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課程是一門通過實踐活動來感受、體驗音樂,從而獲得音樂審美情趣的課程。而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聲音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中,采用多聲部歌唱教學不僅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還能有助于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合作關系。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了智慧,提高了音樂文化修養(yǎng)。
關鍵詞:合唱;歌唱;節(jié)奏;合聲
音樂課程是一門通過實踐活動來感受、體驗音樂,從而獲得音樂審美情趣的課程。因此,加強音樂課程的實踐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的演唱經(jīng)驗,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能力。多聲部的音樂結(jié)構(gòu)能夠加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實踐性。合唱教學是一項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訓練過程,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中,采用多聲部歌唱教學不僅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還能有助于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合作關系。
一、重視合唱教學過程中的歌唱訓練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聲音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展示集體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是對成員進行激勵和團結(jié)的一種重要形式。合唱教學過程中歌唱訓練是所有訓練的基石,沒有歌唱就沒有合唱,歌唱是一切合唱的起始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練習。
(一)氣息練習
呼吸是歌唱的靈魂,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氣息訓練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慢呼慢吸。這是“聞花式”的呼吸法,訓練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聯(lián)想自己好像在聞著芬芳四溢的花香,口鼻同時吸進,然后保持,最后讓氣息從牙縫里發(fā)出“咝咝”的聲音慢慢呼出。
(2)慢吸快呼。與慢吸法一樣,慢慢地進行吸氣,之后保持住,再讓氣息從牙縫里發(fā)出“咝咝”的聲音快速一頓一頓地呼出。
(3)快吸快呼。利用“口喘氣”式的呼吸訓練。
(二)哼鳴練習
每次歌唱訓練,都要安排練聲時間,哼鳴練習是歌唱的基本功,可以進行開口哼鳴練習和閉口哼鳴練習,哼鳴練習時,提醒同學們放松表情,身體跟著放松地跟著哼鳴擺動。
(三)各種不同母音的練習
合唱應該是統(tǒng)一的和和諧的,而合唱中最基本的就是對音準的要求。通過“ɑ e i o u”不同的母音進行練聲,讓聲音在同一位置唱出不同的母音,保證音準的準確,要經(jīng)過嚴格和系統(tǒng)的母音訓練,為歌唱做好準備。
二、合唱教學過程中的節(jié)奏訓練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惫?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中的各個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系和強弱關系,沒有了它音樂就成為一堆凌亂的音符。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節(jié)奏的訓練對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節(jié)奏訓練在合唱教學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課堂是枯燥的,低效的。小學階段的合唱歌曲,多為兩聲部,學生分聲部“dɑ”“dong”,先讀出節(jié)奏,要求邊讀邊傾聽兩聲部所產(chǎn)生的音響效果,然后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加入節(jié)奏的訓練,可以把兩個聲部的歌詞按照節(jié)奏念出來,體會兩個聲部是怎樣相互呼應完美襯托的,有時候也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對節(jié)奏教學進行適時調(diào)整。
三、合唱訓練中的合聲訓練
(1)輕聲練習。在合唱訓練中注重輕聲練習,引導學生做到聲音實而不虛,有控制地進行歌唱,因為輕聲唱更能夠聆聽到對方的聲音,感受到合唱的效果。楊鴻年先生在《童聲合唱訓練學》一書中提出,“弱勝唱法在于能保持聲音的集中而又焦點,形成高位置,用弱聲練習,在合唱當中可以培養(yǎng)大家的內(nèi)在聽覺。”用弱聲時,所有的聲部都可以聽得到,這樣就保證每個聲部之前在縱向方面和橫向方面的協(xié)調(diào),從而達到音色融合在一起的目的。
(2)輪唱練習。輪唱指的是將同一旋律由不同聲部按照一定時距、先后錯綜演唱。同學們接觸了大量的單旋律歌曲,具備了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音準就可以進行輪唱的練習了。它要求學生在音準、節(jié)奏的基礎上,能夠把握好自己旋律,而不受到另外一個聲部的干擾。
(3)自編的輔助性練習。在合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加入一些自編的輔助性練習。比如,在歌曲中加入一些聲響,或語氣助詞的幫助,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起二聲部合唱的意識很有幫助。
(4)“難”聲先唱練習。小學階段合唱多為二聲部歌曲,而學生最怕唱的是第二聲部,“難”聲先唱練習,即把更難唱的第二聲部先學,讓他們把第二聲部的旋律演唱得非常熟練,甚至已經(jīng)把第二聲部的旋律背誦了下來,再進行第一聲部旋律的學習,分聲部學習之后再進行兩聲部的配合,兩聲部配合之后,有存在唱不好的幾個小節(jié),將這幾個地方的合唱曲譜出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一起分析兩個聲部的節(jié)奏和旋律,著重練習這幾小節(jié)的配合,正所謂“難聲先唱”,突破難點,化難為易。
四、合唱教學過程中其他能力的訓練
(1)聆聽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聆聽,單聲部的音樂作品還要讓學生多欣賞多聲部的音樂作品,
(2)聲部均衡的培養(yǎng)。聲部的均衡才能建立和諧之聲,均衡不是簡單的人數(shù)均衡,而是聲音的平衡效果,訓練的時候可以通過“傾聽”和“調(diào)整”達到最終聲部的均衡。
(3)專注指揮提示反應力的培養(yǎng)。合唱中,指揮的地位不可取代,專注指揮的能力尤其重要,在合唱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指揮動作做出迅速反應的能力,通過速度、力度、節(jié)奏型、母音,以及聲部的即興變化,使聲部變得越來越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
(4)身體律動能力的培養(yǎng)。律動體驗是學生聆聽熟悉音樂后教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體態(tài)動作去表達多聲部音樂中不同旋律的特點,通過律動對作品的表達,突出合唱藝術的魅力。
(5)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合唱活動除了提高藝術表現(xiàn)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外,還培養(yǎng)同學們合作謙讓意識,而這些品質(zhì)完善其和諧之人格。
合唱是多姿多彩的藝術,合唱的魅力就在于讓每一個孩子在藝術訓練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之美、和諧之美;并通過合唱藝術活動,獲得了情感體驗,體會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了智慧,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提高了音樂文化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冰杰.小學合唱基本功訓練方法之我見.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2).236頁.
作者簡介:黃仁芮,沙縣生態(tài)新城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