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童話里的建筑,該是怎樣的?
法國與德國邊境,有個小鎮(zhèn)叫科爾瑪。據(jù)說宮崎駿的名作《哈爾的移動城堡》,便是于此得到的靈感。冬天去看時,只覺與鄰近的斯特拉斯堡類似:有大量的半木建筑,即所謂桁架屋,德語的holzfachwerk。
——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木結(jié)構(gòu)的立柱為斗拱,這種方式是木料撐成木架結(jié)構(gòu),再以木為墻做成,框架漆黑,墻面涂白,所謂黑白木架構(gòu)。
——墻未必全是白色,也可以色彩繽紛,遂成了童話色彩。
所謂童話色彩,大概就是這樣了吧?!巴捴肌钡準锥几绫竟铣菂^(qū)房子的色調(diào)也是如此:紅、黃、藍、白鑲拼變色,仿佛兒童積木般單純明艷。
在歐洲大陸之北的荷蘭,也是色彩絢麗。據(jù)說荷蘭人愛絢麗的色彩是因為荷蘭靠著海,運河水汽重,空氣濕潤,外墻須涂一層瀝青,為了不讓房子看起來灰暗,瀝青上面總是涂有明亮的粗陶土,木制的窗門上涂抹綠色、白色、紅色、棕色的油漆。在阿姆斯特丹紳士運河岸邊跑步時,只見兩旁房屋五顏六色,就像積木堆成的。因為云層很低,水汽流動,所以阿姆斯特丹多雨多霧,體積比輪廓更明白,色彩比線條更顯著。偉大的蒙德里安就是荷蘭人,他那一派荷蘭風(fēng)格的幾何形體,就是照這個路數(shù)去的。
絢麗單純?nèi)绶e木的建筑色彩——這其實是北方的特色了。是因為北方都熱愛童話嗎?也未必。一個有趣的對比:南面的希臘就沒有這么色彩豐富,而是盡量的白。
科孚島的天空,頂上深藍,越垂向海面,顏色越淡;海水有陰影處深藍泛紫,在陽光里的則淡藍平厚如綢緞。米科諾斯島大不相同,在陽光下望去,只有藍白二色——白色是房屋,藍色是天空與海洋。希臘國旗便是如此。希臘人可以很自豪地說,他們不需要繁復(fù)的配色。希臘的傳統(tǒng)建筑,是將藍色天空與璀璨陽光當(dāng)作背景板的。白色在夜幕下很平淡,但在陽光之下便明亮奪目。圣托里尼島燦爛到讓人窒息,從山頂望下去,只覺白色建筑都成了山島的一部分,唯美絕倫。而且,希臘人一向崇尚簡素的審美風(fēng)格。他們的雕塑無甚色彩,就是白色大理石。
為什么呢?文藝復(fù)興時,意大利人相信,北歐國家如尼德蘭與德國,常要靠繁復(fù)的色彩妝飾,是因為天色陰暗,多風(fēng)多雨,萬物發(fā)灰;而地中海海岸的所在,空氣新鮮,陽光燦爛,自帶色彩——自然就不用那么復(fù)雜啦!聽上去有些奇怪,但可能是真理。
英國倫敦以前有一座菲里埃大橋,橋身曾經(jīng)是黑色的,常有人從橋上投河自殺。后來醫(yī)學(xué)專家普利森博士進言倫敦市政府,倫敦市政府便將橋身刷成藍色,當(dāng)年跳橋自殺的人數(shù)頓減56.4%。眾所周知,英國多風(fēng)多雨,倫敦更是經(jīng)?;薨抵问且蛔{橋,稍微溫暖一下眼睛,便能救人一命呢。
作為中國人,大概也有同感。蘇州是亞熱帶地區(qū),氣候溫潤,草木常青,所以多白墻黑瓦,不施粉黛,卻也不用擔(dān)心有人覺得喪氣。北方草木早凋之地,宮墻則多朱紅等暖色調(diào)——如果換一換,假設(shè)徽州、蘇州變成大紅色,紫禁城變成白墻黑瓦,是不是就感覺不大對了呢?
在巴黎,年輕女孩子喜歡穿一色黑,相信香奈兒的那句“黑色總不會錯”,而老年夫人,卻喜歡穿得花團錦簇。這也有道理:老了才要格外悅目,不止為別人,也是為了自己的情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