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舉辦的中原百戲——漢唐宋元戲曲文物特展上,有一塊北宋磚雕,上面刻有“丁都賽”字樣和一個人像,默默陳列在展柜中。這磚雕雖其貌不揚,但“丁都賽”可大有來頭,《東京夢華錄》記載,她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雜劇演員,曾在東京的寶津樓上給宋徽宗演過雜劇。
“丁都賽”頭戴小帽,腦側簪有花葉,身著長衫,腰部系有巾幘一條,腰后插有圓扇一把,足下蹬平底靴,雙手抱拳于胸前,做打揖狀站立??粗@塊磚雕,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李寶宗回憶說,早在2014年,他在鄭州古玩城地攤上發(fā)現(xiàn)4塊北宋時期磚雕并買下,上面分別是4個演員的名字和肖像,其中就包括這塊“丁都賽”。
據(jù)他介紹,這4塊磚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見于史載的戲曲藝人形象,也是我國目前唯一成組出現(xiàn)的、有名有姓有演出形態(tài)且與文獻吻合的戲曲演員形象。在此次的戲曲文物特展上,這些磚雕為古代戲曲演出形態(tài)提供了實物證據(jù),補充了文獻史料的記載。除了“丁都賽”,其他3塊銘文磚雕分別是“楊揔惜”“薛子小”,且屬于目前僅見的孤品。
以此為契機,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與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展合作,有意識地對戲曲文物進行專項搶救與保護,主要集中于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豫北、晉南地區(qū),這都是戲曲的搖籃與故鄉(xiāng)。最終整理和收集了1600多件能反映中國戲曲發(fā)展脈絡的相關文物,取其中120件文物舉辦了這次特展,包括陶俑、磚雕等類型,從先秦時期孕育戲曲的音樂、舞蹈等因子入手,囊括隋唐發(fā)展階段及宋元成熟階段,可以對中原乃至中國戲曲文物做一個全景式的了解。
“因為我國古代鄙視戲劇與戲曲,大多數(shù)劇作如宋代官本和金代院本雜劇僅存名目,十分可惜?!崩顚氉诒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這些戲曲文物管中窺豹,展覽的意義便在于此?!?/p>
此外,這批戲曲文物還見證了絲綢之路開通后,沿線國家在音樂、舞蹈方面的文明交流。展出文物中的漢代百戲,如跳刀、頂碗、頂植、走索、穿狹、噴火、幻術、飛車、吞刀、七圣刀等雜耍藝術,都是從西域或是更遠的古羅馬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還有從西域傳來的箜篌、篳篥、琵琶、拍板、方響、腰鼓、二胡、三弦等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