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璽,林志健,張 冰,王海鴿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中藥學(xué)院,北京 100029)
鵪鶉生長速度快,體型適中,是雞形目中最小的品種,易于飼養(yǎng)管理,作為一種新型實驗動物,鵪鶉已廣泛應(yīng)用于生物學(xué)與醫(yī)學(xué)研究[1]。鵪鶉血液的獲取是檢測血清中相關(guān)生化指標(biāo)的前提和基礎(chǔ)。而簡便、快速、有效的采血技術(shù)是獲取實驗用足夠血液量、成功分離血清及準(zhǔn)確測定指標(biāo)的保證。本研究以雄性迪法克鵪鶉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鵪鶉翼根靜脈、左頸靜脈、右頸靜脈三部位采血操作,評價鵪鶉不同采血方法,進而為醫(yī)學(xué)研究中實驗鵪鶉血液獲取提供基礎(chǔ)技術(shù)支持。
迪法克鵪鶉300只,5周齡,雄性,體重(170±10)g,均購自北京市德嶺鵪鶉養(yǎng)殖場,生產(chǎn)許可證號:110113600218082。飼養(yǎng)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普通級動物實驗室[SYXK(京)2016-0038]。倫理審查證號:1100000013479。飼養(yǎng)環(huán)境:室溫20℃~26℃,相對濕度40%~60%。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2 mL(山東頤興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酒精消毒液(邯鄲市捷利康商貿(mào)有限公司)。
1.3.1實驗分組
鵪鶉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翼根靜脈組、左頸靜脈組、右頸靜脈組,每組100只;各組均正常飲食飲水,每10 d對三組鵪鶉分別采用翼根靜脈、左頸靜脈、右頸靜脈采血部位采血1次,實驗重復(fù)5次。動物采血前稱重并禁食不禁水12 h,在實驗人員統(tǒng)一、操作環(huán)境一致的情況下,對鵪鶉三部位進行采血操作。
1.3.2鵪鶉捉持與固定方法
右手捉持鵪鶉,右手食指和中指分別扣于鵪鶉左右兩肩之上,右掌心貼鵪鶉背,右手拇指和無名指、小指扣于鵪鶉腹部左右兩側(cè),力度適中,避免鵪鶉死亡。左手自然平伸,上覆20×40 cm2清潔白布,軟硬適中;使鵪鶉蜷腿臥于左掌心,左手拇指順勢帶布繞過鵪鶉,右手向左裹住鵪鶉,交叉重復(fù),完成包裹。(如圖1)
注:(A)鵪鶉捉持;(B)鵪鶉固定。圖1 鵪鶉捉持與固定Fig.1 The capture (A) and fixation (B) of a quail
1.3.3右頸靜脈采血法
鵪鶉包裹完成后,使鵪鶉呈45°角放置腿部。左手食指與中指將鵪鶉脖頸夾于兩指根縫部,中指微上挑,食指彎曲如半圓形整體向后推拂羽毛并略微下按,左右手拇指輔助食指將頸部羽毛按于食指之下,清除障礙,暴露血管,拇指輕壓頸靜脈近心端。此時,鵪鶉右頸部靜脈血管怒張,若無怒張或怒張不顯時,可左右拇指推移血管、指尖輕輕點壓血管,同時左手食指下壓、中指上挑微用力使鵪鶉頸部彎曲,暴露血管。在進針周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干燥后,右手持帶針頭2.0 mL注射器(6號針頭)沿與靜脈血管10°角進針0.3 cm左右,右手中指緩緩后移注射器管塞,食指稍放松,血量達到要求后,拔出針頭,用棉球稍按壓針口止血數(shù)秒至無出血,不能揉動采血部位,以防出血或瘀青。(如圖2)
1.3.4左頸靜脈采血法
鵪鶉左頸靜脈采血手法與右側(cè)相似;左手以食指和中指夾住鵪鶉頭部,鵪鶉頭部偏左,無名指、小指、手掌固定鵪鶉身體,拇指輕壓頸部使血管怒張,在進針周圍用消毒后,右手持帶針頭2.0 mL注射器(6號針頭)沿與靜脈10°角進針0.3 cm左右,抽取血液,采血結(jié)束后,棉球稍按壓針口止血數(shù)秒至無出血,不能揉動采血部位,以防出血或瘀青。左頸靜脈采血手法同理。(如圖3)
