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
魔幻茶肆
今晚說茶!
未進茶肆,只聞?wù)f書人珠玉擲地之聲:
“只見那茶樹葉兒噘著嘴,搖頭晃腦落入老祖宗神農(nóng)氏的杯中沸水里,頓時葉翻香滾。飲畢,他嘗百草之辛酸盡掃,整個人神清氣爽……”
1.一落座,茶博士便端來一碗又咸又辣的茶(菜)湯
喝還是不喝,這是個問題。
眼前這碗,與其說是茶湯,不如說更像菜湯?!笆[、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一味不少,長得一副黑暗料理的模樣。難怪陸羽老爺子親口批評——此乃溝渠棄水!甚至在《茶經(jīng)》中只留下鹽來調(diào)味。
這碗從漢代到南北朝都喝得極不講究的茶,南朝人愛喝,北朝人吃著奶酪,取著“酪奴”的外號明確表示不愛喝……既然這樣,那就勉為其難不喝吧……
2.不動聲色,茶博士又端上一碗精致茶湯
“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知道把茶碾末,也懂得救沸育華,晉朝人這番捯飭,倒是讓茶精致了起來。這茶看著有顏,有身份的人自然更喜歡。恭敬不如從命,這茶,飲下!
說書人此刻正講到茶圣陸羽——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事學(xué)春茶。飲茶這事兒不是從唐代開始就有的,卻是自陸羽《茶經(jīng)》之后,這南方的嘉木名聲越來越大。話說陸羽,他身世可憐,是個被禪師收養(yǎng)的棄兒,自小耳濡目染僧俗共坐共飲的茶筵之風(fēng),后又因緣際會移居到了貢茶顧渚茶的產(chǎn)地湖州……”
3.聽得盡興時,忽見旁邊有唐人、宋人點茶
從前喝口茶都要被嘲笑,如今啜飲一番還要偷著笑?!安琛弊謴奶拼_始確定下來,時人飲茶多以煎茶為主,就是將餅茶碾末,再放到鍋里煎煮喝。點飲茶湯也越來越常見,唐人點茶,宋人讓點茶愈加流行。文人士大夫喜歡,宋徽宗更是喜歡,甚至親手注湯擊拂,使得“白乳浮盞面”。茶也越來越細,似黃金粉,更似瑟瑟塵,偏又如飛雪輕。
唐人點茶隊:碎茶,碾茶,羅茶(篩茶),茶末置盒,入盞,點茶(注湯),擊拂(攪拌茶末),最后將茶盞放于茶托之上,一套工序行云流水。
宋人點茶隊:先用湯瓶煎湯,炙盞,盞中加熱水,調(diào)均茶末成膏狀,再用湯瓶邊注湯,邊用茶筅攪拌到茶湯鮮白,所謂擊拂也。擊拂能帶起盞面泛花,“乳霧洶涌,周回旋而不動,住盞無水痕”,所謂咬盞也?!懊茉企@散阿香雷,坐客分嘗雪一杯”,美哉,妙哉。
4. 看那兒,正在斗茶,茗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在點茶的基礎(chǔ)上,宋人發(fā)揚光大,刮起了強烈的斗茶之風(fēng)。詩歌為證:北苑將斯獻太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一種是斗茶味,是非常高端、體現(xiàn)鑒賞水平的“試吃”評價。
看眼前這場景,應(yīng)該是第二種斗茶,“爭新斗試夸擊拂”,怎么判斷勝負——茶湯純白為上,水痕晚出現(xiàn)者為勝。可講究了,茶末要細,調(diào)膏要勻,湯候要適宜,水溫還要恰好……
“羅細則茶浮,粗則水浮……”
“這茶末的浮沉可是斗茶勝負的關(guān)鍵?!?/p>
“可不是?!?/p>
“看這邊,茶湯色澤純白,哪是旁的那幾個青白、灰白、黃白湯色能比的!”
“是啊,看湯色能瞅出不少東西來呢。那些青灰的,八成是蒸茶火候沒把握好?!?/p>
“瞧這湯花多勻細,茶面上銀粟翻光,沫餑咬盞,好極!”
