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寧
浩瀚的水澤之鄉(xiāng)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上接保定,下達天津,由一百四十多個淀泊組成,是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白洋淀河淀相連,漁村港巷交錯,蘆蕩、荷塘、淀村,星羅棋布,一條條水路時而曲徑通幽,時而峰回路轉,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猶如一座巨大的迷宮。
四月的白洋淀風和水暖,葦草青青,我們乘坐游艇穿梭在水天相接的大淀上,眼前秀美的風光一時讓我陶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里,但見野鳥鳴飛,鵝鴨愜游,淀邊堤岸上的村居白墻紅瓦,靜樸雅致,綠樹青草倒影依依,讓人恍然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正逢閑季,岸堤處泊著多只小漁船,有村人或坐于門口織網(wǎng),或幾個一起閑聊,一派祥和安適的景象。
如果不是懷揣著那段歷史,我簡直不敢相信寧靜的白洋淀上曾經(jīng)上演過一幕幕壯懷激烈、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遙想當年,槍聲如沖出柵欄的馬匹,銀淀烽火,硝煙彌漫,肆無忌憚的日本侵略者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燒殺搶掠,橫行踐踏,一時風云變色,淀水嗚咽。
為了抗擊侵略者慘絕人寰的暴行,以雁翎隊為首的白洋淀抗日軍民奮起抵抗,拿起近乎原始的武器,用鮮血和生命與侵略者展開了一場場殊死搏斗。
歷史的沉沙覆蓋了往昔,我們來到英雄們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來追溯那段血與火的歲月。
在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中,珍藏著關于雁翎隊的一些珍貴照片和他們使用過的武器,還有繳獲的敵軍戰(zhàn)利品等,這些已然沉睡的器物見證了當年的腥風血雨。展館中一些豐富生動的文字和圖片也還原著英雄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仿佛就在眼前,白洋淀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抗日場景也一一鋪展開來。
雁翎隊這個名字來源于當?shù)氐囊环N土造武器。1939年的秋天,當時的新安城被日本侵略軍占領,中共新安縣委縣政府以水上獵戶為骨干,以水上打獵用的火槍——大抬桿為武器,成立了一支抗日游擊隊。為防止槍上的藥孔被水打濕,隊員們常在點火處插上一根雁翎,就此名為“雁翎隊”。
白洋淀淀闊水深,地形險要復雜,猶如青紗帳般蒼莽的蘆葦蕩,便于隱蔽、便于和敵人周旋,是開展水上游擊戰(zhàn)的好地方。雁翎隊員們駕著小舟,充分利用淀泊有利的地形地物,采取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在茂密的葦叢里神出鬼沒、聲東擊西。他們來去無影蹤,在茫茫水淀上輾轉痛擊日本侵略軍和漢奸,一次次破壞了敵人的陰謀,一次次粉碎了敵軍的“掃蕩”,令侵略者丟盔棄甲,聞風喪膽,如神兵降臨,建立了許多水上奇功。他們打擊敵人的水上巡邏艇,端掉敵人炮樓、除漢奸,有時出沒在敵人運輸物資的航線上,截獲敵軍的軍火物資,被譽為“水上飛將軍”,在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史上留下了閃光的一頁。
“雁叫長空敵喪膽,翎飛大地我揚眉?!奔o念館門前的對聯(lián)當是對雁翎隊功績的很好詮釋。
紀念館中,陳列著一種小小的鋒利無比的魚鉤。看見它,我想起了孫犁先生的《蘆花蕩》:一位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眼睛卻尖利明亮的“老頭子”,在水下布滿一只只鋒利的魚鉤,他用新鮮的蓮蓬把鬼子引誘進蘆葦蕩的那片水域……
