資料,雖然獲得的東西,不能盡如人意,但我還是有不少其他收獲的。
比如雞蛋的價格,皇帝就以為非常貴。就拿清朝來說吧,清朝皇帝的飲食,堪稱“中國宮廷之最”,在食物的色、香、味及數(shù)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实鄢砸活D飯就要花上上百兩銀子,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萬多人民幣。
這一百兩銀子,除下帝王生活的奢華外,還與內(nèi)務(wù)府太監(jiān)們的私自虛報有很大關(guān)系。僅以雞蛋為例,當(dāng)時一枚雞蛋的價格在內(nèi)務(wù)府的賬上是10兩銀子,而在市場上的實際價格僅僅幾文錢。內(nèi)務(wù)府的貪腐也可見一斑了。如果照雞蛋價格計算的話,皇帝一頓飯也就是吃了10個雞蛋而已。
當(dāng)然,皇帝不能光吃雞蛋,在皇帝的心目中,雞蛋既是營養(yǎng)品,也是奢侈品,是貴物,一般大臣都吃不起。
光緒就是一個愛吃雞蛋的皇帝。有一天,他請教當(dāng)時教他讀書的翁同:“雞蛋真好吃,可這東西這么貴,翁師傅你能吃得起嗎?”翁同知道這是太監(jiān)虛報冒領(lǐng)了,不便直說,就推脫說:“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睆那迥┙y(tǒng)計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皇帝光吃雞蛋一年就花了一萬兩白銀,事實上能有多少雞蛋吃到皇帝肚子里,就可想而知了,因為在晚清內(nèi)務(wù)府的賬上,一萬兩銀子也就買1 000個雞蛋。
清朝的雞蛋貴,并非“貴”自晚清,早在乾隆時期,雞蛋就是10兩銀子一枚了。據(jù)《滿清十三朝之密事·清譚》記載,有一天,乾隆問湯文瑞,這么早上朝,“曾用點心否?”湯文瑞回答:“臣家計貧,每晨早餐不過四粒雞蛋而已?!鼻÷犃舜蟪砸惑@:“一粒雞蛋需十金,四粒就是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縱欲,卿乃自言貧乎?”湯文瑞當(dāng)然深知其故,忙敷衍道:“外間所售雞蛋皆破殘,不能供皇上食用,臣因此能以賤價買到,每粒雞蛋不過數(shù)文錢而已?!?/p>
數(shù)文錢的雞蛋就被炒到10兩銀子,翻了近萬倍。清朝內(nèi)廷每年要用掉四五百萬兩白銀,內(nèi)務(wù)府的貪腐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dāng)然,皇帝對自己的伙食費被克扣并不是一無所知,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這樣就有意無意中縱容了內(nèi)務(wù)府的貪污行為。不過,也有皇帝親自查問自己的伙食賬的,據(jù)余繼登《典故紀(jì)聞》記載,明代嘉靖皇帝知道光祿寺為了自己的這張小嘴,一年要花去36萬之多時,結(jié)合平時自己的御膳水平,感覺有人在里面做了手腳,于是決定查查光祿寺的開銷。
你還別說,這一查,各種弊端就出來了:“一是傳取錢糧時,原本沒有什么印記,只是憑手寫一張白條領(lǐng)取,也沒有人敢問問其中的真?zhèn)?;二是?nèi)外各衙門領(lǐng)取皇上賞賜的酒飯錢,或者一個人領(lǐng)取幾份,或者公事已辦完可是酒飯錢卻還在虛領(lǐng);三是門禁不嚴(yán),那些下人盜取錢物根本無法算得清楚;四是每年餐飲瓷器數(shù)量太多?!泵恳粋€環(huán)節(jié)都有漏洞,也難怪嘉靖感到不對勁了。
這些人,皇帝的伙食都敢克扣,還有哪里的錢他們不敢花呢。
再說韭菜?,F(xiàn)在,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韭菜了,在古代,冬季要想吃上韭菜,并非一件易事。西晉的全國首富石崇與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王愷比闊斗富時,就曾經(jīng)因為在寒冬臘月端出了韭菜,讓王愷顏面盡失。但王愷哪里知道,石崇端出的韭菜,其實是個冒牌貨,他不過耍點小聰明,把麥苗摻在了韭菜根里,糊弄一下大家罷了。這則《世說新語》里記載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冬韭在西晉時,絕對是一個稀罕物。
但這不等于說西晉以前的冬季,人們就吃不上韭菜了。據(jù)《漢書·循吏傳》記載,早在漢代,京城就有溫室韭菜了,只不過一般人吃不上,它是最高領(lǐng)導(dǎo)的特供食品?!疤賵@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但是這個溫室韭菜沒有種多久,就被一個叫召信臣的大臣彈劾了下去,原因是召信臣認為冬天種出來的韭菜,是“不時之物,有傷于人,不宜以奉供養(yǎng)”。皇帝一聽,覺得有理,于是停止了溫室種植。這一停不當(dāng)緊,一下子讓宮中開支“省費歲數(shù)千萬”。
當(dāng)然,韭菜的歷史要比漢朝早得多,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韭菜就已經(jīng)非常風(fēng)光,《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就曾經(jīng)說過:“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币馑季褪钦f,“二月初,大清早,羊羔嫩韭祭寢廟”。
