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最近,一只小鳥飛進許多人的朋友圈。它像麻雀,除了胸前有黃毛。它垂頭喪氣,形單影只。這小鳥本是熱愛自由的生靈,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飛越山林湖海,穿行4000公里,橫跨整個中國。結(jié)果,它們大部分被半路堵截,成了人類的菜。2017年12月5日,黃胸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官網(wǎng)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評級從“瀕危”升為“極?!保@意味著野生種群即將滅絕的概率非常大。它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禾花雀”。
當(dāng)一只黃胸鹀從西伯利亞振翅起飛,開始向南遷徙時,它要經(jīng)歷的是一場生存與滅亡的較量。在“鳥道”上,火槍、鳥銃、竹竿、大網(wǎng)等待著它。如果不幸被抓,它會被悶死、拔毛,被一根鋒利的竹簽子準確刺過喉嚨,和同伴穿在一起,掛上烤爐,扔進油鍋。在餐桌上,它改名換姓,成為“天上人參”。
如果沒有紅色名錄的警告,黃胸鹀不會被這么多人關(guān)注。在“鳥丁興旺”之時,每逢秋收季節(jié),稻田麥地,它們成群結(jié)隊而來。人們?yōu)闈M足口腹之欲,大量捕殺這種其貌不揚的小鳥。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間,黃胸鹀種群數(shù)量下降率95%,僅2001年,廣東就“吃掉”了估計100萬只。
1914年,最后一只北美旅鴿“瑪莎”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死亡,宣告著這個曾擁有50億成員的“大家族”在世界上徹底消失。在歐洲殖民者登陸前,它們是北美天空的“霸主”。一年兩度的遷徙季節(jié),旅鴿成群結(jié)隊,在墨西哥與落基山脈間往返,一群多達數(shù)億只,“遮云蔽日”。因人類對旅鴿大肆捕殺,不到30年時間,這種廣泛分布的鳥類數(shù)量急劇下降,直至滅絕。旅鴿之殤剛過百年,相似的悲劇也許會在黃胸鹀身上重演。
危險的信號燈早已亮起。2014年黃胸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升級為“瀕?!蔽锓N。人人聽過“禾花雀”,可直至今日,它依然沒有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動物保護者常說起朱鹮的故事。這種歷史感與美感兼具的鳥兒一度在野外消失。直到1981年,科學(xué)家劉蔭增在陜西省一個山溝里重新發(fā)現(xiàn)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經(jīng)過30多年的艱辛保護,如今朱鹮種群數(shù)量超過2000只。
人們救回的是朱鹮中的“留鳥”,人工繁殖的方式不一定能救回候鳥。19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xué)的查爾斯·惠特曼教授從野外搶救回幾只旅鴿。這些充滿野性的生靈無法適應(yīng)圈養(yǎng),相繼死亡。1889年,惠特曼將為數(shù)不多的“幸存者”贈給辛辛那提動物園保護,結(jié)果依然令人哀傷。
1914年的一天清晨,管理員來到瑪莎的鴿舍進行檢查,看見瑪莎蹲在屋頂,一動不動地看著外面的天空。大約一個小時后,它倒在籠子里,永遠地停止了呼吸。這是一個無法向人類做出妥協(xié)的自由靈魂。
山高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