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幾大難題

2018-06-11 06:37:06崔嬡嬡
大自然探索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人造星球權(quán)利

崔嬡嬡

科技的發(fā)展在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思考。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難題呢?

科學,讓我們有能力治療過去難以醫(yī)療的疾病,大幅度提高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甚至是讓我們重塑地球或是進入宇宙。但也正是這些科學和技術(shù),開始讓我們彼此的價值觀互相碰撞。

最大限度地減輕痛苦、盡可能獲得最多的幸福、拯救地球、關(guān)注我們的后代……這些都是我們在未來值得去思考的事情,但是,如果這些事情彼此沖突時,我們又該怎么選擇呢?

我們應該給予其他動物權(quán)利嗎?

盡可能地減少其他動物的痛苦和人類福利的最大化

幾個世紀以來,倫理的焦點一直落在人類是否擁有一些基本的、不可剝奪的權(quán)利上。無論你是怎樣的身份,也無論你做過什么,這些權(quán)利都不能被剝奪。即使當你的權(quán)利被侵犯后會讓更多人受益,你的權(quán)利也不能被剝奪。

那么,其他的物種是否也應該具有一些應受保護的基本權(quán)利呢?一直以來,這仍是不斷爭論的話題。2016年的11月,阿根廷的一家法院賦予了一只名叫塞西莉亞的黑猩猩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權(quán)利,并要求當?shù)氐拈T多薩動物園將它放歸野外。6個月后,在2017年5月,加拿大的一條新聞又將大家?guī)У搅藙游餀?quán)利的另一面。一位動物保護者試圖給運輸途中口渴的豬喂水,卻被飼主以損害私人財產(chǎn)罪告上了法庭。因為按照加拿大的法律規(guī)定,農(nóng)場的豬屬于個人財產(chǎn),飼主有權(quán)在運輸?shù)?6個小時內(nèi),不讓它們進食、喝水或休息。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呢?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減少人類同胞可能遭受的痛苦,那么是不是也應該同樣給予其他動物類似的權(quán)利?黑猩猩是這些爭論中一個比較突出的例子。與其他動物相比,黑猩猩顯然已經(jīng)獲得了更多的權(quán)利。現(xiàn)今,在許多國家,使用黑猩猩進行科學實驗都是違法的,并且很多人在努力讓法律承認“不同的黑猩猩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實際上這與我們所說的“人格”是一樣的。

如果黑猩猩因為智商較高或更接近于人類就可以獲得一些權(quán)利,那么章魚可以嗎?科學研究已經(jīng)表明,章魚具有很高的智慧,這是否能讓它們獲得不再被人類獵捕和食用的權(quán)利呢?同樣,烏鴉和豬是不是也該有類似的權(quán)利?老鼠是否也應該享有可以隨意竄來竄去的權(quán)利呢?

關(guān)于這些問題的答案,目前仍存在著很多不同的看法。例如,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認為:不應該只讓黑猩猩擁有這種特殊地位。所有物種、所有個體都是獨特的,且具有“生物格”的。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動物學家則認為,大家都在致力于改善動物福利,但這并不意味著需要賦予它們權(quán)利。事實上,從服裝制造業(yè)到農(nóng)業(yè),大多數(shù)現(xiàn)代生活都依賴于開發(fā)和利用動物,并且將它們作為地位低于人類的生物體,特別是當有些動物與我們的生活相沖突時。所以,盡管我們在道德上應該尊重動物,但目前并不適合在法律上賦予它們和人類相同的權(quán)利。

討論動物權(quán)利常常還涉及更為復雜的問題。比如:如果蚊子享有權(quán)利后,我們是否就不能再隨便消滅它們?馬和牛享有權(quán)利后,是否會導致人類不得不重新承擔起以前的體力勞作?在動物福利專家看來,這確實是一個道德和倫理的雙重困境。與其糾結(jié)于是否給予動物權(quán)利,不如討論如何能在人類利用動物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它們可能遭受的不適和痛苦,以及盡可能地減少對動物的利用等等,這些才是更為迫切、也更為實際的動物福利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動物,但應該做到人性化。

在解決動物福利的問題時,了解動物如何體驗和感知這個世界則是最為主要的研究方向。了解動物的情感和認知能力,例如烏鴉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象的自我意識以及黑猩猩所表現(xiàn)出的心智等,都將有助于我們總結(jié)出更為成熟的觀點和立場。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動物究竟有多么靈巧和聰明,也就能更加容易地認識到它們的基本需求,并更有效地保障它們的一些基本權(quán)利。

我們應該利用遺傳學塑造我們的孩子嗎?

