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0月到2017年2月之間,江蘇鎮(zhèn)江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會計王某,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通過支取、提存或電匯等多種形式,將單位資金930余萬元公款挪作他用。據(jù)王某供述,截至2017年2月中旬,他向各個直播平臺一共充值了766萬左右,打賞多位女主播。2018年5月15日,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處沒收財產20萬元,償還所有侵占款項。日前,其中一位女主播馮提莫表示,看看是否能找到辦法將王某刷給自己的禮物依法退還回去,也希望執(zhí)法單位能夠通過正常渠道聯(lián)系到自己。會計挪用公款打賞主播,錢能退嗎?
正方:
物權法第24條規(guī)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2014年最高法《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zhí)行的若干規(guī)定》第11條: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財物的,執(zhí)行程序中不予追繳;作為原所有人的被害人對該涉案財物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通過訴訟程序處理。這就是善意取得制度,目的是為了維護正常交易秩序、保護善意第三方的權益。所謂善意,指的是取得人對出讓人的無權處分不知情、無惡意,即沒有串通或欺詐行為。平臺與女主播不可能知道王某打賞的錢是挪用的公款,就像小偷用偷來的錢去不知情的店家那里買東西一樣,平臺、女主播或店家都是善意第三方。
反方:
第三方善意取得有一些構成要件。首先,受讓人受讓該財產時是善意的。一般推定受讓人是善意的,由原權利人對受讓人是否具有惡意進行舉證,如果不能證明其為惡意,就推定其為善意。這一點平臺與主播是滿足的。其次,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如果是無償受讓財產,受讓人取得了財產,返還其取得的財產并沒有使其財產權益遭受損失。故而受讓人在取得財產時,必須支付合理的市價才符合善意取得,無償取得財產不符合善意取得。顯然,女主播接受王某的打賞,并沒有對等付出什么,是無償受讓財產,不應該算善意取得,應予以退還。
正方:
小偷觀看廣場上賣藝人表演,并用偷來的錢打賞賣藝人,難道原所有人能要求賣藝人退還嗎?觀看者覺得表演對自己有價值,并自愿掏錢給付,也是一種購買行為。所以,打賞不能視為無償贈與。同樣,王某觀看平臺上主播的表演,用挪用的公款打賞,是因為王某覺得主播的表演對自己有價值,并自愿掏錢給付,理應算購買,而不是無償贈與。主播是善意第三方。
反方:
觀看者看平臺上主播直播,可以打賞,也可以不打賞,可以打賞很多錢,也可以打賞很少錢,所謂的表演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商店賣東西,同樣的東西對不同的人價格是一樣的,這就是市價。平臺上主播的表演是免費的,單就這一點而言也不構成買賣行為;不同的觀看者打賞看心情、從不固定,顯然是無償贈與,說一個商品或服務有無數(shù)個市價,邏輯上講不通。
正方:
首先,同一商品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理論上可以有不同的市價。其次,王某也不是直接給主播送錢,而是通過購買直播平臺提供的虛擬禮品,然后在觀看直播時送給女主播。就此而言,王某與平臺之間的買賣關系是成立的,虛擬禮品也是商品吧?法院的判決是讓王某“償還所有侵占款項”,并沒有要求平臺或主播退錢。何況,相關交易已納稅,錢要退也難。
反方:
購買平臺虛擬禮品再打賞、兌換平臺虛擬貨幣再打賞與直接用錢打賞,本質是一樣的,虛擬禮品或虛擬貨幣不改變行為的性質。關鍵就看法院怎么界定打賞行為,到底算購買還是算贈與?對行為的定性決定這筆錢該不該退。馮提莫本人愿意退。就看執(zhí)法單位是否有后續(xù)動作。
【點評者說】誰會要求女主播退錢?法院已判決王某向公司“償還所有侵占款項”。王某還得起,事情就結束了。如果王某還不起,該公司會以原所有人的身份要求平臺與主播退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