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東
(重慶萬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404120)
為提高水泥砂漿粘度,在水泥砂漿中摻入石灰膏或粘土膏,但石灰和粘土的加入增加材料成本,增加的工序,降低了工作效率?,F(xiàn)普遍采用的是在水泥砂漿添加劑砂漿王,砂漿王的加入改裝砂漿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砌抹效率,減少落地灰、節(jié)約水泥和石灰膏,合理使用砂漿王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但如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差,將出現(xiàn)砂漿泌水、抓底,砂漿粘度低,抹不上墻,我公司水泥多次相關(guān)方面的用戶質(zhì)量投述,最多時一天投述達到三次,水泥用戶直接要求更換水泥。
2009年公司領(lǐng)導(dǎo)下定決心解決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問題,查遍所有資料均無相應(yīng)的試驗方法。后借助砂漿分層度試驗方法進行研究,終查找到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的影響因素,并進行改進,提高了我公司水泥用戶滿意度。
分層度試驗所用儀器——砂漿分層度測定儀( mm )
(1)砂漿分層度筒(見圖):內(nèi)徑為 150mm ,上節(jié)高度為 200mm 、下節(jié)帶底凈高為 100mm ,用金屬板制成,上、下連接處需加寬到 3~5mm ,并設(shè)有橡膠墊圈。
(2)用于非標準法水泥膠砂振動臺:振幅 0.85±0.05mm ,頻率 50±3Hz 。
(3)稠度儀、木錘等。
(1)將拌和好的砂漿,先進行稠度試驗;然后將砂漿從圓錐筒中到出,重新拌和均勻,一次注滿分層度筒。用木錘在筒周圍大致相等的四個不同地方輕敲1~2次,裝滿,并用抹刀抹平。
(2)靜置30min,去掉上層200mm的砂漿。取出底層100mm的砂漿重新拌和均勻,再測定一次砂漿稠度。
(3)取兩次砂漿稠度的差值作為砂漿的分層度(以mm為單位)。
以兩次試驗的平均值作為該砂漿的分層度值。若兩次分層度值之差大于20mm,則應(yīng)重新做試驗。如分層度越大,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最差。
水泥、長江河砂、山東運城砂漿王、煤渣粉、礦渣粉、石灰石粉、粉煤灰粉、水。
物料名稱 Loss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宜化煤渣 3.78 54.90 5.18 27.48 3.08 1.32宜化粉煤灰 15.28 42.18 6.58 26.59 4.30 1.15神華粉煤灰 1.68 48.02 7.98 20.10 12.70 1.55
將煤渣、礦渣、石灰石、粉煤灰用試驗小磨磨成粉。
編號 水泥 水 河砂 砂漿王2.8kg 12kg 2g 2.8kg 12kg 4g 2.8kg 12kg 6g 2.8kg 12kg 8g A1 2kg A2 2kg A3 2kg A4 2kg
分層度試驗結(jié)果:
編號 初始砂漿稠度 30分鐘后砂漿稠度 稠度差A(yù)1 8.50 5.50 3.00 A2 8.40 5.60 2.90 A3 8.90 5.50 3.40 A4 9.88 5.50 4.38
從以上試驗可以看出,增加砂漿王摻量不能改善砂漿和易性。
編號 水泥 宜化粉煤灰宜化煤渣 石灰石粉礦渣粉 河砂 水 砂漿王B1 2.0kg 12kg 2.5kg 4g B2 1.8kg 0.2kg 12kg 2.5kg 4g B3 1.8kg 0.2kg 12kg 2.5kg 4g B4 1.8kg 0.2kg 12kg 2.5kg 4g B5 1.8kg 0.2kg 12kg 2.5kg 4g
分層度試驗結(jié)果:
編號 初始砂漿稠度 30分鐘后砂漿稠度 分層度B1 10.65 9.00 1.65 B2 9.60 5.58 4.02 B3 10.45 7.35 3.10 B4 10.73 9.73 1.20 B5 10.05 9.50 0.55
從以上試驗可以看出,石灰石、礦渣用于生產(chǎn)水泥用混合材,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摻入煤渣、粉煤灰的水泥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差。
我們對粉煤灰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差的原因進行進一步探索,
編號 水泥 宜化粉煤灰神化粉煤灰 河砂 水 砂漿王C1 1.8kg 0.2kg 12kg 2.5kg 4g C2 1.8kg 0.2kg 12kg 2.5kg 4g
分層度試驗結(jié)果:
編號 初始砂漿稠度 30分鐘后砂漿稠度 稠度差C1 10.5 5.8 4.2 C2 10.6 6.1 3.5
水泥中摻入神華粉煤灰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比宜化粉煤灰好,主要由于神化粉煤灰燒失量較宜化粉煤灰低。
砂漿王屬于引氣劑,這種表面活性劑一頭含有憎水基團,一頭含有親水基團,在水泥砂漿中形成一個個氣泡,如煤灰中含有部分未燃燒的碳,將刺穿氣泡,氣體無法引入砂漿中,引起砂漿和易性差。
從以上試驗可以看出水泥中使用礦渣、石灰石作為混合材,水泥與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好,高燒失量粉煤灰與砂漿王適應(yīng)性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