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蒼耳子的本草考證

2018-06-06 06:55朱曉奕歐陽臻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蒼耳子蒼耳本草

謝 清,朱曉奕,湯 建,歐陽臻

(1. 江蘇大學 藥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2.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蒼耳子(Xanthii Fructus),味苦、甘、辛,性溫,小毒。歸肺、肝經(jīng)。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1]。蒼耳子入藥歷史悠久,始載于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名“枲耳實”,列為中品,明代《本草乘雅半偈》[3]記載為“枲耳,……,實如鼠耳,其色蒼蒼,復名蒼耳……”。蒼耳子現(xiàn)在是一味常見的中藥,眾多中藥文獻中均有記載,且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但目前中藥材市場上有藥典收錄的蒼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也有少量參與流通的蒙古蒼耳(X.mongolicumKitag.), 以及被視為偽品的偏基蒼耳(X.inaequilaterumDC.)。

本文在比較古今文獻的基礎上,從蒼耳子及其原植物的基源產(chǎn)地、加工炮制、來源與性狀及質(zhì)量控制等方面進行梳理,以期對蒼耳子的進一步研究與應用提供依據(jù)。

1 基源考證

最早記載蒼耳的是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枲耳實 味甘溫。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幽冀謂之檀菜,雒下謂之胡枲?!敝赋鲈参锶~花莖果實等大致形態(tài)為“形似鼠耳,叢生如盤”,“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至南北朝時《本草經(jīng)集注》[4]和隋唐時《新修本草》[5]均有記載,且進一步推測了該植物的來源:“……傖人皆食之……昔中國無此,言從外國逐羊毛中來……”,可能來自(西)北方,其果實(蒼耳子)粘附在羊身上遷至中原。宋元時期《證類本草》[6]明代《救荒本草》[7]與清代《植物名實圖考》[8]繪制的植物圖與現(xiàn)代典籍《中華本草》[1]中的蒼耳類似。據(jù)《本草乘雅半偈》[6]記載:“莖高四五尺,有黑色斑點,葉如葵,四畔寬紐。七八月開細白花,結(jié)實如婦女珥珰,外殼堅韌,刺毛密布,中列兩仁,宛如人腎。”對其原植物及果實形態(tài)進行了簡單的描述,與現(xiàn)代文獻中的繪圖或照片近似。不同本草及著作中的蒼耳植物圖見圖1。古代文獻對蒼耳子的基源歸屬還僅限于形態(tài)描述和簡單的繪圖,根據(jù)古代文獻的描述,難以準確的確定藥材對應的植物物種(表1)。

圖1 文獻中蒼耳的植物圖

現(xiàn)代的中醫(yī)藥典籍[12-17]對蒼耳子也均有記載。在《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12]中記載:“蒼耳功用沿載于歷代本草,與現(xiàn)代蒼耳子功效基本一致。本草考證蒼耳的品種單一,不僅古今用藥無混亂之品,其臨床功效、藥用部位沿用至今”。但目前市場上流通情況和一些中藥材標準及文獻來看,蒼耳子的來源已不再單一。

表1 蒼耳的基源及產(chǎn)地考證

1963—2015年歷版《中國藥典》中均收載蒼耳子條目[18-27],其中1963年版藥典記載蒼耳子為菊科(Asteraceae)植物蒼耳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的干燥成熟果實,1977—2015年版藥典記載其來源蒼耳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指出總苞也算作藥材蒼耳子的一部分。

1962年出版的《陜西中藥志》[13]記載:“蒼耳為菊科植物蒼耳的成熟果實”。并詳細描述了原植物的形態(tài)和藥材性狀,采用現(xiàn)代雙名命名法給出了拉丁名為X.strumariumL.或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1996年出版的《中國藥材學》[14]和《中國植物志》[28]中也均收載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和X.strumariumL.作為蒼耳的拉丁名?,F(xiàn)在文獻中多采用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寫法。一些地方性中藥材標準中,如《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9]、《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zhì)量標準》[30]、《甘肅中藥材標準》[31]和《廣東省中藥材標準》[32]均認為中藥材蒼耳子是菊科植物蒼耳X.sibiricum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與歷版藥典的記載一致。

但《中華本草》[1]、《中藥大辭典》[15]及地方標準《湖南省中藥材標準》[33]記載蒼耳子為蒼耳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或蒙古蒼耳X.mongolicumKitag.帶總苞的果實,這與大部分的現(xiàn)代文獻不同,在大部分的現(xiàn)代文獻中“蒼耳”一詞僅限于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

