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售貨,一不小心就可能涉及違規(guī)被買家投訴或者是被平臺處理,那么商家們該如何自查店鋪是否存在違規(guī)行為呢?
案例:某店鋪經(jīng)營“進口嬰幼兒輔食、中老年保健品”等,有個買家拍了店鋪的“成長營養(yǎng)液”,向“杭州12315”發(fā)起了投訴,投訴內容是:產品中文標簽不規(guī)范,沒有營養(yǎng)成分表,也沒有進口商的地址和聯(lián)系電話,標志標識不規(guī)范,屬于“三無”假冒偽劣產品。要求線下消委會立案處理,罰款10萬元。隨后,店鋪該商品產品被下架整改。
提醒:質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產品合格,標志標識齊全是商品售賣的基礎條件。建議商家對照國家相應的標志標識規(guī)范要求,對店內每一款產品進行排查及更改,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排查重點:1.進口產品在中國境內銷售,必須有中文標簽;2.服飾類的商品吊牌需要符合相應規(guī)定;水洗標(耐久性標簽)需要符合相應規(guī)定,其中特別注意的是洗滌、護理標簽順序不能顛倒;3.產品的包裝與實物包裝要一致。
案例:某店主接到消費者向工商局投訴,網(wǎng)站宣傳使用絕對性用語“最”(文案:產品符合國際最高品質標準)字樣,涉嫌虛假宣傳,要求退一賠三。
提醒:廣告法(極限詞)一直是“有心人”極易敲詐成功的一種方式,也是店鋪排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排查重點:1.極限詞,嚴禁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以及與之含義相同或近似的絕對化文案,例如“頂級”“極品”“第一品牌”“全球首發(fā)”“世界級”“極致”“100%安全”“獨一無二”等;2.食品、新資源食品、特殊營養(yǎng)食品廣告不得宣傳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3.不是特殊用途化妝品不得描述任何特妝功效,例如:美白、防曬、祛斑等都屬于特妝的功效詞,這個可是商家很容易掉進去的坑;4.宣傳文案出現(xià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資料、調查結果等,要確保真實、準確,并注明出處,否則是不可以使用的。
案例:某書包店鋪因商品的外觀設計被投訴知識產權侵權,商家可以查看到投訴方有相應的專利憑證(所有人、編號、專利類型等),同時也能網(wǎng)上查找到相應專利資質。這樣的投訴舉證難,除非自己的產品也申請了專利,能舉證與投訴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并且相應的舉證證據(jù)在有效時效內。
提醒:知識產權的投訴,現(xiàn)在更多是品牌方的維權投訴。類似的投訴一旦發(fā)生,極少能申訴成功。所以,如果商家注冊申報了相應的資質,如商標、專利等,可以在平臺進行相應的報備,以便更好地維權;如果商家沒有注冊申報相應的資質,在知識產權使用方面,就要慎重小心了。
排查重點:1.圖片的侵權,不隨便到網(wǎng)上下載直接套用或者修改,盡量自己拍攝;2.字體侵權,常見的侵權字體有方正字體,阿里官方平臺有華康字體可以免費使用;3.商標權侵權,例如巴寶莉的格子圖形和商標是常見的案例,記住千萬不要傍大牌。
除以上提到的三種常見違規(guī)案例外,商家們要對店鋪做相應的排查,如有類似情況出現(xiàn),要及時改正,除此之外,還有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針對客服板塊,建議從售前到售后統(tǒng)一宣導,加強與消費者溝通的敏感度,注意服務態(tài)度。
2.假如發(fā)生店鋪維權糾紛,商家需要及時地關注。建議安排專人優(yōu)先跟進,并做好安撫工作。對于過錯方不在自己的,也要及時溝通小二備案幫助處理,不能一味縱容,花錢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