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清
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書,從風景秀麗的江南到大漠孤煙的西北,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充滿民族風情的西南邊陲,作者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隨著“旅行”的結(jié)束,我本應陶醉于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心頭卻莫名涌出一種苦澀的感覺。
我一直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得其解,起初認為無非是指旅行的勞苦,現(xiàn)在才發(fā)覺實在幼稚。其實,苦于身無所謂苦,苦于心才為苦。余秋雨曾感嘆:“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我認為,這才是文人最大的財富??酀^后總會留下一絲回味——而對歷史的感悟、對文化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這苦澀后的回味中了。
跟隨作者的腳步,我走過敦煌,進了莫高窟?!翱茨呖?,不是看一個死了多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1000多年的生命?!痹谶@兒,我完全被“歷史的洪流消融”?!斑@里沒有重復,真正的歡樂從不重復。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這里什么都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笔堑?,在這千年文化面前,我又是什么呢?一切都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可惜,在這朝圣者眾多的圣地,偏偏出了個王道士。從此,它蒙了辱,中華民族蒙了辱。這個貪財?shù)拇赖朗浚瑢⒁欢讯褵o價的文物賣給外國人!從此,一堆珍貴的文物,在這個愚昧無知的人手里化為烏有!
旅行的苦樂交織是常有的。第二站是鳴沙山。爬沙山本是簡單的事,但在作者筆下卻成了極富哲理的事。在沙山上行走,極能感受“一步一個腳印”的真實感?;仡^一望,那一個個深淺不一的腳印實實在在地擺在那里,給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懾,無法徹底抹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踩下每一個腳印。沙子是極細極細的,不硌腳,卻也極嚴格,不許人浮躁。人一浮躁,想跑快,想急功近利,沙子便“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力氣”,因為用多少力,踩上去后,就會下降多少距離。唯有心平氣和優(yōu)哉游哉地爬,放慢腳步,放松身心,才有可能登上峰巔。
“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到引發(fā)出人生滄桑感?!边@是作者的感嘆,也是對讀者的啟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歷史。人生之路彎彎曲曲,回頭看一眼留下的足跡,自豪的同時難免感到惆悵。因為無論你擁有多么輝煌的成功,總會留下這樣或那樣的遺憾。作者在山水之間跋涉是為了尋找歷史的足跡,文化的靈魂;我們在生活中跋涉則是為了尋求人生的真諦。
旅行的第三站,是風格迥異的鄉(xiāng)下。一群面帶喜悅的憨厚農(nóng)民,穿著奇裝異服,手舞足蹈地進行著“儺祭”。儺,原是無知先民用來解釋未知事物的方法,是一種“蠻赫的精神狂潮”,但也是體現(xiàn)古人智慧的一種文明,是需要傳承的文化。它和中國畫一樣需要珍惜。這理應珍惜的文化,現(xiàn)在卻只是為了文化學者們的考察而存在,并不是為了傳承而存在,這完全是應付,這是令人堪憂的事!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fā),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薄皼]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fā)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痹谶@兒,旅行已超過了時空的限制,是艱難的——是一次歷史的漫游,一次文化的苦旅,是對封存久遠的文化內(nèi)涵的默認。讀它,讓我受到了靈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禮、心靈的升華。
一路走來,苦樂憂摻和在一起。穿透歷史迷霧,我仿佛看到了王道士遠望外國學者拉著滿載敦煌文物大車的背影,天一閣門口及膝的積水與樓閣上滿地的棗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靦腆年輕的女老師們,布鞋踏上昔日牌坊上的雕紋……《文化苦旅》猶如碩大的花園,作為一只小蜜蜂,我所能采到的只是一點點花粉,卻足以讓我告別愚昧,清醒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