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鵬,張景航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100)
近100年來,乳腺癌的臨床手術方式不斷演變與革新。當今,腫瘤完整切除與乳房外形美容效果并重的理念在乳腺癌術式發(fā)展趨勢中愈發(fā)成為主流。其中,乳頭乳暈復合體(nipple-areola complex, NAC)被保留,對重建后好的乳房外形美容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作為一種全身性疾病,乳腺癌在發(fā)病早期,可通過血液發(fā)生遠處轉移[1-2];NAC歸屬于乳腺導管系統(tǒng),將其保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增加殘留癌的風險。行保留NAC乳房切除術(nipple-areola complex sparing mastectomy,NSM)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預知NAC受癌侵犯的概率非常必要。然而關于乳腺癌侵犯NAC的臨床檢出率相關報道有差異,2008~2014年的文獻顯示為8.9%~28.0%,平均16.7%[3-14]。有學者指出,NAC的不同病理標本獲取方式及檢查方法是影響乳腺癌侵犯NAC臨床檢出率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采用兩種不同的NAC取材方法,分別經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與免疫組織化學法(簡稱免疫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旨在考察不同檢查方法對乳腺癌侵犯NAC臨床檢出率的影響,繼而為臨床乳腺癌患者接受NSM術治療提供可行性參考依據。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原發(fā)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病理標本24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20例。其中,觀察組病理標本所屬患者年齡28~48歲,平均(37.4±8.2)歲;參照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提出的乳腺癌分期標準,Ⅰ期33例,Ⅱ期87例。對照組病理標本所屬患者年齡27~51歲,平均(38.6±9.4)歲;Ⅰ期39例,Ⅱ期81例。另同期選取已證實為乳腺癌與乳腺腺病患者各20例,將乳腺癌組織與乳腺腺病皮膚組織分別作為本研究IHC檢查的陽性與陰性對照樣本。乳腺癌病理組織標本排除標準:①明確為Paget's??;②合并NAC肉眼可見異常,如凹陷、潰瘍破損、出血溢液、濕疹樣改變、乳頭后方捫及腫塊等;③術前有接受新輔助化療治療;④初治時已發(fā)生有遠處轉移。
1.2.1 取材 對照組于乳頭的正中矢狀面進行取材,取材深度5 mm;觀察組取乳頭與乳暈皮膚以及連同皮下10 mm的整塊組織,采用本院自創(chuàng)5刀法:于乳頭正中矢狀面切1刀作為首刀,再根據患者乳頭實際大小平行首刀于兩側每隔1~2 mm各切2刀,最后在乳頭根部一分為二。
1.2.2 檢查 分別經常規(guī)HE及IHC處理后鏡檢。IHC處理方法為:選擇細胞角蛋白19(cytokerantin-19,CK-19)為目標蛋白,抗體及相關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將取得的組織標本經10%甲醛固定,再經脫水、透明、浸蠟及包埋程序處理后,4 μm連續(xù)切片,采用En Vision 2步法,將切片經烤片、脫蠟,逐級乙醇由高至低至入水,入3%過氧化氫液5 min,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浸3遍,5 min/遍,放入pH 6.0檸檬酸緩沖液中高溫高壓修復:高壓鍋噴氣后,加熱2 min,改中火2 min,之后關火并持續(xù)燜10 min,結束后放至冷水中冷卻至37℃并進行1 min胃酶消化,放入PBS緩沖液洗3遍,加CK-19一抗(鼠抗人單克隆抗體),4℃冰箱孵育過夜,PBS緩沖液浸3遍,5 min/遍,加二抗PV6000(通用型抗體)37℃ 10 min,PBS緩沖液浸3遍,DAB顯色,蘇木素復染,乙醇由低至高濃度逐級脫水至入二甲苯,封片。完成后由2位經驗豐富的檢驗科診斷醫(yī)師共同評估,所得結果定為最終的病理診斷結果。以鏡檢中觀察到細胞膜細胞漿內有棕黃色顆粒為陽性。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例已證實為乳腺癌的乳腺癌組織經IHC處理后檢查結果顯示均為陽性,20例已證實為乳腺腺病的乳腺腺病皮膚組織織經IHC處理后檢查結果顯示均為陰性。將乳腺癌侵犯NAC的檢出情況分別進行組內及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兩種方法處理后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HC處理后的檢出率高于HE檢出率;對照組兩種方法處理后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HE處理后,兩組患者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IHC處理后,觀察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和圖1~ 2。