最大限度地提高人類的康樂和尊重差異

“通過塑造后代,讓他們更符合我們的預期,擁有更多的健康或美貌?!贝蠹視绾慰创@樣的想法?贊成還是反對?曾經(jīng),“優(yōu)生學”在20世紀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從強制絕育到種族滅絕。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從中得到的教訓應當是讓大自然來掌控一切,去除人類的干預,擁抱生命的多樣性。

我們可能會覺得人類是大自然最完美和精巧的產(chǎn)物,并不需要進行干預。但是,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并不總是完美無缺的,它也充滿了各種笨拙的失誤或錯誤。站在進化學的角度,擺脫這些錯誤的最好方式,只能是讓那些身上帶有“大自然失誤”的孩子生死由天,自生自滅。

那么,為了人類的康樂,我們應該手動將這個自然的天平傾斜嗎?

其實,我們已經(jīng)用手撥動了天平。在大多數(shù)國家中,利用各種方式塑造孩子的基因已經(jīng)是合法的行為,從對患有唐氏綜合征的胎兒施以流產(chǎn),到試管授精時篩選胚胎。2016年,隨著英國允許“三父母嬰兒”的出生(允許由第三方捐贈者提供卵子中健康的線粒體,以此替換母體卵子中有缺陷的線粒體,生出的嬰兒將擁有父親、母親和卵子捐獻者三方的DNA信息),這個天平變得更加傾斜了一些。

現(xiàn)如今,一種革命性的、被稱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shù)出現(xiàn)了。這種技術(shù)譯成中文是“規(guī)則間隔的短小重復回文序列”。盡管這個名字不論中英文都會讓我們一頭霧水,但CRISPR可是一種全新的、能夠“修飾”人類胚胎的科學技術(shù)。它就像一把非常便于操作的“分子剪刀”,可以讓科學家得心應手地剪去一些不想要的基因組。理論上,利用CRISPR可消除數(shù)百種基因突變,將我們從未來可能遭受的疾病痛苦中拯救出來,從心臟病到癌癥、從阿爾茨海默癥到精神分裂癥,這些“矯正”將極大地改善我們后代的健康。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不盡全力來改良后代的遺傳基因反而成了不道德的事情。對此,牛津大學的倫理學家認為,這將帶來新的倫理爭論:如果孩子因為父母拒絕藥物治療或手術(shù)而死亡,我們會覺得這是非??膳碌囊患虑椋敲?,如果是因為孩子父母拒絕使用基因編輯技術(shù)而造成的殘疾和死亡呢?

然而,一些人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基因編輯可能會使某些類型的人“徹底消失”。這其中涉及的一個問題就是,可能帶來殘疾的基因是否需要去除?我們是否一方面在力爭殘疾人不應被整個社會區(qū)別對待,另一方面卻又覺得耳聾、失明和癱瘓確實都會為人的一生帶來太多的不便,應當加以糾正?那么,再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將人與機器相融合,可以讓我們的后代變得更加強壯,我們是否也應該去這么做呢?到那時,人類還算是人類嗎?

未來,我們似乎會越來越多地去改變后代的基因組,而我們將面對的唯一問題將可能是:應當去改變些什么呢?

我們應該使每個人“標準化”嗎?

