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一個人做人處事切忌浮躁、輕率,即使你有再大的才華和本領(lǐng)。
西漢書生賈誼“少有才名”,21歲便蒙召進(jìn)宮,授“博士”之職,深得漢文帝賞識。所謂不諳世事、涉世未深的賈誼不斷建言立說,針砭時弊,終于招至周勃、灌嬰等朝廷重臣的嫉妒與猜忌,受到詆毀:“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被漢文帝疏遠(yuǎn)、謫貶,終生未得重用,年僅33歲郁郁而死。魯迅認(rèn)為:“惟誼尤有文采,而沉實則稍遜……”
漢魏之際的曹植才思過人,“七步成詩”。鐘嶸在《詩品》中贊其“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質(zhì)文被,粲溢今古”。曹操對他寄予厚望,數(shù)次欲立他為世子。但曹植“才氣濃重”,恃才傲物,慢慢“率性而為”起來: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縱酒無度……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駕乘皇家車馬,擅開皇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皇帝舉行典禮才能使用的禁道上縱橫馳騁……于是,曹植逐漸失去了曹操的喜愛和信任。《三國志》作者陳壽說,曹植“然不能克讓遠(yuǎn)防,終致攜隙”。
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聰敏好學(xué),9歲時讀顏師古注解的《漢書》,寫《指瑕》十卷糾正其錯誤,時人贊之“神童”。乾封元年(666),王勃“年未及弱冠”,科試及第,得授“散騎郎”,成為當(dāng)朝最年輕的命官。一篇《乾元殿頌》讓唐高宗大為驚嘆:“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少年得志容易忘形,乾封三年(668),在做唐高宗之子沛王李賢的“修撰”時,沛王與英王李顯斗雞嬉戲,王勃開玩笑地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為沛王助興,討伐英王雞。唐高宗見而大怒,將王勃逐出長安王府……后經(jīng)友人舉薦,王勃在虢州謀得一份“參軍”之職,卻又因恃才傲物、書生意氣,遭“同僚所嫉”,再次 “被禍”,還牽連其父被遠(yuǎn)謫南荒之外的交趾(今越南境內(nèi))做縣令。
王勃的浮躁、輕率在寫《滕王閣序》一事上表現(xiàn)尤為明顯。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好碰上了都督閻伯輿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在閣上大宴賓客,并“捎帶”炫耀女婿孟學(xué)士的才學(xué)。閻都督事先讓女婿準(zhǔn)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即興而書”,再讓在座的客人即興附文……王勃不明就理,不謙不讓,以一篇《滕王閣序》喧賓奪主。主人嘴里贊嘆,心里豈有不責(zé)怪的道理?
究其根本,一代才子王勃殞落于自己的鋒芒外露、“處事疏闊”上,令人嘆息。
顯然,人務(wù)必謙虛、內(nèi)斂,如此,前進(jìn)的道路便會相對順暢、穩(wěn)健,所謂:戒急用忍,行穩(wěn)致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