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趙少,
(1.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2;2.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①
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fā),地層能量、壓力呈逐年下降趨勢,導致地層虧空,油田作業(yè)過程中工作液漏失,造成儲層污染[1]、產能恢復期長。為了高效地開發(fā)油氣田,減少各種工作液對儲層的污染,降低油氣田產能恢復周期,利用防漏失閥來保護儲層防止污染[2-4]。但是,油田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地層情況越來越復雜,開發(fā)層系多,層間矛盾突出,合采已經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分采已成為當前油田開發(fā)的主要手段[5-6],其中電潛泵Y型生產管柱是普遍采用的采油管柱,如圖1。
圖1 電潛泵Y型生產管柱
在完井期間,Y型生產管柱和分層開采管柱是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一趟下入。無論是檢泵作業(yè)還是大修井作業(yè),都需要將分采管柱一起起出。這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 檢泵作業(yè)過程中,無論是將分采管柱起出還是下入,均增加了作業(yè)量及作業(yè)風險,增加了修井費用。若不動分采管柱,將大幅減少作業(yè)量,降低費用;② 大修井作業(yè)過程中,由于分采管柱作業(yè)周期長,尤其是出砂井,將生產管柱和分采管柱一起起出,存在困難,增加作業(yè)風險。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本文探索了一種Y型生產管柱、防漏失閥及分層開采管柱一趟下入的新型工藝。既能實現(xiàn)檢泵過程中,電泵組與分層開采管柱脫開,單獨起出和回接,也能實現(xiàn)在大修作業(yè)時,根據(jù)作業(yè)情況,選擇電潛泵和分層管柱是同時起出還是分階段起出。在這兩個階段,均阻止了工作液漏入地層,提高作業(yè)安全性,保護油氣層,還能降低修井過程的作業(yè)成本、縮短作業(yè)周期。
Y型生產管柱、防漏失閥及分層開采管柱一體化管柱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由Y型生產管柱(電潛泵)+防漏失閥丟手接頭+防漏失閥+分層開采管柱組成。Y型生產管柱通過防漏失閥丟手接頭與防漏失閥連接在一起。分層開采管柱通過丟手接頭的下端螺紋扣連接,并通過防漏失閥。防漏失閥上端通過鎖定機構與丟手接頭鎖定,下端連接錨定插入密封,下入到封隔器中。一體化管柱下入到位后,通過正常的操作流程,將錨定插入密封插入到封隔器中。然后,配長、坐好井口后,鋼絲投堵,管內加壓,使分層開采管柱和Y型生產管柱脫手,起出鋼絲串;環(huán)空加壓,利用丟手接頭使防漏失閥和Y型生產管柱脫手;投Y堵,開泵生產。
圖2 防漏失閥、Y型生產管柱及分層開采管柱一趟下入管柱
若進行檢泵,先撈出“Y”堵后,直接投球,用合適密度的修井液洗井、壓井;起出電泵管柱,管柱上提5 m后,閥自動關閉。在作業(yè)過程中,防污閥起到工作液漏失地層,防止儲層污染。
檢泵完畢后,若選擇合采,則將生產管柱下到位,進行生產;若繼續(xù)選擇分采,則生產管柱下部連接防漏失閥的開關工具,將防漏失閥打開即可。
后期防漏失閥失效,則只需下打撈工具進行打撈即可,防砂外層管柱則留在井里。
1) 研制的工藝管柱解決了防漏失閥下入的問題及檢泵期間的漏失問題。目前,防漏失閥安裝在頂部封隔器之下,存在防漏失閥失效,必須采取大修才能更換閥,大幅增加作業(yè)費用。防漏失閥安裝在頂部封隔器之上,存在單獨下入一趟鉆將閥下入到位,同樣也是增加作業(yè)費用。本工藝將防漏失閥與整個生產管柱一起下入,減少了下鉆次數(shù),保證了作業(yè)的可靠性。
防漏失閥與配套的服務工具配合,保證了檢泵和洗井期間,工作液漏失地層,縮短返排時間,保證產能。
2) 該工藝管柱的2種丟手工具實現(xiàn)了一趟管柱下入和Y型生產管柱和分層開采管柱脫開的功能。防漏失閥的丟手工具保證防漏失閥和生產管柱一趟鉆下入,并承擔了生產通道的功能,溝通油層和電潛泵。分層開采管柱的丟手工具使Y型生產管柱和分層開采管柱脫開,實現(xiàn)了檢泵時,僅需要更換電潛泵而分層開采管柱不動,保證油層穩(wěn)定開采。