1.3.5鵪鶉翼根靜脈采血法
鵪鶉固定后,將其翅膀展開,露出腋窩,將細絨羽毛拔去,即能見到翼根靜脈。在進針周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干燥后,左手拇指、食指壓迫血管向心端,血管怒張后,右手用2.0 mL帶針頭注射器(6號針頭)沿與靜脈10°角進針0.3 cm左右,即可采血,采血成功后,用棉球按壓止血數(shù)秒至無出血。(如圖4)
1.3.6評價原則
在實驗人員統(tǒng)一、操作環(huán)境一致的情況下,對鵪鶉三部位進行采血操作。對比三種采血方式,以短、中、長分別代表每只鵪鶉采血平均用時,以1~2 min、2~4 min、>4 min評價采血用時;以優(yōu)劣代表血清質(zhì)量,以血清析出量和血清是否溶血評價血清質(zhì)量;以少、一般、多分別代表采血后皮下出血量,以每只鵪鶉進針位置平均出血圓周直徑0~0.5 cm、0.5~1 cm、>1 cm評價皮下出血量。
每只鵪鶉平均采血用時:翼根靜脈法>左頸靜脈法>右頸靜脈法;其中,如能熟練掌握右頸靜脈采血技術(shù),可將每只鵪鶉采血時間控制在3 min以內(nèi),此法創(chuàng)傷小,短時間內(nèi)可對鵪鶉循環(huán)采血。血液質(zhì)量:左右頸靜脈法優(yōu)于翼根靜脈法;皮下出血量:翼根靜脈法>左頸靜脈法>右頸靜脈法。(見表1)
注:(A)鵪鶉右頸靜脈進針;(B)鵪鶉右頸靜脈采血。圖2 右頸靜脈采血法Fig.2 Puncture into the right jugular vein (A) and after blood collection (B) of a quail
注:(A)鵪鶉左頸靜脈;(B)鵪鶉左頸靜脈采血。圖3 左頸靜脈采血法Fig.3 The exposed left jugular vein (A) and drawing blood from it (B) in a quail
注:(A)鵪鶉翼根靜脈;(B)鵪鶉翼根靜脈采血。圖4 鵪鶉翼根靜脈采血法Fig.4 The wing root vein is exposed (A) and blood sample is collected from it (B) in a quail
采血方法Blood sampling methods評價Evaluation采血用時Time for blood collection血清質(zhì)量Serum quality 皮下出血量Subcutaneous bleeding翼根靜脈法The wing root vein method長Long一般Fiar多A lot左頸靜脈法Left jugular vein blood一般Fair優(yōu)Good一般 Fair右頸靜脈法Right jugular vein blood短Short優(yōu)Good少Scanty
實驗觀察到翼根靜采血后,鵪鶉狀態(tài)一般,活動減少,食欲降低,飲水量增加;左頸靜脈采血后,鵪鶉狀態(tài)一般,閉眼次數(shù)較少,俯臥時間長,食欲降低, 飲水量增加;右頸靜脈采血后,鵪鶉狀態(tài)正常,活動情況與采血前無明顯差異,食欲正常,飲水量增加。
鵪鶉左、右兩側(cè)脖頸部均有約3×3 cm2面積皮膚均無羽毛生長,其表皮完全裸露,可看到清晰頸靜脈。其中右頸靜脈血管全部存于右側(cè),較為粗壯,存于淺表,血流量大,皮下脂肪較少,容易采血,操作簡便,但其血管位置靠近氣管,易使針頭刺到氣管,導(dǎo)致鵪鶉死亡;左側(cè)頸靜脈由右側(cè)斜繞過脖頸至左側(cè),存于淺表,但血管相對較細,血流量相對少,針頭易刺穿血管,引發(fā)血管周圍血腫,同時也容易刺入頸椎,導(dǎo)致鵪鶉死亡;翼根靜脈存于翅膀下,淺表皮下,血管微細且軟嫩,血流量較少,皮下脂肪多,采血困難,易刺破血管,血流量較少,采血速度慢,易使血液注射器中堵塞,采血效率不高,采血后也極易形成進針口周圍血腫。但操作對鵪鶉可保證其生命安全,不會因刺入頸椎或刺破氣管而死亡。