尊重差異和將人的幸福最大化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種藥物或者治療方式可以重組我們的神經(jīng)回路,讓大家變得更富有同情心,這將明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攻擊性,增加道德感,讓我們變得更加體諒他人。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改變,世界不是會變得更加美好嗎?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可能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樣遙遠。操控思維模式的技術(shù)正在不斷革新。一個名為“神經(jīng)連接”的項目正試圖在我們的大腦和計算機之間建立最直接的溝通,而另一家加利福利亞的公司則已經(jīng)投資了1億美元來開發(fā)可以增強智力的大腦植入。現(xiàn)已證明,對大腦進行一些電擊可以抵抗抑郁癥,添加一些化學物質(zhì)(例如催產(chǎn)素)還可以幫助我們作出更多有道德感的決定。

但是,即使真的可以通過生物技術(shù)或藥物手段消除一些脫離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讓所有人變得更具有社會一致性,這樣做就真的正確嗎?更何況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不可剝奪的權(quán)利,只要他們對自己和其他人不會造成傷害。

對此,很多科學家認為,這是我們現(xiàn)在急需討論的一個話題。讓大多數(shù)人在考慮自身安全的原則下同意去重新修改別人的“異常飼喂”,這似乎很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同,因為這可以使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一旦開啟這扇門,很可能會產(chǎn)生非常可怕的東西。歷史上,很多挑戰(zhàn)社會常規(guī)的人都被視作“心智異?!?。例如,維多利亞時期反對父權(quán)社會的女子們被禁錮在收容所,或是像阿蘭·圖靈這樣的同性戀曾被迫接受了化學閹割。這些讓我們站在當今的角度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中都曾經(jīng)是普世的價值觀,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的“正?!?。

然而,“正?!北旧砭褪且粋€很危險的概念?!罢!钡男腋8谢驖M足感是怎樣的?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難道會與“正?!钡难獕菏且粋€概念嗎?可以說,“正常”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甚至虛幻的概念,因為我們對此的定義和觀念一直都在不斷變化。如果我們開始優(yōu)化人類的特質(zhì),誰又有權(quán)利決定哪些特質(zhì)是符合這個社會需要的呢?

換個角度,一致性也可能并不會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大的益處。2015年,馬里蘭大學的心理學家曾發(fā)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高度制約性的社會在總體幸福度、抑郁癥和自殺率方面都要比中等制約性的社會糟糕很多。不過,高度自由化的社會同樣也面臨著更為糟糕的問題。當我們討論是否應該容忍差異性時,也許真的可以用到“正?!边@個詞,讓差異維持在一個“正?!钡木S度,似乎是最棒的。

我們應該給予機器人殺戮的權(quán)利嗎?

最大程度的保障人類安全和嚴格控制科學技術(shù)

如果能夠制造一種機器人,幫助我們做出一些自己難以選擇的事情,我們是否應該這么去做呢?比如美國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發(fā)的“殺手機器人”羅恩·阿金(Ron Arkin)。作為一種高度智能化的自主性的武器,阿金可以在戰(zhàn)火中按照先前訓練的模式做出所有行為而浴血奮戰(zhàn)。有了阿金,也許人類士兵在今后可以不再被派上殘酷的戰(zhàn)場,這也許顯得更加人性化,并且將拯救更多的生命。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出于道德責任來制造這種機器人?

同樣的理論可以應用于更多場景,從駕駛汽車,到醫(yī)院的死亡決定,再到刑事審判,在這些場景中均可能由于人性和道德感的偏差而作出不太正確的判斷?,F(xiàn)在,計算機已經(jīng)進入了上述所有這些領(lǐng)域(例如己經(jīng)開始進入普通人生活的無人駕駛汽車),并在許多情況下超越了人類。那我們應當給予它們多少自主權(quán)呢?

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具有完全自主權(quán)的機器其實無法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責任。人的道德建立在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對與錯的判斷上。那么,如果我們將一些事情完全交給機器去做,當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應該去找誰負責呢?

在一些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看來,人類始終在自主承擔應有的責任,這一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而對于機器來說,它們的“責任感”更多的是由設(shè)計人員或是程序人員來掌控的,這最多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所以他們堅持認為,給機器自主權(quán)是錯誤的,因為它們不具備道德思維。

阿金和其他一些機器人的問世,讓我們看到:在不遠的未來,也許人類就能夠造出可以進行道德推演的機器。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可能還是會覺得將一些重要的決定交給機器去作,依舊是錯誤的。因為對于人類而言,有時候我們想要的不是指責、追償或是報復,而是解釋和了解。我們不僅僅是希望大家可以做正確的事情,同樣也需要了解大家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做事。

那么,我們該何去何從呢?現(xiàn)在,很多組織正在推動聯(lián)合國通過一項限制自主武器(具有人工智能,無需人類干預就能襲擊目標的武器)發(fā)展的條約。德國也出臺了一項關(guān)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法令,用于指導交通事故發(fā)生后的追責問題。同樣,有關(guān)醫(yī)療機器人的法規(guī)也正在討論當中。

隨著我們越發(fā)深入地利用自主型機器人進行工作,我們的道德界定還可能繼續(xù)發(fā)生變化,但是至少現(xiàn)在,我們還是要保持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

我們應該讓人造生物走進自然嗎?

