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峰
摘要:路橋隧道工程中改擴建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相關單位和部門要加強對于改擴建的研究,提高防水措施的質量?
關鍵詞:路橋工程;改擴建;隧道研究
1 概述
一般來講,要想將雙向四車道的隧道變成八車道,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方式:方案一:在原隧道兩側分別各自創(chuàng)建一個新隧道,由之間的雙洞四車道變成四洞八車道;方案二:將其中一個原隧道一側創(chuàng)建新的能夠雙向容納兩臺車輛的隧道,另外一側變成大斷面隧道,同之前一樣能夠雙向容納四臺車輛,兩者形成新的三洞雙向八車道;方案三:將兩個隧道都變成大斷面隧道,都能夠雙向容納四輛車,進而形成新的雙向八車道。上述幾個方案中,新建隧道原理簡單,工藝簡潔,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非常多,相關經驗也較為豐富,例如本公司實施的項目杭金衢高速擴建工程就引用了該原理,為了維持原隧道的結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針對二襯結構的振速實施實時監(jiān)控,該數值要維持在低于10cm/s的范圍內,以此來維持原隧道在施工過程中的原有結構,防止出現坍塌等現象。但是對原隧道進行大斷面擴建的相關技術就非常少,這種方案在實際工程的例子也不多,據相關文獻可知,日本曾經運用過此方案進行隧道改建,具體項目就是天王山隧道等。由此可見,隧道原位擴建的相關研究甚少,對此進行研究能夠很好的解決當前隧道施工面臨的些許問題,對新課題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 隧道原位擴建形式
受路線限制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之下,從擴建前后隧道所處的位置,可以對單洞擴建進行以下的總結,此類工程擴建方式主要分為下面幾種方案:方案一:單側擴建,主要是行用施工方以隧道的一側為基準進行擴建,新建的隧道與原隧道的一側邊界能夠重合;方案二:雙側擴建,主要是形容施工方以隧道的中線為基準進行擴建,新建的隧道與原隧道的中線能夠重合、底邊也能夠重合;方案三:周邊擴建,主要是形容在原隧道周圍同時施工改建,新建的隧道無論是在中線、邊緣還是在底部都不會與原隧道產生重合的現象。
三種方案都能夠達到原位擴建的目標,但是不同方案采取的不同施工方式會對隧道周邊巖石的穩(wěn)定性造成不同的影響,并且相互對比之下,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并且也分別具有缺點。本文通過介紹某隧道,應用數值計算的方式,對三種方案實施過程中對周邊巖石穩(wěn)定性造成的不同影響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研究,從而提出合理的擴建形式?
3 工程概況
工程中的隧道為雙洞四車道,隧道雙洞都處于直線段,雙側隧道的長度都是582米。縱坡-2.0%,隧道進口采取仰斜式門,隧道出口與之相同,隧道內部通風通過機械來實現,隧道內部的給排水設計主要是采用防排結合的模式。該隧道結構遵循新奧法原理?
該隧道并不需要雙洞擴建,只需要擴建其中之一,采用原位擴建之后形成新的四車道大斷面。綜合地勘資料之后,將隧道圍巖的參數列成下列表格:
4 計算方案
4.1 計算軟件
本次設計采用的計算軟件為MIDAS,該軟件在隧道工程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能夠提供近幾年該領域的相關技術,以及具體程序,能夠自主進行結構應力計算、隧道滲流計算等等,除去這些基本的功能,該軟件還可以自主完成靜力計算等功能。軟件中設置了Mohr-Coulmb等模型結構,在實際的模擬計算過程中可以選擇符合工程特色的本構模型。該軟件的用戶界面能夠明確列出任務菜單,通過分析復雜的結構組成,進而對其進行直觀地模型構建。而經過該軟件處理之后,該軟件能夠向用戶提供直觀地圖形、表格等輸出數據,還能夠自動形成簡易模式的計算書。該軟件具有多種功能、應用便捷、計算快速,因此在隧道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發(fā)展也相對迅速。
4.2 計算方案
通過對某隧道的擴建方案模擬來分析不同方案下IV級和V級圍巖表現出來的特性,模擬方案選取三種:即單側擴建方案?兩側擴建方案以及周圍擴建方案,而選取的圍巖特性包括結構應力受力情況、結構屈服現狀等,經過方案對比之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4.3 計算模型
對某隧道采用單側擴建方案?兩側擴建方案以及周圍擴建方案三種方案的有限元網格劃分,運用平面應變單元計算手段。
4.4 計算過程控制
運用軟件創(chuàng)建隧道改建模型,并根據施工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計算。主要計算如下:擴建形式一:施工步1:初始應力狀態(tài)模擬;施工步2:左側導洞投入施工;施工步3:為左側導坑創(chuàng)建支護,并著手右側上臺階的相關施工;施工步4:為右側導坑創(chuàng)建支護,并著手右側下臺階的相關施工;施工步5:二次襯砌?擴建形式二?三:施工步1:初始應力狀態(tài)模擬;施工步2:著手右側導洞上臺階的施工、構建支護,并且將上臺階的原洞二村移除,施工步3:著手右側導洞下臺階的施工、構建支護,并且將下臺階的原洞二村移除,施工步4:著手左側導洞上臺階的施工、構建支護,并且將上臺階的原洞二村移除,施工步5:著手左側導洞下臺階的施工、構建支護,并且將下臺階的原洞二村移除,施工步6:隧道二次襯砌?
