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代提·哈孜 艾山江·買買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不可完全逆轉的肺通氣障礙性疾病,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往往呈進行性發(fā)展。臨床上將COPD分為穩(wěn)定期與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患者一般表現為經常性咳嗽,多伴有咳痰,常年不斷,嚴重時可伴隨Ⅱ型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治療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常通過機械通氣治療,包括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兩種方法均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醫(yī)師對其效果評價不一[2-3]。本次研究對8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別采用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觀察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尋找更合適的方法,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4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提出的相關標準[4]。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嚴重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肺功能異常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有創(chuàng)組和無創(chuàng)組各40例,有創(chuàng)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1.0±8.1)歲;病程(14.5±3.8)年。無創(chuàng)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60.3±7.6)歲;病程(13.9±3.4)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注:a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b表示與無創(chuàng)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PaCO2(mmHg) PaO2(mmHg) SaO2(%)有創(chuàng)組(n=40) 治療前 82.9±15.9 54.5±14.3 61.3±10.5治療 24 h 后 55.5±14.6ab 88.7±17.2ab 97.51±15.5ab無創(chuàng)組(n=40) 治療前 83.0±16.4 54.6±14.8 64.8±8.7治療 24 h 后 69.3±12.5a 70.1±13.5a 91.6±12.6a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有創(chuàng)組采用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設置通氣治療方案;參數設置:潮氣量:10 ml/kg,呼吸頻率:20次/min。無創(chuàng)組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采用口鼻面罩連接呼吸機,患者治療模式、參數設置等與有創(chuàng)組相同。
分別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4 h后血氣指標: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結局(放棄、好轉、死亡)。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PaCO2、PaO2與SaO2均明顯改善,其中有創(chuàng)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比無創(chuàng)組明顯(P<0.05)。見表1。
有創(chuàng)組患者放棄10例(25.0%),好轉24例(60.0%),死亡6例(15.0%);無創(chuàng)組放棄9例(22.5%),好轉25例(62.5%),死亡6例(15.0%),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COPD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間歇性咳嗽,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咳或排痰,痰液一般為泡沫性痰或白色黏液,疾病急性發(fā)作時,患者痰液增多,可出現膿性痰;標志性癥狀是氣短或呼吸困難,早期勞力時即可出現,后期逐漸加重,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感到氣短;重度患者可出現喘息和胸悶;另外晚期患者可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5-8]。Ⅱ型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呼吸衰竭類型,疾病發(fā)作時,患者無法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體內廢氣潴留,導致機體出現生理功能紊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可由COPD急性發(fā)作時引起[9]。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在急診科屬于常見疾病,主要通過機械通氣進行治療,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機械通氣的主要類型,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對于其效果評價不一[10]。周丹丹等[11]發(fā)現,由于急診科患者起病急驟,無創(chuàng)通氣效果不能滿足患者需求;金玉女[12]發(fā)現有創(chuàng)通氣雖然通氣效果理想,但會給患者帶來機體損傷,延長了通氣時間。本次研究采用兩種通氣方式對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展開治療,結果發(fā)現,兩組患者治療后PaCO2、PaO2與SaO2均明顯改善,且有創(chuàng)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比無創(chuàng)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有創(chuàng)通氣能迅速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急救效果明顯。兩組患者放棄率、好轉率與死亡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兩種通氣方式治療結局相似。
綜上所述,有創(chuàng)通氣能迅速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急救效果明顯,且治療結局與無創(chuàng)通氣相似,適用于急診救治。
[1] 蘭豐鈴,王勝鋒,曹衛(wèi)華,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新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0):998-1002.
[2] 楊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兩種不同通氣方式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6):33-34,35.
[3] 余文凱.無創(chuàng)與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衰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8):1395-1397.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5] 李艷玲,李佳林,魏云英,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癥狀群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4,35(20):3238-3241.
[6] 高晶晶,程意,羅勇.COPD常見共患病及其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意義[J].國際呼吸雜志,2017,37(1):70-75.
[7] 楊瑞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臨床特征[J].實用癌癥雜志, 2014,29(10):1288-1290.
[8] 王永鋒,邢士剛,祝遠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癥狀觀察及藥物干預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3):139-141.
[9] 安冀東,霍建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原學進展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綜述,2017,23(5):944-947,952.
[10] 陳俊東,鄭利先,羅巍,等.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14):78-79.
[11] 周丹丹,朱寶華,張蓓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并發(fā)呼吸衰竭病人的營養(yǎng)風險篩查及預后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14,21(3):158-160.
[12] 金玉女.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602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