嚴格控制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拯救地球

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的研究團隊正在制造永遠不會被大自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生命”。他們正在改寫大腸桿菌的基因組,從而可以使這種細菌包含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氨基酸。這樣形成的“新細菌”將對所有病毒具有高度的免疫力,因為它們不再含有病毒生存所需的所有自然生物體共有的遺傳機制。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只是世界上數(shù)百個涉及實驗室、農(nóng)場和工業(yè)化“人造生物”中的一員。人造細菌也許是藥物行業(yè)的一大進步,但也有人擔心,如果這種新的大腸桿菌開始在我們的身體里駐扎,并大肆增殖,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可能同樣拿它們無可奈何。雖然科學家又解釋道:目前這種基因修改后的大腸桿菌必須依靠4種人造氨基酸才能存活,這大大減少了它們逃出實驗室的可能性。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完全控制這些生命體嗎?我們可以確保它們就停留在我們想要的那個階段,不再進化嗎?還是說,所有這些潛在的風險意味著我們最好不要再創(chuàng)造人造生物?

對此,哈佛大學的生物學家認為,對這些人造生物做好“生物封存”將是他們的首要任務(wù)。就像為了扼殺這種人造大腸桿菌可能的“野性”,科學家讓它們必須依賴于化學合成的人造氨基酸制造蛋白物并維持自身的生長,而這些人造氨基酸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自然世界中。還有一些研究團隊想要更進一步,創(chuàng)造與所有自然生命體的分子結(jié)構(gòu)都不一樣的人造生物。由于這類全新的合成生命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化學過程,所以它們應該不會對我們造成風險,至少按照現(xiàn)有的理論是這樣的。

雖然人造生物的技術(shù)尚且處于“嬰兒時期”,不過它們可能帶來的潛在好處也是巨大的。例如,創(chuàng)造光合效率更高的植物,可以讓我們用較少的土地就種植出更多的糧食,這將大大減少人類為了種植糧食作物對土地的無限擴張和利用,意味著我們可以為野生動植物留出更多的生存空間。在這個農(nóng)田使用量日漸增加的世界中,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這種可以捕獲更多太陽能量的植物,能與其他的自然植物和平相處么?當一些人造植物可以結(jié)合很多超級性狀,例如增強光合作用、抗鹽堿、抗干旱、抗病蟲害時,這樣的超級植物會不會終有一天變成在自然界中肆意瘋長的野草呢?

同時,目前有關(guān)對生物安全的追溯也并不完全令人放心。雖然在我們生活中,一小部分人工合成的生命體己經(jīng)開始變得普遍。例如,現(xiàn)在許多藥物都是由經(jīng)過基因改良的細胞產(chǎn)生出來的,全世界一成以上的耕地也都種植有轉(zhuǎn)基因作物。但存在并不意味著都合理,它們依舊令人不安,很多關(guān)于轉(zhuǎn)基因植物的擔憂和爭論還在繼續(xù)。

在理想的世界中,也許最好是不要冒此風險,但在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中,隨著人口增長、氣候變化的重重危機,我們似乎也別無選擇。即使我們賭輸了這把,讓這些人造的生命體開始掌控這個地球,也說不定它們會比我們更加珍惜這個美麗的星球呢。

我們應該啟動地球工程學嗎?

干涉地球和照顧后代

全球人口已經(jīng)超過了70億,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似乎已經(jīng)面臨巨大的威脅。如果我們還維持現(xiàn)在一樣的生活方式,資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將很快使環(huán)境崩潰。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險,我們?nèi)绾螢楹蟠舫鲆粋€舒適的未來,而不是將他們置于各種危機之中?

