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婷婷
摘要:文章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英語口語”課程為例,在ESP信息化課堂上對兩個平行班進行對比實驗研究,其中一個班采用BOPPPS教學模式,另一個班采用原有的教學模式,通過考試和調查問卷的方法測評BOPPPS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效果。結果顯示,在ESP信息化課堂上采用BOPPPS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習者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在GSP與ESP的有效銜接上發(fā)揮重要作用,達到增強ESP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ESP信息化課堂;BOPPPS教學模式;學習者
BOPPPS教學模式起源于加拿大,首先在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教學技巧工作坊里運用,目的是利用迷你教學演練以及參與者的反饋活動使教師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技巧。該模型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jù),已被包括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采用。大量的實踐證明:BOPPPS是一個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學模式。筆者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英語及口語”為例,將BOPPPS教學模式引入高職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課堂,探討其在高職ESP信息化課堂上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然銜接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等方面的作用。
一、BOPPPS教學模式概述
ISW教學技巧工作坊以BOPPPS教學模式為理論基礎,通過學員(參培教師)的邊做邊學邊反饋,對授課方式及技巧等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改進,可在短期內提高學員的教學能力。因此,BOPPPS教學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BOPPPS模式根據(jù)人的注意力只能持續(xù)約15分鐘的自然規(guī)律,將課堂教學內容分割為多個小的教學單元,“不僅要求每個小教學單元具有‘起承轉合的功能,還要求由小單元組合而成的課堂亦遵循‘起承轉合的脈絡?!盵1]BOPPPS教學模式主要針對教學目標構建了完整的教學過程和理論框架,包含導言(Bridge-in,簡稱B)、目標(Objective,簡稱O)、前測(Pre-assessment,簡稱P)、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簡稱P)、后測(Post-assessment,簡稱 P)和總結(Summary,簡稱S),它們被認為是有效教學的基本元素。
(一)B(Bridge-in)
課堂教學引入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本堂課的內容產(chǎn)生興趣及學習動力,從而關注即將開展的核心教學內容。在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英語及口語這門課程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課堂導入,如Unit1的第一課Route,通過播放乘客在地鐵中找不到方向,尋求幫助的視頻,激發(fā)學生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提供幫助的熱情,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加投入和專注。
(二)O(Objective)
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結合學生學情及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方向。比如在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英語及口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企業(yè)導師根據(jù)工作實際給學生下達任務,要求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解決地鐵車站中常見的問題,其中包括學生在本堂課中會學到什么(learn),需要掌握什么(master),需要了解哪些內容(know),等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也可以將其細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三)P(Pre-assessment)
教師通過前測能夠掌握學生對本堂課相關基礎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前測可以采取提問、測試、課前作業(yè)匯報等傳統(tǒng)方式,利用職教云、藍墨云班課、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平臺發(fā)布測試題,學生完成測試后平臺只需幾秒鐘即可顯示統(tǒng)計結果,方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前測結果。在ESP課堂中,該環(huán)節(jié)還在EGP和ESP的有效銜接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比如在講授Unit 1 的第一課Route時,可以通過前測喚醒學生對EGP中Ask &Give Direction的相關知識記憶,實現(xiàn)新舊內容的有效銜接。
(四)P(Participatory Learning)
課堂教學的參與式學習是指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特別是針對課堂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從而實現(xiàn)交互式學習。在ESP信息化課堂上,教師可模擬車站情境,讓課堂成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尋求解決辦法或方案,列舉可能會使用到的表達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職業(yè)態(tài)度與服務意識等,再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xiàn)課堂內容。另外,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可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通過直播平臺獲得企業(yè)導師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還可利用Speak2me等線上語音測評軟件進行語音測評。另外,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設計闖關游戲,在參與式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以職業(yè)環(huán)境為背景的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五)P(Post-assessment)