附表 兩組患者乳腺癌侵犯NAC的檢出率比較[n =120,例(%)]
圖1 NAC癌細胞侵犯 (HE )
圖2 NAC癌細胞微侵犯 (IHC)
在理想控制腫瘤病情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提升手術美容效果是現(xiàn)代乳腺外科的重要目標之一[15]。傳統(tǒng)乳腺癌乳房切除術通常要求先將NAC切除,乳房重建手術時一并將其重建。相關資料顯示,有36%的乳房重建患者對乳頭重建效果并不滿意,甚至由此誘發(fā)心理問題[16]。FREEMAN[17]1962年首次提出NSM術式和相關理念,但該術式對乳腺癌治療的安全性曾一度引發(fā)爭議。隨著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認知的加深及其治療手段的持續(xù)進步,目前多個醫(yī)療機構通過大樣本前瞻性試驗證實NSM在長期生存率方面已愈發(fā)趨近傳統(tǒng)根治術[18]。盡管如此,關于NSM治療當前仍尚有許多問題未達成統(tǒng)一,其中每位患者是否具備有接受NSM治療的指征尤為關鍵,而開展NSM術前病例篩選的基本標準即是要求腫瘤未侵犯NAC[19]。在臨床實際工作中,NSM治療多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開展,故本研究所收集的240例病例標本其患者均為Ⅰ、Ⅱ期乳腺癌,具有臨床代表性。
在臨床乳腺癌標本的切除處理過程中,NAC病理取材方法主要涉及取材方向、取材深度以及取材間隔和數量等因素,這些因素選擇不同的標準是導致最終獲得NAC侵犯檢出率呈差異的重要原因。就取材方向來看,主要包括依照矢狀面與冠狀面兩種方法取材,臨床采用矢狀面取材為主,而傳統(tǒng)NAC取材通常于乳頭正中矢狀面取1塊。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侵犯NAC并非完全呈中心性特征,因此于乳頭正中矢狀面取材可造成假陰性率嚴重偏高[20]。就取材深度來看,各研究也存在較大差異,從3~20 mm不等。侵犯較輕者若取材過淺也可能導致假陰性率升高;NAC定義為乳頭與乳暈及其下方10 mm之內的乳腺組織,故取材過深,甚至達到RUSBY[4]報道的20 mm,則可能導致假陽性率升高。在其研究中,NAC侵犯率達到24.6%。在本研究納入的對照文獻中處于較高水平,不排除有假陽性樣本的可能。就取材間隔及數量來看,參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病理科所采用的取材方法:垂直于乳腺表面沿矢狀面每隔3~5 mm將NAC多切面切開,再于最大矢狀面選擇性取材1、2塊。在本研究中,筆者考慮到實際臨床操作時,為預防NAC在術后發(fā)生缺血壞死往往于基底多保留5~10 mm,這也比較符合NAC的解剖結構,故本研究在取材時選取乳頭與乳暈皮膚以及連同皮下10 mm的整塊組織更具臨床參考意義。另外采用本院自創(chuàng)5刀法,提示該取材方法通過縮小取材間隔并適當增加樣本獲取量,可實現(xiàn)更全面且多點位掌握NAC受侵犯情況,避免傳統(tǒng)取材造成的漏診或誤診;同時基于取材深度與NAC解剖結構的貼合,其結果也更具客觀性與準確性。
乳腺癌在其早期即可發(fā)生微小轉移,因此在該階段內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微侵犯灶對指導臨床開展乳腺癌治療具有特殊意義。細胞角蛋白(cytokerantin, CK)是一種分布于外胚層起源細胞中的中間纖維絲,為細胞骨架的組分之一。研究認為[21],在細胞轉化過程中CK所具有的亞微結構及免疫學特性一般不會改變,故檢測其類型有助于判斷腫瘤組織學來源。本研究所選擇的目標蛋白CK-19正常情況下在上皮性腫瘤(如乳腺癌、胃腸癌及肺癌等)組織中穩(wěn)定表達,但在外周血、淋巴結、皮膚以及NAC中不表達[22]。也就是說,在NAC中找到CK-19陽性細胞即可被認定為已經發(fā)生轉移的乳腺腫瘤細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CK-19即被廣泛應用于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微轉移的檢測,并呈高敏感性與特異性。本研究20例已證實為乳腺癌的組織樣本均為陽性,20例已證實為乳腺腺病的組織樣本均為陰性,進一步驗證將CK-19作為目標蛋白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的乳頭矢狀面5刀法取材是一種更客觀更全面的取材方法。選擇CK-19為目標蛋白并行IHC處理有助于發(fā)現(xiàn)NAC的微侵犯灶,將以上取材方法及檢測方法聯(lián)合運用所獲得的乳腺癌侵犯NAC檢出率可更準確地反應乳腺癌NAC受累的真實情況,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1]阮淼, 水若鴻. 乳腺癌乳頭乳暈復合體受侵犯的相關臨床病理因素[J]. 中國癌癥雜志, 2016, 26(5): 361-366.
