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萊昂納德
歐洲內部深刻的分歧日益威脅到歐盟所賴以維系的價值紐帶。2015年難民危機期間,許多評論家看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歡迎文化”與匈牙利總理維克托·奧爾班的“種族純潔”之間的差異:西歐的橋梁相對于東歐的隔離墻。
但歐洲統(tǒng)一的另一個威脅來自于個別成員國內部。在德國,默克爾旨在組建三方執(zhí)政聯(lián)盟的談判以破裂告終。在荷蘭,總理馬克·呂特在2017年3月份的選舉之后,耗費了208天才組閣成功。在波蘭,白人民族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在華沙街頭進行了大規(guī)模游行。
哪一個鴻溝更大,是成員國之間的抑或成員國內部的?這個答案很重要。如果歐洲最大的問題是成員國之間的分歧,那么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國家,如法國與德國,可以嘗試影響非自由國家內部的權力平衡。
每一個歐盟成員國在入盟時都同意接受一套自由民主標準。但隨著時間推移,匈牙利政府和波蘭政府決定不再遵守規(guī)則。解決方案之一可能是創(chuàng)建一個能帶來更大收益的“小俱樂部”。加入這個俱樂部的國家將同意一套新的規(guī)則;違反規(guī)則的國家將被排除在外。
但是,只有當成員國之間的分歧成為最大問題時,這一解決方案才能起作用。而關于成員國內部的分歧解決可以參看德國。在2017年9月的聯(lián)邦大選之后,默克爾開始嘗試聯(lián)合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基督教社會聯(lián)盟、自國民黨以及左翼的綠黨。但她能否彌合國內的分歧,還有待觀察。
以英國為例,52%的選民選擇離開歐盟?,F(xiàn)在英國正滑向孤立主義與排外主義,但是它的領導人不斷向公眾宣稱,英國靠自己會更好。對于那些相信這一觀點的人來說,英國喪失對歐盟決策的影響力似乎并不重要。而實際上,這一決策會影響英國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
另一方面,法國擁有一個新的親歐總統(tǒng)馬克龍。然而法國并不比英國更國際化。在2017年第一輪法國總統(tǒng)選舉中,瑪麗娜·勒龐等掀起的本土化運動為他們贏得了46%的選票,堪比英國脫歐。
歐盟既是一個國家聯(lián)盟,也是一個公民社會。這意味著國內裂痕與國家間外交分歧一樣重要。
打造一個靈活、多層的歐洲可以解決短期問題,但也會帶來新的危險。畢竟,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無論處在哪一層次,都可以通過一次大選或公投,選擇參加或退出更深層次的一體化。今后,不能排除勒龐被選為法國總統(tǒng),或持疑歐立場的五星運動黨在意大利上臺的可能性。同樣的道理,相對更溫和的公民綱領黨也可能會在波蘭重新掌權。
應對成員國內部社會分裂的挑戰(zhàn)并不容易。這是一個涉及民族身份、歷史與地理因素的深層次代際問題。沒有快速的體制性解決方案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摘自《評論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