防漏失閥結構如圖3所示,其由開關機構、鎖定機構、平衡機構、閥板機構等組成。防漏失閥采用閥板結構,具有單向開啟功能[7]。在洗井或者修井過程中,防止工作液漏失地層中,避免地層污染,減少返排時間。在此工藝中,防漏失閥下端連接插入錨定密封,管柱下入到位后,插入到在頂部封隔器之上;上端通過防漏失閥丟手工具與Y管電潛泵管柱連接,形成一趟下入管柱。在地面組裝時,閥板被打開,配長油管穿過,油管上端扣連接在丟手工具,油管下端超出防漏失閥,下入井時連接分層開采管柱。當需要檢泵或者大修井時,上提生產管柱1 m左右,防漏失閥的閥板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關閉,起到漏失作用。作業(yè)完畢后,只需下入對應的回接管柱和開關工具即可生產。整個作業(yè)過程中,閥板一直處于防漏失狀態(tài)。
圖3 防漏失閥基本結構
防漏失閥丟手工具是一體化管柱的連接工具,是Y管電潛泵管柱、防漏失閥工具、分層開采管柱的結合點;同時也是生產通道,溝通油層和電潛泵。防漏失閥丟手工具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防漏失閥丟手工具
作業(yè)時,丟手工具外層下端連接防漏失閥,丟手工具的彈性爪上端連接Y管電潛泵管柱,下端連接一根配長油管,用于連接分層開采管柱。整體管柱下到位后,環(huán)空加壓,剪斷剪切銷釘,鎖定套在活塞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直至出油孔對齊。此時,彈性爪解鎖 ,生產管柱和外層完井管柱脫開。檢泵時,彈性爪和生產管柱被提出井筒,其余部件留在井里,不影響作業(yè)。檢泵完畢后,下入相應的回接管柱即可進行生產。本丟手工具的出油孔功能取代了原生產管柱中的帶孔管的作用,成為原油從油管內流通到套管環(huán)空的通道,出油孔的當量通徑滿足采油需求。
分層開采管柱丟手工具結構如圖5所示。此丟手工具上端通過配長油管連接到防漏失閥丟手工具,下端接分層開采管柱。管柱到位后,投球,管柱內加壓,剪切銷釘被剪斷,鎖定爪套下移,鎖定爪被解鎖。當檢泵時,回接筒留在井里,分層管柱不動,保證了作業(yè)的可靠性。再次下入電潛泵時,其管柱下部所帶的模塊密封插入回接筒中即可生產。
該工藝和配套工具于2016-08在中海油試驗井進行了井下試驗,試驗井深1 800 m,井斜70°。試驗時首先在井里下入防砂頂部封隔器并坐封,然后將防漏失閥與分層開采管柱一趟下入,通過環(huán)空加壓,防漏失閥與送入工具順利脫手。通過油管投球后加壓,中心管柱與分采管柱順利脫手。試驗驗證了2種脫手方式的可靠性,證明了該工藝的可行性。
1) 通過對該套工藝的研究,實現(xiàn)了完井管柱防漏失與分層開采的一體化技術。
2) 本工藝實現(xiàn)了檢泵作業(yè)時,Y管生產管柱和分層開采管柱分段起出,解決了分采管柱遇卡導致生產管柱不能起出的問題,提高了作業(yè)時效,縮短了作業(yè)時間。
3) 本工藝解決了修井作業(yè)期間,洗井液或者完井液漏失地層的問題,保護了儲層,可滿足油田中后期開采的需要, 值得推廣應用。
4) 該工藝技術目前采用的配套工具,都是通過機械運動控制工具的各種功能。隨著智能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今后可以通過智能控制實現(xiàn)配套工具的相關功能。
:
[1] 李貴川,楊進.渤海自營油田油井作業(yè)儲層保護機械措施研究與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12,24(1):51.
[2] 張積明,李樹臻,王志云.自動保護油層井底開關的研制[J].石油機械,2000,28(6):40-41.
[3] 張揚,李樹臻.多砂井用保護油層井底開關的研制[J].石油機械,1999,27(9):37-38.
[4] 王利軍,吳承浩,左凱,等.新型油層保護閥的研制與試驗[J].石油機械,2012,40(9):100.
[5] 李志廣,閆永維,李風濤,等.保護油層分層采油工藝管柱試驗研究[J].石油礦場機械,2014,43(11):57.
[6] 于昭東,叢娟,曾凡春.出砂油井分層開采工藝技術研究[J].內江科技,2012(11):107.
[7] 王利軍,陳杰,閆偉,等.重入式防漏失閥結構設計及應用[J].通用機械,2017(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