如果想要將地球從最嚴重的氣候變化中拯救出來,我們需要在207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至零!這是一個需要立即采取行動的任務(wù)。但是,目前我們對化石燃料的“成癮”般的依賴,似乎讓這一目標越來越難以實現(xiàn)。那么,是否有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呢?如果有其他的技術(shù)可以讓我們既擁有燃料又不會毀掉這個星球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地球工程學:一種極大規(guī)模的、輔助這個星球清理掉人類所制造的種種混亂的工程。這些腦洞大開的想法包括:從大氣層中吸走二氧化碳;在平流層展開一把巨大的遮陽罩,將太陽射線反彈回太空中等等??赡阒绬幔窟@些驚人的想法其實已經(jīng)過測試,并隨時可能投入應用。盡管大多數(shù)氣候研究人員認為地球工程學是有科學依據(jù)的,但我們?nèi)孕枰獑枺何覀冇袡?quán)以這樣的方式干涉地球嗎?

對此人們持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一些人認為,人類其實已經(jīng)在干各種干涉地球的事情了。我們已經(jīng)將數(shù)十億噸溫室氣體排向大氣層,這就如同將地球放在了一個恒溫加熱器中,融化著北極,改變了季節(jié)性,大規(guī)模地破壞了天氣系統(tǒng),擾亂了海洋的酸度。當我們想同樣大規(guī)模地扭轉(zhuǎn)這些錯誤,真的有什么錯嗎?

也有人認為,結(jié)果的正確才是最重要的。面對這些改變和干涉可能帶來的種種風險,我們需要足夠地小心謹慎。例如,關(guān)于糾正氣候變化,有一個想法是在巨大的區(qū)域覆蓋滿滿的植物,以便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實現(xiàn),但森林所需要占用的土地和農(nóng)田之間又如何平衡?巨大的遮陽罩也有很多風險。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大型火山噴發(fā)時,會釋放出大量可反射光線的微粒,形成類似的遮陽層。但是,這種事件會造成當?shù)亟邓黠@減少,特別是在熱帶地區(qū)。計算機模型已經(jīng)證實,人造的大型遮陽罩雖然可以迅速降低區(qū)域內(nèi)的氣溫,但也會改變降雨模式,造成農(nóng)作物歉收和干旱的風險。

另外,這種不直接解決根本問題的處理方式會不會在今后埋下更大的隱患?即使我們制造出了理想的遮陽罩,這樣會不會讓大家更加無所顧忌地使用化石燃料,并將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積蓄?如果我們的后代突然決定停止維護遮陽罩呢,地球會不會突然一下遭受更大的氣候變化影響?這樣的結(jié)果會不會是災難性和毀滅性的?

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獨立地存在,它們總是交錯而復雜,并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踏錯一步就可能會帶來廣泛且嚴重的后果。所以,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也許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得多。也許我們可以先采用一些不那么極端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獲得足夠的相關(guān)的教育,以便讓更多人可以作出更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決定;我們可以通過稅收政策改變?nèi)藗兊倪x擇偏好。也許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還是不斷探索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吧。

我們應該移民其他星球嗎?

拯救人類和尊重其他星球的生命體

下一站,火星!很多空間機構(gòu)或太空代理公司都計劃在未來十年將人類送到這顆紅色的星球上去。很多人將星球移民計劃看作是人類歷史邁出的巨大的一步,或者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隨著人類逐漸攻克一個又一個太空定居計劃中的難題,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是否應該再去接管另一個星球?

這個問題,就如同其他許多道德上的爭論一樣,最終還是歸結(jié)于權(quán)利問題。我們是否可以侵犯其他星球上的生物的權(quán)利?又或者說,即使別的星球上沒有生命體,人類是否有權(quán)利在別的星球上,扼殺其他生命體自然演化的可能性?