“水痕也出現(xiàn)得晚,贏定了!不像那些烹點不得法的,末粗茶沉,云腳渙亂,水痕也來得快。”
說書人手捧黑盞,眼里金光閃閃:
“瞧這喝茶的盞,陸羽他是不看質(zhì)量看釉色,唐人偏愛青釉之上,茶色白紅。宋代呢,宋人愛黑盞,為什么,因為宋徽宗愛極了它,愛這黑中閃青的色兒。更何況時人好茶色白,黑盞裝著還怪好看的。據(jù)說黑盞還有保溫效果,再專注斗茶而忘飲,也不擔(dān)心茶味大打折扣啦。
“而且宋人還很有錢!茶匙,要黃金的,因為這樣攪拌時才能擊拂有力呀;點茶的湯瓶,宋徽宗認為,自然也是金銀的好;碾茶的羅碾也是銀的好……這……沒錢的人還怎么玩……”
5.目不轉(zhuǎn)睛,才對得起宋人分茶這項絕活
當(dāng)茶末細膩起來,與水相撞,會發(fā)生什么呢?
不是愛情的化學(xué)反應(yīng),而是茶湯中變化萬千的圖案和文字。所謂茶百戲也。
點茶,斗茶之后,分茶姍姍來遲。這種玩茶法,是才藝表演,更是另一部分人賣藝掙錢的手段。至于味道,甭關(guān)心了,好看就行。
看那位分茶高手,整出了一幅“水丹青”,茶面上出現(xiàn)的禽獸蟲草花鳥魚驚艷了人眼;
瞧這位分茶大師,大神??!并點四甌,注湯幻茶,每碗茶湯上都出現(xiàn)了一句詩,合起來念還是一首四言絕句!太玄幻了。
6. 咦,這里有一杯貢茶,要不要喝?
唐代興,宋朝盛,茶可是越發(fā)討人喜歡了。宋太宗也是個愛喝茶的,興起了北苑貢茶,唐代名茶湖州顧渚紫筍與常州陽羨茶只能抱頭哭唧唧。
北苑貢茶,是在唐宋流行的餅茶基礎(chǔ)之上發(fā)展來的,上面還有龍鳳圖樣噢。
“這龍茶獻給皇帝、宰相和親王?!?/p>
“鳳茶是賞給其他皇族成員和重要將領(lǐng)吧?”
“對。至于其他人,‘京挺‘的乳‘頭金賜近臣,館閣學(xué)士賞‘白乳?!?/p>
“哇,這還有仁宗時蔡襄制成的小龍團,宰相都很難得到了,一斤值黃金二兩!”
“賈青制的‘密云龍,能在茶餅上看到云紋密布。聽說蘇軾得了這賞賜,稀罕得緊呢?!?/p>
“我的天,竟是‘龍團勝雪!看那表面蜿蜒的小龍,銀絲雪芽,再看看它每餅的價格——四萬錢,宋徽宗真奢侈呀!”
說書人:
“剔除新茶外皮,取當(dāng)心一縷細芽,放入清泉中浸泡,使得茶白如銀絲,制成團茶,香甘重滑。這茶,誰敢多喝!歐陽修身居要職二十多年,就被賞賜過小龍團那么一次,都不舍得喝,只在有客臨門時傳玩鑒賞。如他感嘆:金可有,茶不可得!
“說到小龍團,還有一樁秘聞,聽說制這個小龍鳳團茶,是蔡襄為了讓久無子嗣的仁宗開心,特意做出精致的小團茶,寓意官家子孫多多呢?!?/p>
7.喝到最后,只有散茶了?
宋朝有錢嗎?有錢的,但是北苑貢茶這么稀罕,也不是人人都能得的。那只好開放茶葉市場,讓想喝茶的人自己搗鼓去。然而,讓貢茶們想不到的是,散茶發(fā)來的挑戰(zhàn)太過兇猛,宋室南渡后,茶漸不再研膏。到了明代,散茶徹底排斥末茶,皇帝都下令,不要再搞高級茶餅了,我們需要的是撮泡的散茶!于是乎,黑盞失勢,紫砂茶具異軍突起,碾、羅、筅溜了……
說書人:
各位的茶都喝光了吧?那本次說書,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