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有什么動物比魚類更擅長游泳了,而大海更是魚類的家園。很難想象,會有魚類在海洋中被淹死,然而眼下,這卻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一些堪稱“魚類噩夢”的水團在大海中如幽靈一般游蕩,海洋中的魚類觸之即死……
最近比較出名的一個水團來自颶風“哈維”,它從2017年8月開始肆虐美洲大陸,并且?guī)砹?000億噸的降水。然后,這些雨水便一股腦地涌進了大海。也許你會覺得,雨水回歸大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天都有無數(shù)雨水通過河流注入大海。但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流入海洋的是淡水,但海洋的水是咸水。河流會在入??诟浇纬梢粋€“緩沖”區(qū)域,在這里,淡水和海水彼此混合,淡水變咸,咸水變淡。離入??谠竭h,水的鹽度就越接近海水,直到徹底和海水混合在一起。這個“緩沖”區(qū)域生活著一些特有的生物類群,其中很多動物既能適應淡水,又能適應咸水,它們體內(nèi)有特殊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可以讓它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安然生存。
而對純粹的海洋魚類來講,淡水則相當危險。
你可以把水分子看成是非常微小的微粒。事實上,即使在分子中,它們也算得上微小。細胞膜無法阻擋這些微小顆粒的進出,而水分子還具有滲透的能力,它們會從濃度低的地方向濃度高的地方滲透。
于是,海洋魚類遭遇淡水的時候,情況就非常危險。魚細胞內(nèi)的液體濃度與海水相當,卻高于淡水。淡水會迅速涌入魚細胞中,撐爆細胞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甚至是細胞本身,魚就會迅速死亡。
我曾親眼見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年,我從渤海灣帶回來一條小魚,調(diào)配了人工海水,然后把它養(yǎng)在魚缸里,放在案頭。由于自然蒸發(fā),水開始變咸,我就在魚缸的水面處做了標記,每當水面下降一點的時候,我就補上一點純凈水,以維持水的鹽度。這條小魚養(yǎng)了很久,直到某一天,我大意了,隨手取了一瓶純凈水給它加水,因為我想趕緊補充好水,所以水流有點兒大,大到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淡水柱。而這條小魚居然鬼使神差地游向了那個水柱,效果立竿見影,整條魚開始痙攣、抽搐。我立刻住手,但這條魚還是在茍延殘喘一陣后,死亡了。
你可以想象,颶風帶來的巨大降水是一個什么樣的后果:它會將原來入海口的范圍迅速向外擴展,甚至拓展到海洋深處。因為鹽分的混合需要時間,所以這樣一大團淡水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在徹底融入海洋之前,它就這樣飄蕩著,阻斷洋流,覆滅海洋生物,不管是魚、珊瑚或者貝類……
還好,這次比較幸運,它的前進路線偏離了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海洋保護區(qū),那里的珊瑚礁已經(jīng)存在了上萬年,一旦與淡水團碰撞,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這樣的事情,在未來某次大量降水后,還有可能再次發(fā)生,且未必是在美洲,所以我們應該警惕起來,早做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