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您好!
快到五一了,看到家家歡歡樂樂,父母兒女一道過節(jié),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凄涼。兒子已經(jīng)有好多年不肯回家看望我們了,甚至在手機上還拉黑了我們。
我們年過六旬,且只有這一個孩子,他的作法讓我心碎。他覺得形成內(nèi)向、敏感、不善交際的性格與我們從小的過度操控有關(guān)。而捫心自問,從他上小學(xué)到讀完博士回國,我們一直對他關(guān)愛有加,沒有做任何對不起他的事,他怎么會有如此大的敵對情緒呢?
李梅
李大姐:您好!
我能理解您的苦惱,按說作為母親,您已經(jīng)十分盡力了。您能培養(yǎng)出如此優(yōu)秀的兒子,您不無自豪地與人提及,即便有炫耀成份,也可以理解。按說不至于遭兒子憤恨,但鑒于目前的狀況,您是否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盡可能多理解兒子
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即使給得未必符合兒女的需要,父母還是會按自己的意志做。給予如果碰到拒斥,親情遇上敵對,就不妨自己做些反思,看看是否充分理解兒子了。
在兒子不肯回家,甚至拉黑父母的情況下,不要一味地傷心、失落,抱怨,這是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需要理解兒子為何心生不滿。如果兒子的做法讓父母傷心,要緊的是設(shè)法停止彼此間的對立。不必試圖用各種辦法讓他回心轉(zhuǎn)意,不妨給他些時間,讓他沉淀與思考。尊重他的選擇,可能是改善關(guān)系的開始。
在兒子小的時候,父母可能沒有注意到他也有選擇的需求,而總是習(xí)慣按自己的意愿包辦他的大小事情,這其實構(gòu)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剝奪。把兒子關(guān)在家里,會使兒子有“無聊”、“沒意思”的感覺。精力充沛的孩子需要自己找尋生命的意義,如果忽略這種需求,不但未加注意,更不曾予以鼓勵,會使兒子感到深層需求得不到滿足,埋下深深的失落。
人們往往忽略母愛最高級的形式是給孩子以自由。一些父母一味地求效率,從小替兒女安排作習(xí)時間,剝奪了他們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而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當人不斷地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時,不管好壞對錯,都會使生命變得豐富,心理不斷增長。
只有做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只有充實地完成每一個既定的目標,生活才不再是灰色的。作父母的若對這種重要性予以忽略,兩代人的對立情緒是不可避免的。明白了自己曾有的失誤,就能對兒子的回避給予更多的理解。
關(guān)愛需要尊重與分寸
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很少人能意識到,過度關(guān)注會給兒女一種無形的壓力。對一個上進的孩子,本來已經(jīng)十分努力了,父母的施壓,只會讓他內(nèi)心煩躁。父母自己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出色,何況成長中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遲早得有對生命意義的追尋,總會從迷茫到清醒,這種狀態(tài)是成長的必然。在青春期時人身體里的荷爾蒙分泌不平衡,所以很多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會感覺不快樂和無聊。他們迫切想要離開原來熟悉的環(huán)境,進到不熟悉、不確定,甚至充滿不安全因素的廣闊世界中,冒險和刺激才能使他們獲得快樂。大腦情緒系統(tǒng)在青春期階段的活躍度超過了人生其他階段。在這個階段,哪怕對孩子輕微的敵意,都可能會引起強烈的對抗。此時作父母的只能耐心再耐心,陪伴他成長。
盡可能理解兒女的態(tài)度,不要被激怒,不去爭吵,甚至批評,那樣會讓沖突升級,引發(fā)爭吵、出走等舉動。當沖突發(fā)生,需要冷靜等待一分半鐘,讓尖銳的情緒平息下去,然后就可以理性對話了。做不到這點,會激化矛盾。
無論是父母還是兒女,無論是青春期,還是更年期,彼此保持距離,不越界,都十分重要。粗暴的管教和禁止很可能會遭到強烈的反抗。積極的社會關(guān)系,是疏導(dǎo)青春期與更年期情緒最有效的方式。作父母的切不可以把自己的所有關(guān)注與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失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軌道,父母也需要努力活好自己。
不能長期滯留在共生關(guān)系中
據(jù)調(diào)查,在18到29歲的年輕群體中,有52%的年輕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成功逃脫了父母的視野。母子是共生關(guān)系。嬰兒沒有母親,無法生存;母親沒有孩子,不成其為母親,但人不能長期滯留在共生關(guān)系中,人所需要的資源并非只從父母那里來,一旦長大成人,就需要與更廣闊的世界連接,不再與父母共生,開始形成自我。小溪如果不與更多的江河湖海連接,就會變成內(nèi)陸湖。永遠依賴父母,會變成“媽寶”。不必太多地糾結(jié)兩代人的誰是誰非,作父母的,不必總是記著兒女小時蜷縮在自己懷里撒嬌的感覺,他們會長大,變得讓父母陌生。無論您多大年紀,都別放棄學(xué)習(xí),跟上時代的步伐,理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長大的兒女,只有這樣代溝才能逐步彌合,而不是擴大。
丁寧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