課堂教學后測可選擇線上測評和課堂測評相結合的形式對本堂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及時的檢驗和測評。后測可以僅考察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對學生提出新任務,考察其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課堂教學后測的關鍵在于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進行改進與完善,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本堂課的收獲與不足,并改進學習策略。
(六)S(Summary)
總結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不宜過長,教師可以用簡練的語言歸納本堂課的主要知識點、技能要點和情感要素,也可以帶領學生一同回顧課堂內容,并根據(jù)后測的結果強調重點、點撥難點。此外,也可在該環(huán)節(jié)布置課后任務或討論話題,并提出相應的要求,如觀看微課視頻、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等。由此可見,總結環(huán)節(jié)在整堂課中扮演著承前啟后的重要角色。
二、BOPPPS教學模式在ESP信息化課堂的具體應用
筆者在學校鐵道運輸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的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的兩個大二自然班中任選一個班作為實驗班(72人),另一個班作為對照班(70人),實驗班采用BOPPPS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以教師為主講、教材為中心、使用少許信息化手段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教學方案以《城市軌道交通實用英語》Unit 1 中的第一課 Route為例,銜接該專業(yè)學生大一在大學實用英語課程Unit 3 中的Giving Direction,ESP與EGP的內容難度從普通到專業(yè),從易到難,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學情[2]。課前,教師以任務單的形式通過教學云平臺發(fā)布課前任務,學生則通過微課復習Giving Direction的常用詞句,并自主學習本堂課可能遇到的專業(yè)詞匯,討論在地鐵工作環(huán)境中回答乘客咨詢時需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PPT或小視頻等形式匯報課前自主學習內容,并在教學云平臺答疑區(qū)提出疑問和認識,由教師、企業(yè)導師或其他同學進行答疑。課堂上,教師采用BOPPPS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筆者通過筆試、口試及調查問卷三種形式將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習成果進行比較。
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班筆試成績的優(yōu)秀率(85分及以上)為92%,良好率(75分及以上,85分以下)為8%,沒有低于75分的;對照班筆試成績優(yōu)秀率為89%,良好率為7%,及格率(60分及以上,75分以下)為4%。從筆試結果來看,實驗班的成績略高,但差距并不大。筆者認為有三點原因:第一,在知識點的掌握方面,BOPPPS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教師的講授及引導下,大部分都能較好地掌握知識點[3];第二,學生的英語基礎存在差異,而實驗結果受英語基礎的影響較大;第三,筆試內容以教材為中心,學生可以靈活應用也可以死記硬背,因此考試成績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實際水平。
在口試中,學生兩人為一組,先抽取任務,然后準備20分鐘,再進行看圖對話并回答問題。教師分別就學生的語音語調、語言流暢程度、語法、交際溝通、職業(yè)素質等方面進行打分。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口試成績優(yōu)秀率為81%,對照班口試成績優(yōu)秀率為57%。由此可見,實驗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明顯強于對照班,盡管他們在語法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傳遞信息、主動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優(yōu)于對照班。
在調查問卷中,每個問題都有非常同意、同意、比較同意、不同意、強烈反對五個選項。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中92%的學生非常同意該課程激活了已有的英語基礎知識;97%的學生非常同意該課程提高了自己的英語學習興趣;96%的學生非常同意在課程上參與到了課堂英語訓練中;94%的學生非常同意通過該課程培養(yǎng)了行業(yè)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愿意在職場中通過自學不斷提高綜合英語水平,等等。而在對照班中,僅有42%~57%的學生非常同意上述觀點,而且對“行業(yè)英語難以掌握”“口語能力未有明顯提高”“對該課程仍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表示非常同意的學生居多。在實驗班中沒有人對這些問題選擇非常同意。
四、結語
BOPPPS教學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ESP信息化課堂中的應用表明,該教學模式符合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激活學生原有知識、開展參與式學習、及時反饋與總結等設計,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為核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行業(yè)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以及激活學生原有英語基礎知識等方面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4]。
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如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第一,《城市軌道交通使用英語》分為兩個部分:Subway Service 和General Knowledge About Subway,前一部分屬于ESP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職業(yè)應用),傾向于以英語為溝通媒介進行職業(yè)活動,而后者屬于ESP中的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學術應用),指在某領域科研工作時進行對外交流。盡管職業(yè)院校的EAP較為淺顯,但相比EOP更為專業(yè),學習起來難度更大,也更為枯燥。因此,BOPPPS在ESP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將其全面運用到高職院校ESP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第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jù)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營造個性化課堂,而不是將一種教學模式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
參考文獻
[1]曹丹平,印興耀.加拿大BOPPPS教學模式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196-200,24.
[2]黃萍,張秀娟,潘晶晶.通用英語還是專用英語?還原ESP的本來面目[J].中國ESP研究,2017(1):12-20.
[3]高玉婕,孫凍,張明全.高職英語EGP+ESP教學模式可行性研究[J].高教學刊,2018(21):65-67.
[4]張建勛,朱琳. 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