韭菜在古代,就是久菜,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解釋“韭”字時就曾經(jīng)說過,韭是一種“菜名,一種而久之者,故謂之韭”。說白點,就是韭菜種一次可以長久收獲,所以取“久”之音。所以說韭菜祭祖,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讓過世的列祖列宗早點嘗嘗鮮?!肚迨犯濉ざY志》中,依然把“鯉魚、韭菜、鴨蛋”作為正月的薦新物品。當(dāng)然,這除了韭菜的新鮮、味美之外,與韭菜的“剪而復(fù)生”也有很大關(guān)系,意思是祈求祖先護佑自己的子孫永遠昌盛。
需要說明的是,在古代,韭菜是不作為素菜上廚房的。明人李時珍就曾說過:“五葷即五辛,鏈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苔、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蒜、蕓苔、胡荽、薤為五葷?!惫湃诉€認為,韭菜的“辛”勁,能夠驅(qū)除五臟的濁氣,對人的內(nèi)臟起到一個大掃除的作用。晉代《風(fēng)土記》里就說:“ 正元日,俗人拜壽,上五辛盤。五辛者,以發(fā)五臟之氣也。”所以自古及今,人們都有早春食韭的習(xí)俗。“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斷覺東風(fēng)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嘗鮮,就是古代詩人贊頌韭菜的主要原因。
明清正月的薦新禮中,雖然也有韭菜,但普通百姓要想吃到冬韭,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價格就讓老百姓望而卻步了??滴鯐r柴桑所著的《燕京雜記》中,就曾談到過韭菜的價高:“冬月時有韭黃,地窖火炕所成也。其色黃,故名。其價亦不賤?!闭且驗榫曼S的“價亦不賤”,所以它頗受皇帝青睞。乾隆十八年(1752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乾隆皇帝就曾經(jīng)讓御茶坊“伺候五辛盤”,他下令將蔥、姜、蒜、韭和辣芥切成細絲,配以黃酒合醬食用,真是能吃會吃了。
最后在談?wù)匋S瓜。清朝一根黃瓜“五十金”。五十金是多少,五十金就是五十兩銀子,一根黃瓜五十兩銀子,這不是“天方夜譚”吧?信不信由你,反正查慎行在《人海記·都下早蔬》中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白紙黑字:“嘗聞除夕市中有賣王瓜(黃瓜)二枚者,內(nèi)官過問其價,索百金,許以五十金。市者大笑,故啖其一,內(nèi)官亟止之。所余一枚,竟售五十金而去?!?/p>
即使是大年三十,一根黃瓜賣到五十兩銀子,也確實太貴了,可以說是寸瓜寸金了。但那時沒有溫室沒有大棚菜,一根黃瓜能保存到寒冬臘月,著實不容易。想想看,我們現(xiàn)在吃的黃瓜早已是“平民蔬菜”了,就是大年三十,買不起黃瓜過年的還真的不多。與之比起來,我小時候吃的黃瓜,真能堆成一座金山了,炎熱的夏天放下書包,跑到自家菜園里摘一根脆生生的黃瓜,防暑降溫又解渴,一股涼意沁人心脾,真是神仙過的日子啊。
不過,由于條件限制,那時候冬季黃瓜也不多,不像現(xiàn)在,無論冬夏,黃瓜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女士不僅吃黃瓜減肥,還用黃瓜貼面美容,大冬天一片片黃瓜蓋臉,不把明清兩代的妃嬪媵嬙羨慕死才怪哩。明人沈德符在他的《萬歷野獲編》里說:“京師極重非時之物,如嚴(yán)冬之白扁豆、生黃瓜,一蒂至數(shù)環(huán),皆戚里及中貴為之,仿禁中法膳用者?!鼻迦苏勥w在《北游錄》里也說:“以先朝內(nèi)監(jiān),不惜厚值,以供內(nèi)庖。三月末,以王瓜(黃瓜)不二寸輒千錢。四月初,茄彈丸或三千錢?!笨纯矗杭竟?jié),吃根黃瓜可容易?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近人張祖翼以“梁溪坐觀老人”為名寫的一本《清代野記》來,這個老夫子說咸豐年間安徽桐城舉人方朝覲年末從家鄉(xiāng)來京城為明春考進士做準(zhǔn)備,有一天到一家不錯的飯店吃飯時,他特意安排自己的仆人:“爾勿亂要菜,京師物價昂,不似家鄉(xiāng)也?!笨墒墙Y(jié)賬時,他倆一頓飯還是吃了五十多吊錢。方朝覲以為飯店老板欺生,大聲斥責(zé)道:“爾欺我耶?”飯店伙計連忙回答:“不敢欺,爺所食不足十吊,余皆貴價食也。”方朝覲忙喊來仆人“至責(zé)之”,仆人說:“可憐可憐,我怕老爺多花錢,連葷腥都不敢吃,只吃了四小碟黃瓜?!狈匠P問:“爾知京師正月黃瓜何價?”仆人說:“至多不過三文一條可矣?!憋埖昊镉嬅舆^話茬:“此夏日之價也,若正月間則一碟須京錢十吊,合外省制錢一千也。”
當(dāng)時一兩銀子能換兩千多個制錢,四小碟黃瓜就賣了二兩銀子,確實太貴了。也許你還是搞不清二兩銀子是個啥概念,那我就告訴你,那時候一個七品京官一年的俸銀不過四十五兩銀子,也就是說,如果這樣計算的話,一個七品京官一年的收入只夠買上九十小碟黃瓜。這樣看來,黃瓜高得有點離譜了吧。而這個仆人吃的這四小碟黃瓜,營養(yǎng)價值不見得比現(xiàn)在高,藥用價值也不見得比現(xiàn)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