2 產(chǎn)地變遷

蒼耳子的生境分布最早見于漢朝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本書記載:“生川谷。名醫(yī)曰:……生安陸及六安田野……”,即現(xiàn)在的湖北云夢縣與安徽六安市?!侗静萁?jīng)集注》[4]記載在安陸山谷中和六安田野里發(fā)現(xiàn)該植物,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錄一致。同時指出,中原以前未見該植物,可能是蒼耳子粘附在羊毛上,從(西)北方傳至中原?!缎滦薇静荨穂5]記載與《本草經(jīng)集注》的描述一致,即隋唐時期的安陸及六安一帶,今湖北云夢縣與安徽六安市,已是蒼耳的主要產(chǎn)區(qū),只是入藥的機會不多。根據(jù)《證類本草》[6]記載,蒼耳在宋元時期已分布廣泛,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侗静萜穮R精要》[9]和《本草乘雅半偈》的記載說明至明代,蒼耳的分布更加廣泛,從傳統(tǒng)的安陸、六安一帶,擴展至江東、幽州及蜀中等地?!侗静萜穮R精要》指出蒼耳子的道地產(chǎn)地為安徽滁州,這是首次提出蒼耳子的道地性問題。至清代,已不再詳細記載其產(chǎn)地,蓋因為該植物已經(jīng)“處處有之”。

1996年出版的《中國藥材學》[14]記載:“分布于全國各地。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陽處?!?《中藥大辭典》[15]記載蒼耳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分布于全國,但蒙古蒼耳X.mongolicumKitag.河北易縣、內(nèi)蒙古、遼寧、黑龍江等地。

綜合以上古文獻及現(xiàn)代文獻所述,蒼耳子最早自(西)北地區(qū)傳入中原,最初主要分布于安陸(今湖北云夢縣)及六安(今安徽六安市)一帶。自宋元以后,蒼耳的生境已相當廣泛,各地均有分布。目前更是分布于全國各地,且均為野生。

3 質(zhì)量控制

3.1 性狀

歷版《中國藥典》中均對蒼耳子性狀進行了描述,其中1963年版描述為:“本品呈紡錘形,長3~5分,直徑1.5~2分。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全體有刺,……內(nèi)有雙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苦。以粒大、飽滿、色黃綠者為佳?!?977年版以后的性狀描述并無較大差異:“本品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 cm,直徑0. 4~0.7 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2室,各有1 枚瘦果。……有油性。氣微,味微苦”。大部分地方標準對蒼耳子的性狀描述均與《中國藥典》一致。

3.2 品質(zhì)評價

古代文獻[4-6]僅記載“實熟時采”,均未闡明對蒼耳子的品質(zhì)評價。1963年和1977年的藥典記載以“以粒大、飽滿、色黃綠(棕)者為佳”,《中國藥材學》[14]記載:“本品以粒大、飽滿、色黃者為佳?!薄?00味常用中藥材的經(jīng)驗鑒別》[17]記載:“蒼耳子商品均為統(tǒng)貨,不分等級。蒼耳子商品以粒大而勻,飽滿,內(nèi)仁充實,外皮黃色無雜質(zhì)者為佳?!薄督鹗涝兴幉膫鹘y(tǒng)鑒別經(jīng)驗》[18]記載:“以粒大、飽滿、黃綠色為佳?!本C合以上現(xiàn)代文獻所述,蒼耳子的品質(zhì)評價以粒大而勻,飽滿,無雜質(zhì)為佳。

3.3 鑒定

1963—2000年歷版《中國藥典》均無【鑒別】條目,2005年版藥典增加了【鑒別】條目。且2005年版至2015年版中,【鑒別】條目均無較大差異,都進行藥材的顏色、纖維、細胞等生藥學鑒定和薄層色譜鑒定:供試品色譜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地方標準《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9]和《廣東省中藥材標準》[32]記載的鑒別方法也是生藥學鑒定和薄層色譜鑒定,標準類似于藥典。

3.4 加工與炮制

《本草品匯精要》[9]記載傳統(tǒng)上是與“黃精同蒸,陰干備用”,而現(xiàn)在(明代)“炒香搗去刺”,同期的《本草乘雅半偈》[3]和《本草綱目》[10]記錄為炒熟,去刺或酒拌蒸過備用。清代《本草備要》[11]中,也采用“去刺,酒拌蒸”的炮制方法。可以看出,明清以來主要是采用炒制或酒蒸的炮制方法。

