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 作為數(shù)學教師,如何協(xié)助學生實施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策略?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從“明確數(shù)學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和“對有效措施的思考”兩個方面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思考. 這些思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是平時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通過對數(shù)學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對教育著力點的思考;實施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策略則是仁者見仁,文中提到的兩點是筆者體會最深的,借此拋磚引玉.
[關鍵詞] 數(shù)學學習;有效;措施
明確數(shù)學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相信每位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都跟學生多次談過數(shù)學學習的注意點,并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就筆者個人而言,覺得數(shù)學的學習有以下幾個模塊組成:
1. 課堂
“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分功”,連課堂都不能夠保證,就無須再談別的. 全班同一個老師上課,但聽課的效果卻是不一樣的,怎樣才能夠在課堂中聽出屬于自己的最高效益?一是思想上要重視,二是行動上要重視. 一個人的行動是由其思想決定的,思想上不重視課堂,行動上就會輕視. 舉幾個不注重課堂的細節(jié):課前準備不充分,老師開始上課了,還在做其他的事情,連書本、學案、草稿紙等都沒有準備好;上課了,老師要求拿出某份學案或作業(yè),找了半天才找到;老師讓著手解決某個問題,動作慢吞吞,沒有必要的緊張感;某個強調的知識點,不主動思考是否有必要對其作記錄,需要老師一再提醒;對待課堂提問不積極思考,當提問別的同學時,有看熱鬧與事不關己的慶幸心理……一般,從平時學生對待課堂的態(tài)度,就可大致判斷出其數(shù)學學習的主要問題所在.
2. 作業(yè)
作業(yè)是為了鞏固和檢驗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對于作業(yè)的要求,一直都是“獨立完成、積極思考”. 當然,抄襲是學習的大忌,也是為真正的學習者所最不齒的事情. 要養(yǎng)成正確的“作業(yè)觀”,關注作業(yè)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固定量的作業(yè)”(即定時定量),這與考試的要求相仿. 避免養(yǎng)成作業(yè)“拖拉”的習慣,這里的“拖拉”不單單是一再將學習時間延后,也指無時間觀念——一道題目糾結個把小時,仍舊沒有什么思路,但還不肯放手. 學習確實需要鉆研,但鉆研也是講究方法和策略的,應當把全部作業(yè)完成了之后,再去深入鉆研那些我們沒有做出來的題目. 每次作業(yè),教師不能因為有題目不會做而責備學生,但倘若學生不能夠在有限時間內將作業(yè)完成到一定的“質量”,那就應該受到警告. 做作業(yè)時“邊做邊對答案”或者“邊做邊玩”都是應竭力避免的.
3. 訂正
“每天在做當天的作業(yè)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今天有沒有作業(yè)沒有訂正,或者哪些知識點沒有弄懂”,這是筆者一再強調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學生并不多. 當沒有把之前的作業(yè)訂正做好或者沒有將有關知識弄清楚,就開始做題,一是會影響學習的態(tài)度,二是會降低學習的效率. 作業(yè)訂正有兩個原則,一是及時,二是有效. 及時指的是當天的作業(yè)訂正盡量在當天完成,最遲不能夠超過第二天(不然,很容易陷入問題累積的惡性循環(huán)中);有效指的是力求作業(yè)的訂正有利于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有同學拿到批改后的作業(yè)的第一時間就是拿別人的作業(yè)對照,先把正確的答案寫上面,這顯然是不恰當?shù)奶幚矸绞? 拿到批改后的第一時間內應該是自主訂正;對于經(jīng)再三思考還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先主動查閱資料,如確實困難重重、無法解決,再與同學交流或詢問老師.
4. 主動
離開了主動的狀態(tài),學習的效率永遠不可能達到最佳. 主動的學習有哪些表現(xiàn)?一是常常思考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了解自己的學習的優(yōu)勢和不足;二是常常思考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優(yōu)化學習時間,提升學習效率;三是堅持做一些有利于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事情. 就拿數(shù)學整理來說,多數(shù)同學都沒能夠體會到整理本的“威力”,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迫不得已的任務來完成. 如果整理本能夠用得得當,肯定會大大促進學習. 學生真正能夠主動將題目進行歸類整理,哪怕一天只是兩三道,堅持“周末再整理、月末大整理”(這里的整理兼有回顧之意)的原則,爭取把自己整理的題目與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歷讓整理本“由厚變薄”的過程,相信階段性檢測、期中期末,甚至高考,都不會太緊張甚至手足無措——讓你付出辛勞和汗水的整理本大可成為你的制勝“秘籍”.
