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宋仁宗時,洛陽有位年輕人很喜歡玉雕。他找了幾位師傅學雕刻,練習的石頭用了一堆,作品仍不夠精巧。一天,他聽說來了位雕刻大師,連忙上門拜訪,希望大師能為他解惑。
聽完年輕人的訴說,雕刻大師問:“平時你練習雕刻,都用石頭?”“當然。只是練習,何必浪費。正式雕刻時,才會用玉?!薄皬慕褚院螅阌糜窬??!蹦贻p人不解:“練習時,半途而廢是常有的事,用玉豈不可惜?!贝髱煋u頭道:“你已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不出滿意的作品,關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用石頭做練習材料,固然便宜,可也正因便宜,你每下一刀,便少了一分謹慎;而用玉做雕刻材料,正因為貴,你下刀之前,都會冥思苦想。這兩種練習材料,哪種會使你精進呢?”年輕人頓時大悟,終成洛陽有名的雕刻大師。
◎螢火小語:有時我們做得不夠好,并非因為不勤奮,而是因為缺了一份“這就是最終作品”的敬畏。
◎文題延伸:練習;謹慎;換一種方式……
(郭旺啟摘自2018年2月26日《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