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一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日行將到來之際,我獲得與此相關(guān)的一件“至寶”——日前,一位友人送給我一部大16開的英語版大書。這部紫絳色封面、名為《政治學(xué)詞典》(Dictionary of Politics)的書厚956頁,精選涉及國際政治和公法4800條名詞術(shù)語并加以定義。從微微發(fā)黃的紙張可知,其“書齡”已有數(shù)十載之久,翻檢圖書在編編目,果見該書出版于1978年,當時已是第六版(上海圖書館藏有該版的1980年印本,至1992年又出了最后一版)。
朋友了解我的“洋涇浜”英語水平,知道他送我這樣一部全版英語書籍,不只是讓我閱讀的,主要是給我作收藏的——他素知我有收藏各類經(jīng)典資料(如刊有重大事件報道和圖片的報紙雜志書籍等)的嗜好。今天他送我這部書絕非僅僅因其年代久遠值多少錢,肯定是因其有著比較特別意義的緣故。當我打開書的扉頁,一段秀麗挺拔的英語手書躍入眼簾。友人指著第一行字說,它的意思是“贈鄧小平先生(To Mr. Teng Hsiao-ping)”,其中“鄧小平”的名字是用“威妥瑪拼音”(威妥瑪是英國著名漢學(xué)家,曾在上海做外交官)書寫的(怪不得我只看懂最后一個“ping”字),我吃驚地問:這部書是外國友人贈小平同志的?友人點點頭,翻譯道:
贈鄧小平先生—— 20世紀最偉大的國家領(lǐng)袖和政治家,真正的世紀偉人。
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弗吉尼亞州勞倫斯維爾(地址)
1978年12月31日
看到贈書的日期是“1978年12月31日”,我情不自禁地再次驚呼起來:那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結(jié)束僅9天的日子嗎?友人要從網(wǎng)上查三中全會開會的日子,我擺擺手說,不用查了,這個日子我記得最清楚了——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深知我一家在文革中遭遇的友人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告訴我,已查閱相關(guān)資料,本書的作者就是贈書者雷蒙德,他生于1930年,卒于2007年,是美國著名政治學(xué)學(xué)者、出版家,1978年曾來中國訪問。
說這本書是美國友人雷蒙德贈送給鄧小平的,因為這部書的第二頁扉頁右下角留有“美大司”字樣的印章,章內(nèi)間有鋼筆手書“一處”兩字,厚厚的書口(即翻書處)從上到下一連蓋著3顆同樣的印章。說明此書是作者欲通過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即北美大洋洲司)把書轉(zhuǎn)呈給鄧小平的。至于該司是否將本書轉(zhuǎn)呈鄧小平,書上是否留有鄧小平本人的印跡,須至“美大司”考證方能得知。但無論如何,書的“所有權(quán)”屬鄧公。
隨便翻翻,可見書中有不少關(guān)于中國的詞條:如P146中的“文化大革命”;P386中的“毛澤東思想”;P679中的“臺灣問題”;P628中的“中美聯(lián)合公報”;P631中的“簡單多數(shù)”——奇怪的是,在這個詞條(共3行)的頂端打有“√”,第二、第三行文字(fifty percent of the votes plus one vote 意即:選舉中得票數(shù)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下面還有鋼筆劃過的表示重點的曲線,這種情況在全書再沒有見到。我和友人分析,是否“美大司一處”沒將此書轉(zhuǎn)交小平同志,他們自己使用了,在爭論“民主集中制”與“簡單多數(shù)”的概念時,其中一方拿出這個詞條作“理論根據(jù)”了;或者在轉(zhuǎn)交小平同志之前他們先翻閱了此書,要知道那個時候這一類書尤其是全版外語的,是少之又少的。
有趣的是,翻書時竟從內(nèi)頁蹦出一張1997年7月29日由北京開往徐州的火車票,背面還有鋼筆書寫的票主的署名“陳茂偉”三字及聯(lián)系電話,其筆跡及鋼筆書寫時所用墨水的顏色均與上述“一處”兩字相同……本人推測,陳君可能就是“美大司”的工作人員,“美大司”印章中書寫“一處”兩字的人!他“近水樓臺先得月”,不知為何攜帶此書乘火車了。他當然想不到,此書在四十年以后會落入上海的趙某人手中。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