鵪鶉,學(xué)名為Coturnixjaponica,具有體型小、易飼養(yǎng)、生長發(fā)育快、適應(yīng)性廣、耐密集型飼養(yǎng)、抗病力強、世代間隔短等優(yōu)點。鵪鶉已被應(yīng)用于遺傳學(xué)、營養(yǎng)學(xué)、疾病防疫學(xué)、組織學(xué)、胚胎學(xué)、藥理學(xué)的研究[2-3]。結(jié)合飼養(yǎng)以及實驗操作的可行性,鵪鶉可作為實驗動物塑造各種動物模型,如高尿酸血癥模型[4-5]、高血尿酸高甘油三酯血癥模型[6]、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模型[7]、高脂血癥[8-9]、脂肪肝模型等[10]。鵪鶉血清中各項生化指標(biāo)常被作為評價藥物的藥效以及疾病模型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如血清蛋白(TP)、血尿酸、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總膽固醇(CHO)黃嘌呤氧化酶(XOD)等一系列尿酸、脂、糖代謝指標(biāo)[13-16]。本課題組長期從事鵪鶉疾病模型塑造與中藥防治研究,鵪鶉證候模型已被《中藥藥效研究方法學(xué)》《痛風(fēng)病學(xué)》等工具書收載[11-12]。作為新型實驗動物,鵪鶉的采血技術(shù)在文獻中少見記載。成年鵪鶉體重在150~180 g之間,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6.5%。若采血操作不規(guī)范,會導(dǎo)致出血量過大,既危及鵪鶉的生命安全同時對后期血清中各項指標(biāo)的檢測產(chǎn)生影響。
本研究采用圖文形式對鵪鶉采血方法對比展示,既適用于鵪鶉采血初學(xué)者,又對改良禽類采血方法有積極啟示作用。通過對鵪鶉三個采血部位的對比與評價,研究人員可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取血部位。
操作熟練的情況下,鵪鶉左、右頸靜脈采血技術(shù)均簡便、快速、采血量均可至1.0 mL以上,也可微量采血;能滿足對不同日齡鵪鶉固定周期內(nèi)連續(xù)采血的需求;對采血部位的損害相對?。贿m用于對需長期大批量采血的鵪鶉進行采血操作。鵪鶉翼根靜脈翼根靜脈血管微細且嬌嫩,血流量較少,采血較困難,可進行微量或采血量0.5 mL以下的采血操作。
鵪鶉大量采血時可選用左右頸靜脈采血法,少量或微量采血時三種方法均可采用。建議需血量0.5 mL以下采血操作熟練時,可以根據(jù)情況選擇三者任一采血方法均可,若采用翼根靜脈采血,建議使用4號針頭或毛細點樣管采血。若采血量需大于0.5 mL時,可選用左右頸靜脈部位采血。
采血環(huán)境與衛(wèi)生:采血環(huán)境要適宜,注意嚴(yán)格消毒,采血實驗室要有充足的光線,室溫保持14℃~28℃;采血人員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防護??谡?、橡膠手套等。
鵪鶉體質(zhì)量:采血時,鵪鶉體質(zhì)量和日齡不宜過小,以防血管細小,出血量少;一般鵪鶉到達35日齡左右,體重在160 g左右時即宜選作為采血對象。
采血針器選擇:采血時帶針頭注射器要干燥清潔,注射器要密封良好,避免漏氣,導(dǎo)致采血失??;采血針頭不宜過大,以防采血后針口創(chuàng)傷大,止血困難,可根據(jù)采血需要選擇采血針頭。一般頸靜脈采血時可選用6號針頭注射器;翼根靜脈采血時可選用4號或5號針頭注射器。
采血期間:采血時抽血速度要保持均衡緩慢,旋轉(zhuǎn)針頭,避免因回血慢產(chǎn)生血管閉塞,影響采血;進針后,若抽不出血,勿回推,否則鵪鶉易發(fā)生栓塞死亡;采血時按壓血管力度要適度,太緊則不易出血,太松則針頭易滑動,刺破血管;因鵪鶉左右頸靜脈部位皮膚松弛,采血結(jié)束后應(yīng)稍用力按壓進針口,防止過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