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泓
腸道傳染病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威脅,努力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氣候條件特別利于病菌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體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對較弱。因此,夏季是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
如果我們飲用的水及食物被病原體污染,經過口腔進入腸道,病原體會在腸道內繁殖且散發(fā)毒素,破壞腸粘膜組織,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和損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人體一旦被感染,病原體會通過多種途徑再次污染他人,這樣的傳染病就是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包括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關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等。
大多數腸道傳染病發(fā)病時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有些還伴有發(fā)熱、頭痛、肢體疼痛、全身中毒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死亡。這些都會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把好飲食關,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努力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
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1、經水傳播。病人或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排入水源,洗滌被病原體污染的衣物、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爆發(fā)流行?;魜y、傷寒、菌痢被稱為三大水媒病。
2、經食物傳播。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和銷售的過程中都存在被病原體污染的風險。食品中的病原體可來自施用糞肥、存放容器、進餐用具、手的接觸等等。
3、接觸傳播。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衣物、物品、錢幣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體的傳播和擴散。
4、昆蟲傳播。到處活動的蒼蠅、蟑螂等昆蟲是造成腸道傳染病擴散的重要原因。它們都能起機械搬運病原體的作用,有些病原體還能在昆蟲的腸管里存活一段時間,甚至繁殖。
遠離腸道傳染病的侵害,預防是關鍵。預防腸道傳染病有“十二字真經”:吃熟食、喝開水、講衛(wèi)生、勤洗手。
1、講究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
2、采購食物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切不可為貪便宜而購買變質的禽、蛋、肉和水產品等。
3、購買易生蟲的蔬菜應注意是否鮮嫩無蟲眼,烹飪前應用水浸泡半小時以上以去除農藥殘留,中間換水2-3次。
4、不喝生水,菜要燒熟煮透,吃剩的菜應放在冰箱里存放。同時注意,貯存或加工食品時,應生熟分開。
5、發(fā)現食物有異樣或異味不可食用,即便煮沸燒透也不宜食用。
6、對碗筷等餐具應經常消毒。
7、最好不要去衛(wèi)生環(huán)境差和無證經營的場所就餐。
8、一旦發(fā)生腸道傳染病癥狀要及時就醫(yī),家庭成員同時出現食物中毒現象,應同時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如果不幸感染腸道傳染病,癥狀一般以腹瀉為主。治療腹瀉有“十六字訣”: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xù)飲食、合理用藥。
1、如何防治脫水?
腹瀉的最大反應是脫水,如果不能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就要在家中及時口服補液鹽。
2、發(fā)生腹瀉還要繼續(xù)進食嗎?
有人覺得既然已經拉肚子,就要再減輕些腸道負擔,所以腹瀉后采用饑餓療法。但科學治療并不提倡這種做法。腹瀉導致身體營養(yǎng)損失,所以即使腹瀉也要進行營養(yǎng)補充,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有營養(yǎng)的食物,如粥、面條、雞蛋羹等。
3、腹瀉時應該服用哪些藥物?
“腹瀉就用止瀉藥”,這種做法不正確。因為許多腸道傳染病發(fā)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瀉,排泄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細菌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可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當然,如果腹瀉次數頻繁、持續(xù)時間過長,出現了脫水癥狀,就應該在糾正脫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瀉劑。
王泓
北京惠蘭醫(yī)院董事長。北京惠蘭醫(yī)院前身是由孔惠蘭女士于1935年創(chuàng)建的惠蘭產院。醫(yī)院自創(chuàng)建之日起就以希波克拉底誓言為道德準則。2003年,孔惠蘭之女王泓女士秉承母親“灑向人間都是愛,澤及萬世不為仁”的服務理念,尊重生命,關愛健康,再創(chuàng)惠蘭醫(yī)院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