5 計算結果及分析
5.1 位移分析
5.4.1 V 級圍巖
完成開挖工作之后,對三種方案下V級圍巖的位移進行分析。繪制不同方案對應的位移豎向變化曲線。
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三種方案開挖施工后,分別產生最大拱頂下沉位移為8毫米、5毫米、以及 5毫米,最大水平位移為 5毫米、3毫米以及 3毫米。其中,單側擴建施工方案產生的位移最大,分布范圍也最集中。由此可見,不同方案施工下,V 級圍巖的穩(wěn)定性基本不變?
5.4.2 IV 級圍巖
完成開挖工作之后,對三種方案下IV級圍巖的位移進行分析。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三種方案開挖施工后,分別產生最大拱頂下沉位移為7毫米、6毫米以及 6毫米,最大水平位移為 2毫米、2毫米以及2毫米。其中,單側擴建施工方案產生的位移最大,分布范圍也最集中。由此可見,不同方案施工下,IV級圍巖的穩(wěn)定性也基本不變?
5.2 應力分析
5.2.1 V 級圍巖
完成開挖工作之后,對三種方案下V級圍巖的應力進行分析?
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三種方案開挖施工后,分別產生最大主應力(σ1 )為 :-0.954~ 0.098MPa?-1.016~ 0.087MPa 和-0.575~ 0.118MPa; 最小主應力(σ3)分別為:-2.639~ -0.075MPa? -2.251~ -0.175MPa 和-1.970~ -0.147MPa;圍巖最大 壓剪應力(Sxy)分別為:-0.481~ 0.475MPa?-0.776~ 0.516MPa 和-0.779~ 0.331MPa?可見,綜合圍巖的受拉影響,單側施工要高于雙側施工,而周邊施工又好于單側施工,綜合對比發(fā)現,周邊施工的受拉影響更加大,且施工復雜?因此, 方案一優(yōu)于其它兩個方案?
5.2.2 IV 級圍巖
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三種方案開挖施工后,分別產生最大主應力(σ1 )為:-1.166~ 0.305MPa?-1.372~ 0.408MPa 和-1.383~ 0.212MPa;最小主應力(σ3)分別為:-6.769~ -0.508MPa ? -6.225~ -0.518MPa 和 -6.214~ -0.517MPa;圍巖最大剪應力(Sxy)分別為:-2.168~ 2.408MPa?-2.570~ 1.522MPa 和-2.549~ 1.494MPa? 可見,綜合圍巖的受拉影響,單側施工要高于雙側施工,而周邊施工又好于單側施工,Sxy 顯示單側施工效果最不好,但是該方案的受拉影響更小,且程序簡單。由此可見,該方案更具優(yōu)化性。
6 結論
由于國內經濟迅速繁榮,交通運輸行業(yè)也異常興盛,隧道建設的需求日益增加,數量也逐年上漲。由于城市發(fā)展程度存在差異,當前的雙向四車道已經無法滿足發(fā)達城市的需求,只有擴建隧道,提供更多的車道才能夠符合當前的交通需求,因此對此課題進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莫子琛. 對于路橋工程中改擴建隧道的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34).
[2]陳新棟. 既有隧道改擴建為雙連拱隧道的受力與變形規(guī)律研究[D].
[3]張安琪. 隧道下穿既有地鐵結構受力特征及變形規(guī)律分析[D]. 2016.
(作者單位: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