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麗
懸掛在山崖絕壁上的郭亮村,是一個地勢險峻、景色秀美的古老山村。40多年前,為了走出與世隔絕的太行山,村民們歷時六載,在崖壁上一錘一錘鑿出了一條千余米的絕壁長廊,這才與外界通車。從此,郭亮村便以奇絕山水和“掛壁公路”聞名于世。因先后有《走出地平線》《舉起手來》等數(shù)十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郭亮村又被譽為“中華影視村”。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西北部的太行山腹地——萬仙山,那里地貌獨特,集雄、峻、奇、險為一體,是河南省著名的風景勝地。
進入郭亮村的必經之路,就是這條被稱為“絕壁長廊”的郭亮洞——斜插在懸崖腰間的千米隧道。郭亮洞順著峭壁向山上延伸,洞壁上滲著水珠,不時有旅游客車和摩托車在此穿行。
山道彎彎,崖石壁立,昏暗的洞穴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窗口。當時用于清倒石渣的窗口,如今早已成為通風透光的觀景臺。道路在光線的作用下,呈現(xiàn)出一幕幕明暗交織的奇異光景,美麗而神秘。
站在觀景臺前遙望,眼前是萬丈峽谷,谷底是碧綠的潭水。對面的石壁垂直陡峭,有如刀切斧劈一般,偶爾還會有瀑布傾瀉而下,美不勝收。
穿過“絕壁長廊”,再上行1公里,眼前赫然出現(xiàn)一座頗具韻味的石拱橋,橋的那一頭,便是被群山環(huán)抱懷中的郭亮村了。這個淳樸的山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懸崖絕壁上,前面是萬丈懸崖,后面是群山峭壁。站在村子里,仰頭看見的是山,低頭看見的還是山。
古村中的房子大多是用石頭砌成的,泛著青色,透著濃濃的古樸色彩。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郭亮村的老房子最少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不少石頭房是二層小樓,屋脊線上有灰磚裝飾,門樓上有磚雕,門板上有精致的鐵門環(huán)。
行走在郭亮村,仿佛置身于石頭的世界——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階、石房、石壩、石路、石碗、石筷、石橋、石斧、石鋤……隨處可見的石頭物件讓人應接不暇。
山崖上還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名為崖上人家,是郭亮村的一個自然村,房屋順山崖走勢而建,是現(xiàn)存最完整的太行古民居。
20世紀70年代之前,這個“掛”在絕壁上的古村,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是一條鑿在懸崖上的石梯路。走這條石梯路難如登天,因此又被稱為“天梯”。天梯最寬處1.2米,最窄處0.3米,險要處必須彎腰側身才能通過,最陡的地方近乎垂直。雖然天梯是郭亮人的生命之路,但是自古以來,有許多郭亮人失足于天梯,或喪命,或致殘。
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的村民都對“有一條出山的路”充滿渴望。
因此,20世紀70年代,村民決定開鑿一條通向外界的路,大家賣掉了所有的羊和能賣的大樹,家家戶戶都把積蓄拿了出來。村里輪流選派壯年開鑿隧道,在修路過程中,人人肩頭結繭,手上十指流血,十分辛苦。1977年,郭亮洞正式通車,郭亮人終于從天梯以外的另一條路走出了山門!
6年時間內,開鑿隧道的13位壯士用壞了4000個鐵錘,磨禿的鋼釬加起來有12噸重,在懸崖峭壁上,靠自己的雙手鑿出了這條千米長廊。為此,還有村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郭亮村除了有崎嶇蜿蜒的石徑,還有深邃神秘的溶洞和垂掛于懸崖的“喊泉瀑布”。
村子后山2公里處,是溶洞集中地。這里的溶洞小巧別致,即便是炎熱的酷暑時節(jié),洞內也是涼意陣陣,清靜宜人。
“喊泉瀑布”離郭亮洞不遠,平時沒有水流,但如果有人大喊一聲,一股水流便會應聲從絕壁頂上的一處空心圓洞中垂直落下,空氣中也隨之彌漫起裊裊水霧,喊聲過后,便又恢復寧靜。
爬上險峻的天梯,站在高處放眼眺望,萬仙山群峰峻巒,連綿不絕,溝壑縱橫,千姿百態(tài)。而對面的紅色砂巖絕壁,在霞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這樣的美景讓人過目難忘,真正是“相看兩不厭,唯有萬仙山”。
這座用石頭構筑的古村,有著“中華影視村”的雅號。上世紀,謝晉導演的那部在此取景的《清涼寺鐘聲》問世后,便有許多攝制組來此拍攝外景,也讓郭亮村聲名鵲起。如今,村里還保留著謝晉導演居住的房子和用過的物品。
郭亮洞深深地改變了郭亮村,現(xiàn)在,村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和平原地區(qū)的富裕村沒有任何差別。
沉寂千年的郭亮村,在世人的叩訪中敞開了胸懷。在這個小山村靜靜地待上半個月,凌晨聽雄雞報曉,晚間聽山雨瀝瀝,捻著來回晃動的油燈,想象屬于這里的故事……真有一種原始古樸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