蒼耳子炮制法在1963—2015年的歷版《中國藥典》均有收載。1963版《中國藥典》記載:“蒼耳子 揀凈雜質(zhì),去刺,篩去屑末即得 炒蒼耳子 取蒼耳子,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搓取刺,過篩即得。”1977版《中國藥典》記載:“除去雜質(zhì),照清炒法(附錄18頁)炒至黃褐色,去刺,篩凈”。此后1985年版至2015年版均記載為“蒼耳子 除去雜質(zhì) 炒蒼耳子 取凈蒼耳子,照清炒法炒至黃褐色,去刺,篩凈?!?/p>

《中國藥材學》[14]指出蒼耳子的加工炮制方法為炒制?!吨腥A本草》[1]蒼耳子需經(jīng)凈制和炒制的加工工序?!吨腥A藥?!穂16]也記載蒼耳子需要經(jīng)凈制、切制(去刺)和炒制的工序。

地方性標準《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9]和《湖南省中藥材標準》[33]記載:“除去雜質(zhì),微炒至黃褐(棕)色,去刺,篩凈。”

綜合以上古文獻及現(xiàn)代文獻所述,以上描述與文獻查找資料大致相同,確定蒼耳子臨床使用前需要凈制和炮制。

3.5 化學物質(zhì)基礎

前些年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蒼耳(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1, 34],蒼耳子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酚酸:咖啡酸、原兒茶酸、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綠原酸及綠原酸的衍生物;倍半萜內(nèi)酯:蒼耳亭、蒼耳內(nèi)酯、隱蒼耳內(nèi)酯等30余種內(nèi)酯類活性成分;蒼耳子毒性成分:蒼術(shù)苷、羧基蒼術(shù)苷等水溶性二萜苷類;還有單萜苷類化合物、三萜、黃酮、木質(zhì)素等成分。近年來有學者針對蒙古蒼耳(X.mongolicumKitag.)進行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35-36],報道的化合物主要有酚酸: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綠原酸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內(nèi)酯類:蒼耳亭、蒼耳皂素等;還有三萜、黃酮、木質(zhì)素等成分,但未見廣泛的關(guān)于毒性成分:蒼術(shù)苷、羧基蒼術(shù)苷等水溶性二萜苷類的報道。

陳巧華[37]采用190~400 nm 紫外光檢測蒼耳子與東北蒼耳子及偏基蒼耳子的乙醇浸出物,發(fā)現(xiàn)蒼耳子的紫外吸收明顯不同于后兩者。黃學紅[38]比較蒼耳子與蒙古蒙耳子的性狀、顯微特征,發(fā)現(xiàn)二者差異較大;在薄層色譜中,二者主要化合物的吸收斑點具有較大差異;采用紫外法檢測二者的乙醇浸出物,亦有較大差異,類似于文獻[37]報道。

4 討論與結(jié)論

歷代本草、藥典以及各地方標準對蒼耳子及其原植物的記載有沿襲也有補充,其歷史變遷緩慢而細致。據(jù)《中國植物志》[28]收載,目前我國蒼耳屬植物已經(jīng)有3種及1變種:蒼耳、蒙古蒼耳、偏基蒼耳及近無刺蒼耳X.sibiricumvar.subinerme(Winkl.) Widder。韓婷等人[39]從全國25個居群的蒼耳樣本,異地栽培試驗后進行聚類分析,將國產(chǎn)蒼耳子基源植物整理為3種1型:蒼耳、蒙古蒼耳、近無刺蒼耳以及深圳型蒼耳Xanthiumsp。

根據(jù)各版藥典及地方性中藥材標準,臨床使用的蒼耳子為去刺統(tǒng)貨炒蒼耳子,個別廠家有選貨和統(tǒng)貨之分,其植物來源為蒼耳(X.sibiricum)。但《中華本草》[1]、《中藥大辭典》[15]及地方標準《湖南省中藥材標準》[33]記載蒼耳子的基源包括蒼耳(X.sibiricumPatrin ex Widder)和蒙古蒼耳(X.mongolicumKitag.)兩種。本文關(guān)于古代本草中蒼耳子品種的梳理,同文獻[40]一致,蒼耳子起初作為藥用時多為北方,而北方多為蒼耳屬蒼耳,現(xiàn)市場上多稱之為“小蒼耳”、“老蒼子”;南方分布則多為蒙古蒼耳,俗稱“大蒼耳”,并且湖南等中南地區(qū)一直使用蒙古蒼耳作藥用。我們的產(chǎn)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蒼耳”(蒙古蒼耳)在河南、安徽、內(nèi)蒙古、東北等地也有生長,但內(nèi)蒙古、東北的商販不收購 “大蒼耳”,而是作為偽品剔除。

具體能否增加蒙古蒼耳作為中藥材蒼耳子的來源,不僅需要生藥學和化學成分的比較,還需要藥理研究和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我們既要有開放、發(fā)展的思維研究傳統(tǒng)中藥,但必須堅持嚴謹、謹慎的科學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7冊[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9:1010-1017.