曲折幽長的蘆葦蕩里,我們沿著水道向白洋淀深處穿行。在白洋淀抗日戰(zhàn)爭中,雁翎隊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抗戰(zhàn)傳奇,可以說蘆葦蕩功不可沒,它們用遼闊而曲折的胸懷輸送殲敵的密碼,無數(shù)條水路的繁瑣,讓異邦的敵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一叢叢的蘆葦,分明就是白洋淀堅毅的衛(wèi)兵,它們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在風中昂首挺立,仿佛從蒼茫的時光中穿越而來??v然風搖晃它們的頭顱,雨擊打它們的身軀,而它們依然柔韌,像人民,像母親,像戰(zhàn)士……這一片片的蘆葦,是英雄們往生的靈魂,它們腳下的淤泥,深藏著經(jīng)年的疼痛,一定有熱血,融進了它們瘦弱的腰肢,才會如此的柔韌和堅毅……
在大淀頭村,我們見到了九十歲多歲的孫革老人。孫革老人和戰(zhàn)斗英雄趙波一樣,是電影《小兵張嘎》的創(chuàng)作原型之一,是雁翎隊的老戰(zhàn)士、白洋淀炮火歲月的見證者。那段刀光血影的歲月,又一次出現(xiàn)在孫老的回憶中……
由于白洋淀重要的地理位置,日軍從天津到保定的物資供給都由此水路運送。為了保障通行,日軍在淀子周圍的各個村修建了大批的崗樓,妄想以此遏制抗日軍民的活動。雁翎隊的任務就是打擊敵人的運輸船,破壞敵人的運輸線。
孫革老人說,敵人武器雖然占優(yōu)勢,可我們有熟悉的蘆葦蕩,地理位置好,敵人在明處,我們在暗處,在我們的進攻下,敵人只有逃竄。
每次接到任務,雁翎隊就埋伏在河道兩邊的葦叢里,靜待敵軍出現(xiàn)。雁翎隊員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大抬桿。這種武器射程比較近,裝的是鐵砂子。鐵砂子從槍膛射出后立刻散開,一打就成一片。根據(jù)這一特點,雁翎隊決定敵船到跟前才開槍,并確定老射擊手對準敵人船頭的機槍射手開第一槍,要一槍命中,把敵人的機槍打啞巴了,然后,再一齊瞄準敵人開火。
我們想象一下當年的畫面,大抬桿從蘆葦叢中悄悄伸出,幾十只齊發(fā),帶著復仇的火焰沖向可恨的侵略者,淀面上火光四起,煙霧彌漫。猝不及防的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哇哇亂叫,瞬間倒伏一片。當時,鬼子不認識大抬桿為何物,以為是一種新型武器,稱它為“掃帚炮”,只要一提起雁翎隊的掃帚炮,日偽軍就心驚膽戰(zhàn)。
“我們都是有真本事的雁翎隊員。一是大多獵戶出身,槍法很準;二是水上出生,擅長游泳,熟悉作戰(zhàn)環(huán)境?!睂O革老人說,他參加戰(zhàn)斗,消滅日本鬼子,卻從未受過傷,人稱“孫泥鰍”。望著眼前這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想起那段烽火歲月,我們不由肅然起敬。當年,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孫老這樣的抗日勇士,才能把進犯的外敵驅逐出去。
一次次伏擊戰(zhàn)的勝利,激起了白洋淀抗日軍民誓與鬼子作戰(zhàn)到底的斗志和決心。雁翎隊憑依著驚人的水性和射擊技術,憑借蘆葦和荷塘的保護,駕著小船,在淀面上行駛如飛,到處襲擊敵人。日本侵略者頻頻遭受抵抗和打擊,大抬桿的威力讓妄圖進犯白洋淀的日偽軍惶惶不可終日。英勇的雁翎隊利用水上優(yōu)勢,與敵人交戰(zhàn)70余次,擊斃、俘獲了日偽軍近千人,繳獲大量軍火和軍用物資,使白洋淀成為華北地區(qū)最堅強的堡壘之一。當?shù)乩习傩沼幸皇赘柚{:“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千頃葦塘擺戰(zhàn)場,專打鬼子兵……”
《白洋淀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抗戰(zhàn)期間,‘雁翎隊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近百次,擊斃、俘虜日偽軍近千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在中國抗戰(zhàn)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p>
四月的蘆葦青翠起來,它們深扎在泥土里的夢,在這個春天,又重新蔥郁、重新長成守望的姿勢,像一面面飄動的旗幟。這永不消失的蘆葦蕩,象征著一種頑強堅韌的精神,它薪火相傳,它永不磨滅!
編輯: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