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有友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曬了一件煩心事:因為不知道5月20日是網絡情人節(jié),未能給身處外地的女友提前選擇禮物,而對方的禮物已提前抵達。就因這件小事,女友被閨蜜嘲笑:“愛上了一個沒有品位、不懂情調的男票?!?/p>
朋友訴苦說,他對“5·20”這類網絡節(jié)日,確實沒有概念。
這位朋友遇到的“煩心事”,在青年人中有普遍性。這些年,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養(yǎng)成了逢網絡節(jié)日必過、逢網絡節(jié)日必買、逢網絡節(jié)日必送的習慣。尤其是情侶之間,過完了“2·14”過“5·20”,過完了“5·20”就要為“七夕”做準備;“男生節(jié)”過,“女生節(jié)”也過,即便分手了也要在“雙十一”(光棍節(jié))互送一件禮物以示紀念。不少網友調侃:網絡時代,網速沒漲,網絡節(jié)日卻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每個月都要從工資里劃出一部分???,為這些節(jié)日買單。過這些所謂的節(jié)日,沒有享受到快樂,反而帶來不小的金錢和情感壓力。
有網友指出:電商平臺,為了生意,造出諸如“光棍節(jié)”“蝴蝶節(jié)”“閨蜜節(jié)”等專屬網購的各種節(jié)日,誘導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消費,是赤裸裸地搶錢。
以各種手段吸引顧客、推銷商品,在網絡購物時代常見,在傳統(tǒng)賣場也很多。無論街邊攤位還是農貿集市、百貨商場,元旦、春節(jié)、婦女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國慶節(jié)等等,都會全面或針對特定人群推出各種折扣優(yōu)惠。
事實上,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商品展示與推銷平臺,它將數以千萬計的線下商品匯集線上,方便了買賣雙方。平臺為了多做生意,設計、推出這節(jié)日那優(yōu)惠,就是一種營銷,就是為了刺激消費,讓平臺和入駐平臺商家快盈利、多盈利。
甚至有一些假冒偽劣或者無售后保障的商品,也會借著網購優(yōu)惠之機,大模大樣進入消費者的購物車。譬如假冒某品牌計生用品,就通過某知名電商平臺,在網絡購物節(jié)期間大賣了一把。
所以,消費者真的沒有必要把網絡商家為了生意而造的節(jié)日當真,沒有必要為了這些所謂的節(jié)日破費。戀愛中的朋友,沒有必要因沒有收到某個節(jié)日禮物而懷疑對方的真情,也沒有必要把精力和情感浪費在這種事情上,更沒有必要為了過這種除了花錢而沒有任何文化歷史內涵的節(jié)日掏癟自己的錢包。
在新時代,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在消費行為上,更多地表現出個性化、高品位以及極簡、綠色、節(jié)能等特征,無論線上線下,買什么、何時買,應從生活需要出發(fā),沒必要攀比跟風。更要保持清醒,捂緊錢包,不給假冒偽劣商品大賣的機會。
作為電商平臺,在策劃推出各種營銷手段時,也要適應新時代消費特征,在不為假冒商品搭臺的前提下,從商品和服務的高品質角度著手,努力滿足年輕人的多樣化需求,不拿年輕人的“愛情”當促銷利器,勿讓一些年輕朋友在緊鑼密鼓的推銷中,一輪輪迷失自我,一次次被迫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