[2] 吳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 孫星衍,孫馮翼, 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40-40.

[3] 盧之頤. 本草乘雅半偈[M]. 冷方南,王齊南, 校點.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240-241.

[4] 陶弘景. 本草經(jīng)集注(南北朝)[M]. 尚志鈞,尚元勝, 輯校.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99-299.

[5] 蘇敬. 新修本草(唐)[M]. 尚志鈞,輯校.安徽:安徽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1:222-223.

[6] 唐慎微. 證類本草(宋)[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215-216.

[7] 朱橚. 救荒本草校釋與研究[M]. 王家葵,張瑞賢,李敏, 校注.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7,170-172.

[8]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M]. 張瑞賢,校注.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8:209-209.

[9] 劉文泰. 本草品匯精要(明)[M]. 曹暉, 校注.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295-295.

[10] 李時珍.本草綱目[M]. 劉衡如,劉山永, 校注.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683-686.

[11] 汪昂. 本草備要[M]. 鄭金生, 整理.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4-44.

[12] 蔡少青,李勝華. 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北方編): 第4冊[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1:422-459.

[13]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陜西分院中醫(yī)研究所. 陜西中藥志[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62:478-480.

[14] 徐國鈞,何宏賢,徐珞珊,等. 中國藥材學[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1996:1182-1184.

[15]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M].2版.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6:1486-1491.

[16] 冉先德. 中華藥海(精華本)[M]. 北京: 東方出版社,2010:43-46.

[17] 盧贛鵬. 500味常用中藥材的經(jīng)驗鑒別[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290-290.

[18] 金世元. 金世元中藥材傳統(tǒng)鑒別經(jīng)驗.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214-215.

[19] 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4:130-130.

[20] 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8:278-278.

[21] 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136-136.

[22] 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135-136.

[23] 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5:137-137.

[24]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28-128.

[25]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11-112.

[26]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51-151.

[27]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162-163.

[28]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75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324-328.

[29] 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S].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130-131.

[30] 貴州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zhì)量標準[S].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194-194.

[31] 甘肅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甘肅中藥材標準[S]. 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230-231.

[32]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2冊[S].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176-178.

[33] 湖南省衛(wèi)生廳. 湖南省中藥材標準[S].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153-154.

[34] 李鈺馨,韓燕全,洪燕,等. 蒼耳子的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中國藥房.2015,26:4868-4871.

[35] 張文治,韓巍,李盈,等. 蒙古蒼耳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9, 34:1687-1689.

[36] 張樹軍,劉煥,李軍,等. 蒙古蒼耳全草化學成分研究[J]. 中草藥.2015,46:329-333.

[37] 陳巧華,林峰. 中藥蒼耳子與兩種混淆品的鑒別[J].海峽藥學,2004,16:98-99.

[38] 黃學紅. 蒼耳子與蒙古蒼耳子的比較鑒別[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628-629.

[39] 韓婷,張宏,張巧艷,等. 蒼耳子基源植物的數(shù)量分類學研究與生藥鑒別[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8:1235-1240.

[40] 謝冬梅,秦民堅,黃璐琦. 蒼耳子藥用品種的本草考證[J].中國中藥雜志[J].2015,40:1842-1844.

猜你喜歡
蒼耳子蒼耳本草
牽牛子的本草考證
活動室里的蒼耳子
帶刺的蒼耳子
會“說話”的蒼耳
本草,源于延續(xù)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場不動聲色的“雙面修行”
本草中華
蒼耳娃娃
蒼耳先生
蒼耳有顆溫柔心
阳城县| 西峡县| 甘泉县| 时尚| 裕民县| 陇川县| 崇阳县| 兰溪市| 南靖县| 南漳县| 旌德县| 磴口县| 天津市| 卢氏县| 冕宁县| 绥中县| 郴州市| 板桥市| 巨野县| 荆门市| 蕉岭县| 舞阳县| 醴陵市| 甘孜县| 洞口县| 贵溪市| 宁德市| 昭平县| 新津县| 荥经县| 邓州市| 和龙市| 西和县| 南召县| 杂多县| 攀枝花市| 闽清县| 施秉县| 富阳市| 平果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