對有效措施的思考
1. 因教施教
采取措施本身雖然是為了事物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其始終含有悲情的成分,因為無論如何只有在狀況不佳或者考慮到狀況有可能不佳的情況下,人們才會想到去采取措施. 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上行動起來?
有一段時間,筆者想到要給學生分層訓練,因為學生的學習層次和思維水平畢竟是有差別的,但卻一直沒有實施,關鍵是對學生分層的標準和操作流程沒有做到心中有數(shù). 有的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確實不夠理想,但倘若單憑成績就將劃分到“補差”一組,未免有些果斷,其成績不好可能不是因為思維因素,而是由于個人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很好,于是就貿然決定將其劃到“提優(yōu)”一組,可能并未真的適合,因為這不錯的成績可能已經(jīng)耗盡其精力,已經(jīng)不能夠有余力再“提優(yōu)”了;有些同學成績上不去,就將其劃到“普通組”,可能就會埋沒其潛力,不利于其提升. 影響知識的掌握的因素很多,作為筆者本人來說,并不能夠窮盡和熟知其紋理.
那如何能夠使得分層教學合理有效地進行?筆者覺得應充分思考兩方面:一是學生的傾向,當教師人為地將學生劃分到某一組,而沒有任何的學生自愿的話,學生積極性就會受挫,未必能夠真正起到“因材施教”應有的效果,故劃分的時候,學生的主動自愿比較重要. 二是教師的引導,由于學生的自尊心普遍較強,如若不能夠正確合理地引導,學生很容易就誤認為這種“因材施教”是對學生個體的歧視,進而將逆反心理引發(fā)出來. 如對于分層教學時,各層次名稱本身就是一個學問,如何能夠起一個讓學生感覺受到尊重和關懷的名稱,絕不能夠單單地起句為“補差組”和“提優(yōu)組”,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貼了“差”或“優(yōu)”的標簽,進而有自卑和自負等心理. 像“潛力股”及“持優(yōu)股”這樣的名稱顯然會比“補差組”和“提優(yōu)組”讓學生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只有在學生自愿和教師的適當引導之下,所采取的措施才會發(fā)揮其最大的效力.
這中間,學生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非常關鍵,起碼讓學生切實感覺到教師所做是在為他好,教師所采取的措施是他“跳一跳就能夠夠得著的”,不是“天方夜譚”,更不是“低級無趣”.
2. 追根溯源
“兩道題目都是原題,但多數(shù)同學仍沒有做好,為什么?”筆者課堂上找了一位同學回答,并追問:“以后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學生回答:“忘記了思路方法,以后要時常回顧. ”“什么時候回顧?”筆者追問. 學生答:“晚上睡覺前.”筆者又追問:“幾點鐘、多長時間?”這時許多同學在下面發(fā)笑,“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希望你不只是把它當作笑談,否則這就是你最危急的時刻.” 最后,筆者強調:復習回顧是非常有效也是必要的學習方式,可以找出或者整理出自己認為有困難的題目,在課前、課后三分鐘或午間練前幾分鐘,進行回顧和思考,當然也可以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進行回顧,關鍵是要堅持.
教師可以常讓學生自主尋求以下問題的答案:數(shù)學學習中遇到哪些困難?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是否這樣去做了?若做了,效果如何;若沒做,又是什么原因?自己存在的學習障礙,需要什么樣的外界條件予以配合或督促?……這些層層遞進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和策略,倘若能夠讓學生自主發(fā)覺“問題及其解決就在我的思考中”,則更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
另外,教師也可采取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進而協(xié)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提升其數(shù)學的興趣和動力. 譬如,將一些數(shù)學學習的問題進行細化,設計相關調查研究的表格,學生根據(jù)表格找出自己的問題,然后再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分析問題所在,探討問題的解決方式,這樣做有利于協(xié)助學生認清自我,同時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 其中,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和評價,以便教師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適應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