[2]楊后圃, 王偉琦, 王殊, 等. 1190例乳腺癌患者乳頭浸潤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 2016, 43(2): 67-71.
[3]胡震. 保留乳頭乳暈復合體乳房切除術的專家共識與爭議(2015年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16, 26(6): 476-480.
[4]張馨方, 楊卓, 王丹波. 細胞角蛋白20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5, 23(21): 3185-3187.
[5]鄭文添, 黃漢興, 許東興, 等. 取材及檢測方法不同對乳腺癌乳頭乳暈復合體浸潤檢出率的影響[J]. 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5,36(04): 84-86.
[6]孫昌瑞, 鄧君, 馮林, 等.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環(huán)腫瘤細胞分子學檢測方法的對比研究[J].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5, 38(10):666-671.
[7]李妙珊, 馮占武, 劉娟娟, 等. 超聲評價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價值[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5, 31(12): 1067-1070.
[8]高偉, 周陽. 超聲造影在乳腺癌診斷及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7, 35(2): 168-170.
[9]崔智淼, 駱成玉, 李鑫, 等. 乳腔鏡輔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并假體植入Ⅰ期成形的臨床研究[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 37(3): 341-345.
[10]OHASHI R, KAWAHARA K, FUJII T, et al. Higher expression of EpCAM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Pathology International, 2016, 66(4): 210-217.
[11]孫建偉, 劉春生, 賴明華, 等. 保留NAC的改良根治術并一期乳房重建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效果[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5, 24(11): 1530-1535.
[12]崔建春, 李立, 董齊.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7, 29(2): 133-137.
[13]HIMURO T, HORIMOTO Y, ARAKAWA A, et al. Activated caspase 3 expression in remnant diseas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ay predict outcom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6, 23(7): 1-7.
[14]楊良權, 婁歡歡, 周東光, 等.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對TopⅡα蛋白表達的影響[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38(2): 230-233.
[15]楊暢發(fā). 常用乳腺癌篩查方法診斷價值的應用分析[J]. 浙江預防醫(yī)學, 2016, 10(3): 454-458.
[16]GERASHCHENKO T S, ZAVYALOVA M V, DENISOV E V, et al. Intratumoral morphological heterogeneity of breast cancer as an indicator of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and tumor chemosensitivity[J]. Acta Naturae, 2017, 9(1): 56-67.
[17]冷曉玲, 黃國福, 賈志鶯, 等. 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5, 24(11):984-988.
[18]楊紹英, 劉朝榮, 張志剛, 等. 乳腺癌新輔助化學治療前后雌激素受體、乳激素受體、Ki-67抗原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表達[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4(2): 125-128.
[19]何艷春, 徐超杰, 劉妙貞. 不同檢查方法對不同分期乳腺癌檢出率的比較[J]. 廣東醫(yī)學, 2016, 37(1): 63-65.
[20]徐超麗, 魏淑萍, 謝迎東, 等. 超聲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效果評估[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6, 18(7): 442-444.
[21]譚輝, 張宏偉, 傅毅鵬, 等. 不同檢查方法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比較[J]. 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 2015, 21(6): 519-523.
[22]趙丹, 廖威, 于韜, 等. 乳腺X線攝影在乳腺癌NAC療效評價上的應用[J]. 腫瘤學雜志, 2015, 21(8): 66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