隱藏在上述看法之后的一種理念,是很多人都堅信,宇宙原本應按照一種自然的方式演變,但人類的介入會讓很多事情變得混亂。當我們的航天器踏上其他星球或是徘徊其附近時,稍有不慎,所產(chǎn)生的不僅僅是一片區(qū)域的污染,它可能意味著直接超越正常的生命進化歷程或造成這一星球原始生命的滅絕。

在火星上,目前推測出的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還是一些微生物。美國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將地球上的微生物攜帶到火星上,顯然會對那些火星上的原有微生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人類生活會在不知不覺中攜帶有殺蟲劑或抗生素,甚至是我們的肥皂都可能破壞這些纖細的生命體。

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暫停星際移民計劃呢?如果有一天地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而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新的星球來挽救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時,宇宙移民就變得非常有意義。到那時,與人類文明相比,一些星球生命的滅絕,似乎又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當我們在火星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人類社會,卻摧毀了火星的微生物,似乎對于大家來說,得到的比失去的更有價值。

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人類也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都是在攪亂自然,也許人類駐扎到一個新的星球上,不但不會毀滅自然,還可能會讓這個星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當人類必須踏上火星的土地時,也許對于我們來說,更大的責任是要重新審視過去曾犯下的錯誤,去更好地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地球”和更好的人類社會。

我們應該怎么做?

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讓我們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利用科學技術(shù)去人為地改變孩子們的基因?或是改造一些危險的“異類”,哪怕我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后代的幸?;蛘麄€社會的和諧?我們是否應該讓科技無限延伸,讓人造生物充斥地球,或是干脆給地球加一個巨大的罩子來阻隔太陽的熱度,即使我們的初衷只是試圖糾正一些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但我們有權(quán)利這樣去干涉他人、后代和大自然嗎?我們這樣做,真的能保證一個改變不會像蝴蝶效應一般,帶來其他不可控的結(jié)果嗎?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在面對每一個可能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如何作出決定?很多時候,想要作出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似乎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抑或是以后可能生活在火星上的我們的后代,每一個決定都會使一個特定的群體受益,卻又影響到另一些群體的利益。從倫理學家和科學家的共同角度來看,也許想要作出最好的決定,主要取決于三個重點因素:參與、責任和謹慎。

首先,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道德觀。也許在面對科學帶來的難題時,我們應該跳出國界的限制,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應該有機會參與到上述的思考中,自由、平等地分享每個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并在此基礎(chǔ)上作出更合理的集體決策。這或許才是一種更可取的方式。

其次,我們追求的技術(shù)、支持的創(chuàng)新、優(yōu)先發(fā)展的科學,都應該是面向全人類的??茖W,擔負著造福全人類的重任,每一個決定都不應只為了一小部分人或一個國家自己的利益而制定。

最后,在面對每一個科學技術(shù)可能帶來的飛躍,我們必須足夠地小心謹慎,因為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獨立地存在,它們總是交錯而復雜,并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踏錯一步就可能會帶來非常廣泛且嚴重的后果。謹慎地思考所有的可能性,仔細地選擇努力的方向并付諸實施,也許是可以真正解決每一個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科技日新月異兩只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中國科學院2018年1月24日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shù)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

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xiàn)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lǐng)域由國際“并跑”到“領(lǐng)跑”的轉(zhuǎn)變。

自1997年首個體細胞核移植克隆動物“多莉”羊出生以來,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shù)不僅誕生出包括馬、牛、羊、豬和駱駝等在內(nèi)的大型家畜,還誕生了包括小鼠、大鼠、兔、貓和狗在內(nèi)的多種實驗動物,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

猜你喜歡
人造星球權(quán)利
無中生有人造木
人造太原
摧毀吞噬星球
我們的權(quán)利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學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1:00
論不存在做錯事的權(quán)利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50
瘋狂編輯部之人造驚魂夜
1號異星球
權(quán)利套裝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3:39
米彎彎的星球
东兰县| 包头市| 兴海县| 万荣县| 梅河口市| 富川| 枣庄市| 南靖县| 汝城县| 张家港市| 景泰县| 盐边县| 淮北市| 图木舒克市| 梅州市| 兴安县| 塔城市| 高淳县| 南京市| 望江县| 南召县| 渝北区| 三台县| 义乌市| 青铜峡市| 海原县| 威远县| 张家港市| 雅江县| 青岛市| 杨浦区| 双柏县| 长丰县| 西城区| 平原县| 平乡县| 苍梧县| 丁青县| 桃园市| 宣汉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