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都強
2018年4月以來,從朝鮮宣布停止核武器和導彈試驗到中朝、朝韓首腦會晤再到籌備美朝首腦峰會,一度氣氛緊張的朝鮮半島突然撥云見日,出現(xiàn)了局勢全面緩和的新局面,朝鮮半島無核化也隨之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但是,鑒于朝核問題由來已久,矛盾復雜,盡管前景可期,但未來仍然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朝鮮半島局勢的新變化主要歸因于朝鮮國內戰(zhàn)略路線的大變化和與之相聯(lián)系的積極外交行動。
2018年以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決議為標志,朝鮮的工作重心由核武建設轉向經濟民生,因為這種變化,朝鮮也主動發(fā)起了一系列緩和局勢的“和平攻勢”,并迅速得到了中、韓、美等有關國家的響應。2018年3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踏上首次訪華之旅,中朝領導人在北京成功舉行會談,朝鮮稱愿與美方對話,同時“采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實現(xiàn)半島無核化。隨后,朝韓首腦也實現(xiàn)了成功會晤并發(fā)表板門店宣言,朝美關系也得到了改善,開始計劃和籌備兩國領導人峰會,朝鮮半島局勢隨之趨向緩和。
早在2017年初,金正恩就宣布朝鮮的核武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已經預示了某種微妙的政策變化。在接下來的數(shù)個月內,由于朝鮮接連進行了幾次核武器和導彈試驗,遭到以聯(lián)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譴責和更嚴厲制裁,美國甚至發(fā)出了戰(zhàn)爭恫嚇,朝鮮半島局勢頓時變得波譎云詭。但到了2017年年底時,形勢已在悄然發(fā)生變化。2017年11月29日朝鮮公開宣布“完成核武建設歷史大業(yè)”。2018年4月20日,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宣告朝鮮將停止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試驗,轉而集中力量發(fā)展經濟,這一決策成了朝鮮半島局勢重大變化的轉折點。
朝鮮主動求變,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研發(fā)已接近成熟,“國家核武建設的歷史大業(yè)”已成。二是朝鮮的工作重心由核武建設轉向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靶碌膽?zhàn)略路線”是“要把經濟工作放在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首位”。三是為了保障經濟建設,朝鮮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環(huán)境,以往因為核武建設和發(fā)展導彈而招致的國際孤立和飽受制裁的狀況必須加以改變。因此,“為了營造有利于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維護朝鮮半島和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朝鮮將將積極發(fā)展同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密切聯(lián)系和對話”。
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化解美朝雙方的敵視和對立。當文在寅總統(tǒng)的特使青瓦臺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在白宮傳遞出朝鮮關于舉行朝美峰會的邀請訊息時,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興奮得一口答應,并在不久后宣布了將于6月12日在新加坡與金正恩會晤的計劃。但是在舉世關注和期待之時,特朗普又突然在5月24日宣布取消會晤。不過,5月27日,特朗普又稱,美國政府官員已經抵達朝鮮,“為峰會做準備”。
我們先來分析美朝首腦會晤的首次“破產”。從表面上,這是與美國鷹派代表人物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的“攪局”有關。因為他的以“利比亞模式”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一說充滿挑釁意味,讓人聯(lián)想起當年卡扎菲單方面自愿交出核武器后國破家亡的情景,因而激起了朝方的強烈抗議和嚴厲回擊,峰會前的良好氣氛遭到破壞。但從深層次看,峰會破局的背后凸顯的是朝美之間深層次的矛盾,也是朝鮮半島核問題長期面臨的挑戰(zhàn),朝美雙方的敵意和疑慮難消,共識和互信極度缺乏。
首先,朝美雙方對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立場和詮釋相去甚遠。無論是從無核化的目標還是從過程來看,雙方都缺乏充分的溝通,且很難達成共識。從目標來看,朝鮮口中的無核化目標與特朗普頭腦中的無核化目標顯然是不同的。朝鮮宣布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但迄今只明確承諾要停止核武器和導彈試驗,即暫時“凍結”核武器開發(fā)和發(fā)展導彈計劃,但是其他內涵尚不明確;而美國要求的無核化是朝鮮不得發(fā)展和擁有核武器并可查核地銷毀一切現(xiàn)有核武器。這兩者在內涵上的差異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從去核的過程來看,朝鮮提出“分階段、同步性” 實現(xiàn)目標。所謂“分階段”,就是去核要通過漸進的路徑,一步步來。所謂“同步性”,就是在每個階段,美朝雙方都要相向而行,即在朝鮮兌現(xiàn)承諾的同時,美國也要有配套措施,特別是朝鮮最在意的安全保障,即美國在“消除對朝的敵視政策和安全威脅”方面必須有實際行動,而不能僅僅要求朝鮮單方面付出;而美國則期望快刀斬亂麻,要求朝鮮一次性地完成去核目標,免得夜長夢多,節(jié)外生枝。由于雙方的立場不同,因此很難達成共識。
再次,對朝鮮而言,美國無視朝鮮釋放的一系列善意,提出“利比亞模式”,繼續(xù)美韓軍演,嚴重缺乏善意,動機可疑。而對美國而言,朝鮮突然取消朝韓會談,進而威脅取消朝美首腦會晤,也讓美國疑竇頓生。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而言,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美朝峰會,既擔心峰會舉行的可能性,又擔心峰會的毫無成果,鑒于政治風險太高,取消峰會也是無奈之舉?;バ诺膰乐厝狈е旅莱y以經有效溝通,更難以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圍繞“金特會”的種種博弈可謂變幻莫測。5月26日,朝鮮與韓國領導人在板門店朝方一側舉行會晤。金正恩感謝文在寅為預定于6月12日舉行的朝美領導人會晤付出的努力和辛勞,并就歷史性的朝美領導人會晤表明“堅定的意志”。
特朗普與金正恩會“見面”嗎?目前來看還有一定的變數(shù)。未來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具體走向將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美國的對朝政策,中、韓、俄等國的作用以及以聯(lián)合國為代表的的國際社會的努力等。
美國將執(zhí)行什么樣的對朝政策及其如何與朝鮮溝通互動和談判,尤為關鍵。在這方面,美國內部鷹派和鴿派對特朗普政府決策影響力的爭奪值得關注,還有特朗普總統(tǒng)的個性及其在制定政策時展現(xiàn)的靈活性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中方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維護半島的和平穩(wěn)定,堅持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半島問題。中方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繼續(xù)發(fā)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對于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目前雖然美朝峰會存在變數(shù),但朝美雙方表現(xiàn)得還算比較克制,雙方都有意沒有關上談判的大門,為后續(xù)的溝通和轉圜留下了余地,甚至不排除未來朝美峰會重啟的可能性。但是從當下朝美峰會的破局和事態(tài)發(fā)展來看,任何寄希望于朝鮮半島核問題能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解決朝核問題要立足現(xiàn)實情況,充分重視各方的利益關切包括朝鮮的國家安全關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尋求利益交集,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無核化路徑和目標,如此才能走出困境,行穩(wěn)致遠。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曙光乍現(xiàn),但前路仍遠,還需各方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