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萍
課外拓展活動,即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小學課外拓展活動,是以少年兒童作為活動的主體人群,少年兒童具有活潑可愛、生性好動的行為特點,少年兒童具有較強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其年齡較小,認知理解能力薄弱,也較少能夠獨立的組織與參與活動,因此,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必須由教師或是家長進行指導陪同。并讓家校之間進行緊密合作,構建起家校聯動的良好機制,有效地推進課外拓展活動的有序進行。本文通過對相關實例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論述中小學課外拓展活動的家校合作策略。
課外拓展活動的家校合作,應讓學生與家長交流,評價活動效果
實際案例之一:山東某地學校的一個班進行“研究濰坊風箏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課外拓展活動,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并自由組合為各個學習小組,實際采訪調研濰坊制作傳統(tǒng)風箏的鄉(xiāng)鎮(zhèn)、家庭,在課外拓展活動當中,即使是一些較為內向的學生,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由于主題課外拓展活動必須要獲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因此,這次活動的組織教師給予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同學一本“活動筆記本”,要求學生將活動當中的所見所聞都詳細記錄下來,教師聯系家長在學生的“活動筆記本”當中閱讀學生的活動記錄,并寫下客觀全面的評語。
例如,有一位家長的評語是:“劉強積極參與了這次主題課外拓展活動,有效地提升了劉強的綜合學習能力,周日時,我作為活動指導家長,帶領一個小組到張店鎮(zhèn)進行風箏制作的調研,平時較為內向的劉強,積極主動地采訪了鎮(zhèn)上制作風箏的民間老藝人,在老藝人家中,劉強大方得體地進行采訪,他的表現真讓人刮目相看,讓我感到非常得欣慰?!薄捌鹣龋覍τ谶@次主題課外拓展活動并不看好,認為這樣的活動不會有什么實效性,但是,活動之后,我發(fā)現以前在家中較少做家務的孩子,為了能夠制作出傳統(tǒng)的風箏,學著去劃竹片,粘棉紙、繪畫各種風箏的圖案,并最終制作出傳統(tǒng)的風箏,雖然孩子們所做的風箏并不美觀,但是,鍛煉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運用,我認為這樣的課外拓展活動具有實效性,作為活動指導家長,我會指導孩子們較好地完成活動的。”“孩子們通過活動,懂得了去關愛身邊的人,孩子們具有了愛心。”“課外拓展活動,增強了孩子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有效地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蓖ㄟ^這樣的家校合作的課外拓展活動方式,讓活動取得了最佳的活動效果。
課外拓展活動的家校合作,應讓家長關注學生,提升親子關系
在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如果學習小組當中有需要參與社會活動的情況,活動組織教師可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可讓有時間的家長在節(jié)假日與孩子共同參與活動,讓家長近距離地陪同孩子共同成長,并讓家長真正地感知到孩子在參與活動前后的變化。借此更深入地了解綜合實踐活動和孩子們在活動中所發(fā)生的變化。
實際案例之二:成都某小學某班一個小學小組開展“參觀成都歷史文化古跡”的課外拓展活動,學生張成接到的任務是查找成都市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道觀青羊宮、金沙遺址、文殊院、望江公園薛濤井等歷史古跡的資料,張成想利用周末的時間到這幾處古跡當中進行實地考察,并到古跡拍攝考察照片?;顒咏M織教師考慮到張成一個人出行的安全,就和張成父親進行聯系,讓張成父親陪同張成一起去,后來張成父親在“活動筆記本”寫下評語:“張成在出行前,上網查看了公交車的線路,并設計出去往各個歷史古跡的的路線,科學合理地安排了整個考察路線,通過這次親子活動,讓我們父子之間的感情更好了。”
課外拓展活動的家校合作,應讓家長陪同學生,增長知識
在開展課外拓展活動時,由于在學校當中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較少有時間由教師進行指導陪同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活動,因此,更多的時候,必須由家長進行課外拓展活動的指導陪同。不少教師都會聯系學生家長,讓家長指導學生立足于自身的現實生活經驗,發(fā)現與尋找出問題,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學生可在家長的指導下尋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調查課題,例如:某校各個年級的不同班級當中,開展了“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讓我們安全出行”“守望動物之家”“關愛留守兒童”等各種課外拓展活動,這些課外拓展活動主題,大部分是學生家長通過集體智慧尋找出的主題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位家長參與“守望動物之家”主題活動之后,寫下了這樣的評語:“通過和孩子一起關愛動物,讓孩子更加具有愛心,孩子能夠更好地去關愛身邊的人。”
結語
總之,對于當前的中小學而言,開展學生課外拓展活動是長期的、復雜的一項工作,必須通過家校緊密聯系的方式,有效地促進課外拓展活動,真正地體現出開展學生課外拓展活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