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絞盡腦汁,想著送媽媽什么樣禮物時,卻有一個11歲的男孩,連媽媽都沒見過。
母親節(jié)前夕,《人生十六七》雜志社組織全體職工帶著禮物,帶著愛,陪11歲的于潤度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母親節(jié)!
家住新民市金五臺子鎮(zhèn)三臺子村的于潤,今年讀小學四年級,村里的大人對他的評價很簡單——懂事、聽話,因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于潤的爺爺奶奶都是殘疾人,家里只有爸爸這一個勞動力。他剛出生一個月,媽媽因為家里太窮,扔下他和這個貧困的家庭,消失了,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
本該在父母的關愛下,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的于潤,卻過早地開始體驗生活的艱辛。11年來,別說過母親節(jié),他連“媽媽”都沒叫過。
去年,爺爺去世了,留下因類風濕導致雙手變形、連吃飯都要人喂的奶奶。為了支撐起這個殘破的家,于潤的爸爸將家里僅有的幾畝水田租出去,自己外出打工,雖然加上低保每月也有兩千多的收入,但是家庭生活的開銷、奶奶的醫(yī)藥費,總是讓祖孫倆手足無措。
母親節(jié)前夕,在黨支部的號召下,黨員們身先力行,全社同志總動員,發(fā)起了愛心募集活動,捐錢捐物,共募捐1250元、衣物100余件、圖書30本,并將米、面、油和電水壺等生活必需品一并送到于潤家中。在母親節(jié)當天,將這滿滿的愛心送到了于潤家中??粗@些東西,于潤的奶奶吳淑俠老人流下了感激的熱淚。
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張玉強鼓勵于潤,好好學習,孝順奶奶,做個自立自強的好少年。得知孩子語文不錯,喜歡寫作,張社長告訴他,多多寫作,多給雜志投稿,雖然家庭困難,但是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夢想有多大,未來就有多精彩。
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期待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美麗的禮物
也許我們不能掃平人生前方更多的荊棘
我們卻想在他的成長中補全那一份愛
今后,我們還會繼續(xù)這樣的愛心活動
把點滴匯聚成江河,為更多需要的孩子
撐起更廣闊的天空
愛的路上,人生十六七,一直都在
眾人拾柴火焰高,愛心傳遞有你有我。沈陽市和平區(qū)西塔街道紡織社區(qū)也第一時間籌集善款,共募集1200元以及學習用品等。社區(qū)工作人員趙璐的女兒,張瑜瓏聽媽媽說起這次活動,也主動要求參加。
張瑜瓏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從小就有“文藝范兒”,現在已經取得鋼琴五級的成績,同時還熱愛長笛。小小年紀的她,還是一個熱心公益的孩子,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到沈陽故宮做義務講解員,幫助外地游客了解沈陽、認識沈陽,是故宮的小小志愿者。平時,她還經常主持學校的升旗儀式,也是朗誦比賽的常客。當得知這次愛心活動,她馬上就“舉手報名”,成為一個“編外人員”,還奉獻了自己心愛的課外書和學習用品。
坑坑洼洼的土路、塵土飛揚的操場、落著灰的灶臺、簡陋的書桌……這些原本只在電視里的場景出現在張瑜瓏的面前時,她才知道,在自己享受父母呵護、快樂成長的時候,在離她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弟弟過著和她天壤之別的生活,甚至天天吃飯有肉都是一種奢望……
這次活動時間雖短,卻讓小姑娘成長頗多,回來后她寫下了一篇日記。短短的文字中,表達了她對生活新感悟,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愛心。張媽媽說,這樣的一次活動,對女兒的成長特別有意義,讓她更懂得珍惜,也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永遠有一顆童心、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